体育学理之探究

时间:2022-09-12 08:55:41

体育学理之探究

摘要: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运动技能教学理论的“苍白”。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法、文献资料法、行家调查法法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旨在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及其源泉进行深入地挖掘,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学理;运动技能;会能度;体育教学;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763-04

三十年前,中国的国门洞开,国人的思想洞开,中国的教育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瞄准科学和学科的体育课程和教学也逐渐与世界的体育潮流、体育文化和终生体育接轨。“体质教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成功体育”等体育思想相继出现,“循环练习法”、“情景教学”、“小群体教学”、“大单元教学”、“选项教学”等教学方法此起彼伏;从两个《暂行规定》到两个《条例》的制定,奠定了学校体育的法律地位;“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使得体育教育开始涉足教育振兴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已被挤压到了最低线,学生的耐力和力量已经连续下降了二十多年,体育学科仍无力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学科。至今中国已有一百零五年的体育课程史,但体育学科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个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这些基础命题至今仍没有共识;“为什么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体育教学却没有学会运动技能?”、“为什么一直以来体育课程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解决‘教什么’、‘如何排列教材’、‘教多少’的问题?” “为什么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日常的体育教学难以融合?”,等等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直未有解决。[1,2]一代又一代体育人还在潜心费力地研究着体育的目的任务,时至今日体育学科仍为自己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争吵不休、还在为自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进行着“口水战争”。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翻阅历史,寻找答案,发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留日归国学者程登科先生曾针对近代体操课程的低劣撰文:“只知跑跳,不明学理,遗害青年”、“徒重术科,轻视学理直等江湖卖技,安能望其对学校及社会有所贡献之?” 语言虽尖刻,评判虽激烈,但所言却是不可辩驳之事实。“只知跑跳,不明学理”、“徒重术科,轻视学理”,文中多次谈到“学理”二字,不禁让人深思,一段时间,我们多谈教法,但未曾听说“学理”两字。“学理”乃“学之道理”,难道一百零五年的体育教育,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学之道理”?思绪至此,顿开茅塞,难怪体育功能不明,难怪体育教法无效,原来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着,所谓“教法”也多为训练之法,竞赛之法。“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 体育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规律与教学规律理论的“苍白”――体育“学理”不清楚。可以说以运动技能教学原理为主体的体育学理的初步探究,是解决目前体育教学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的突破口;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值得期待的重要开端;是体育教学实践科学、有序进行的坚实理论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

1.2研究方法

1.2.1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服两者的局限性。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原有的理论、发展新理论。[3]本研究依据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不同,首先建立运动技能会分类假设,然后用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来验证假说,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其涉及面主要有:体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学、动作学习与控制、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了解体育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国内外有关运动技能的相关研究。

1.2.3行家调查法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共涉及到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等十项运动技能。行家是专门从事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等运动技能教学的、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每一项运动技能需要调查的行家是25人。

1.2.4逻辑分析法基于“会能度”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不同类型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育学理的含义与研究层次

2.1体育学理的含义体育学理的含义是指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规律。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从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这一过程的进展快慢、质量高低和收效显微,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它是由动作的性质、难易度、学生的基本条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努力程度、教师的业务思想水平和教法是否得当以及气候、物质设备等多种因素构成决定的。[4]

2.2体育学理研究的层次受前人研究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启发,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本文认为体育学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1)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的研究;2) 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规律的研究;3) 体育学理研究方法的研究。本研究中体育学理的研究范围是关于运动技能教学原理即教学规律的研究。

2.3体育学理研究的突破口体育学理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选择运动技能的分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在当前的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所涉及的运动技能达到数百个,对不同运动技能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做出同一的概括和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由于现实中的运动技能分类体系没有揭示出各类型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之间的特殊关系,分类的结果对体育教学缺乏指导意义。

3运动技能的重新分类

3.1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方法

3.1.1“会能度”分类方法的发现[5]本研究者发现:在各种运动技能中有一些运动技能是“在‘会’与‘不会’之间有着明显甚至截然区别的”,最为典型的是游泳运动,其运动技能的表现明显地是“会”和“不会”之中几乎不存在中间的状态(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类似的运动技能有器械体操动作、自行车、独轮车等运动技能;而另有一些运动技能是“‘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最为典型的就是跑步运动,其运动技能的表现是“会”和“不会”之中几乎都是中间的状态(似乎从来就会,除非是幼儿时的成长阶段),几乎不存在“会”和“不会”的概念,而是“好”和“不好”的概念,类似的运动技能有跳远、投篮球、拍篮球、踢足球等运动技能,当然也有很多技能是处在“在‘会’与‘不会’有一定区别但不是明显区别”的中间状态,比较典型的就是滑冰、滑雪的运动技能,有清晰的、特定的中间状态(可以蹒跚滑行,但无法控制身体,经常要摔倒)。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新视角。

以上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方法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选择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有着明显甚至是截然区别的运动技能时必须采用分解教学法;而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 的运动技能时就可以直接采用完整教学法。

3.1.2“会能度”的含义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验证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

3.1.3准确进行“会能度”分类的依据虽然本文发现了按照运动技能“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重新分类的新视角,但是要真正实现一个科学的分类,还要立足于寻找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在首次提出了“会能度”概念的基础上,用行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来计算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实现了对运动技能的重新分类。

3.1.3.1行家调查法我们认为:体育项目的教学(教练)专家,即长期从事某个运动项目教学或训练工作的人员最了解初学者从不会到学会运动技能的状态和历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某个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做出一个判断。调查采用面对面地访谈和填写问卷的形式,每一单项运动技能的填写人数为25人。

3.1.3.2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技能“会能度”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加数求和的方法计算“会能度”。对调查每项运动技能附以0~10之间的分值,0代表初学者从不会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有很大的难度,10代表初学者从不会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非常容易,几乎不用学就会了,每位专家从中选择一个数值,将25名专家所选的数值,进行加数求和,运用公式α=A/10n(A=数值×频数,n=25)计算出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数值。

3.2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通过对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所含完整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与分析和对乒乓球、排球、篮球等球类运动项目所含分立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与分析后,依据各项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进行重新分类(表1)。3.3各类运动技能的特点3.3.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中的“会”,指的是“学会”,它的含义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内化,掌握了运动技术,也就拥有了运动技能,是学习者与运动技术之间的链接。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不会运动技能到学会此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出现了显著的提高,学会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学会运动技能存在着清晰的判别标准。该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2~0.5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低,表明运动技能学会的难度较高,从不会到学会运动技能通常要经过很长的学习时间。

3.3.2中间型运动技能中间型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不会运动技能到学会此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会运动技能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有区别,但区别不明显而且学会运动技能的判断标准不清晰。

这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5~0.8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较高,说明这些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不高,学生学会这些运动技能的难度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基本掌握,但这类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不好确定标准,这些运动技能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教会学生。

3.3.3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学习到结束,学会运动技能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8~1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非常高,说明这些运动技能非常简单易学,学生几乎不用学习这些运动技能就已经掌握或者稍加学习很快就能掌握此类运动技能。

4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研究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共性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但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在教学时数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又具有个性的教学规律。本部分通过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与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

4.1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时数之间的关系

4.1.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专门针对“独轮车”和“蛙泳”两个项目的教学进行了访谈和跟踪观察,调查结果为:小学独轮车训练队的初学者至少用10个学时(每学时1.5 h)才能学会独轮车直线骑行技术;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初学者(中小学生),至少用12个学时(每学时1.5 h)才能学会蛙泳。调查的结果表明:由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多,复杂性高,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该类运动技能应该安排中、大单元的教学。

4.1.2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较多,复杂性一般,与日常生活技能有一定的相似的程度。由于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包括单一动作结构和多元动作结构两种类型,所以安排教学时数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技能可以安排中、小单元的教学,多元动作结构的运动技能,由于包含着许多动作的组合建议安排大、中单元的教学。

4.1.3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少,复杂性低,与日常生活技能联系密切。因此,该类运动技能学习难度较低,学生通常不用学或稍加学习就可达到“会”的标准。基于该类技能的特点,在教学中一般安排小单元教学或者把此类运动技能作为体能锻炼的内容,在课中安排用5~10 min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

4.2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2.1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个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分解法包括“部分化”、“分割法”和“简化法”三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与分解教学法的内在联系如下面的分析:

4.2.1.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依据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本身的特点,我们通常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运动技能的复杂性特征:运动技能的复杂性是指技能的构成元素、成分的数量以及注意的需求量。[6]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由大量的动作元素构成,并且需要较多的注意,属于高复杂性的运动技能。基于这一特征,笔者认为适于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从部分动作的学习过渡到对整体动作的学习有利于初学者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运动技能的组织性:运动技能的组织性是指技能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其中动作元素的空间依存度对分解教学影响重大。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如背越式跳高、跨栏等,组成这些运动技能的动作元素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空间上动作重合度较低,动作元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些动作元素的特点为分解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复杂性较高,但技能的空间组织性高低不同。如篮球跳投,就是空间组织性较高的技能。空间组织性较高意味着教学时不能采用“分割法”进行教学。针对这类复杂性高,需要分解,但空间组织性高,无法分解的技能,我们通常采用“简化法”(分解法的一种变式)进行教学,一方面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初学者的注意量,另一方面也相对保证了动作的完整性。4.2.1.2中间型完整运动技能依据中间型完整运动技能本身的特点,我们通常也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的原因是:首先,该类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分解教学法有一定需求。其次,该类某些运动技能所含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依赖性不是很大,即组织性较低,适合使用分解教学法。再次,该类某些运动技能要求两个手臂或两腿同时做不同空间、时间上的运动时(如健美操中上下肢同时配合的动作),将更多地使用分解教学法。

4.2.2完整教学法完整教学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低复杂性、高组织性的运动技能。

4.2.2.1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复杂性不高,从组成分立技能的动作数量看,由于有些分立技能包含的动作元素较少,所以技能复杂性不高或较低,这表明完整教学法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另外,某些中间性运动技能包含的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依赖性很大,技能的组织性高,不宜进行分解。因此,复杂性不高或较低、组织性较高的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多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4.2.2.2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所包含的动作元素少,故运动技能的复杂性低;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依赖性很大,具有不可分解性,多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4.3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步骤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各个教学阶段都应由清晰的具体教学步骤来组成。所谓步骤就是按部就班的意思,如何把教学内容、教法按部就班地排列出来,就牵扯到学理的问题。本部分从调查的游泳、独轮车的教学步骤入手,探讨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与教学步骤之间的关系。(以独轮车的教学步骤为例)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独轮车的教法步骤是骑座基本姿势静力练习借助器械摆动练习不扶器械的摆动练习保护帮助下的直线骑行借助物体推出后直线骑行独立的直线骑行完整练习。通过对独轮车、游泳教学步骤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体育学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合理教学步骤的建立,教学步骤的核心是教法步骤,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也经常说“教法步骤”。一个运动技术学生是怎样学会的,需要多长时间,需要怎样的教法步骤是“学理”要揭示的问题。但是在当前运动技术学习研究的条件下,各个运动技术的“学理”还不清晰,我们基本上还是依靠运动训练的经验来判断体育教学的问题。

但是我们初步发现:独轮车和游泳属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该类运动技能 “会能度”数值低,动作复杂,故采用先分解教学后完整教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的教法步骤。相比而言,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完整教学。

5结论与建议

1) 本研究提出的体育学理的含义是: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规律。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从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

2) 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依据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不同,运用行家调查法调查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并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计算,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三种类型。

3) 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时数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安排大、中单元进行教学;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可以作为体能锻炼的内容。

4) 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和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通常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中间型的分立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球类运动技能通常采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

5) 体育学理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在合理的教学步骤建立上,教学步骤的核心是教法步骤。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采用先分解后完整教法步骤。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39.

[2] 毛振明,等.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6:2.

[3]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30.

[4] 王伯英,等.体育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4:178.

[5] 董文梅,等.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的新视角及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

[6] 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10:326-327.

上一篇:不同时间运动骨骼肌AMP/ATP比值及AMPK活性的变... 下一篇:心音信号遥测系统监测、评价心率与心力恢复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