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探究

时间:2022-06-06 07:08:06

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探究

1竞技体育精神的缺失是制约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的潜在原因

体现在运动员的物质因素增强,精神因素却减弱,没有把参与竞技运动作为挑战人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而是把训练和比赛带来的物质财富作为唯一动力或诱惑,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并且不择手段,如任意消极的放弃比赛、打假球、使用兴奋剂、“暗箱操作”等,将技能掌握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有时候为了名利却失去了竞技体育的理性和公平竞争本意,甚至不顾国家的安慰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命运,这种体育理性精神缺失的偏差,不仅使运动员失去了应有的道德、品行,也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竞技运动的异化是导致运动员体育道德出现偏差的直接原因

2.1功利主义使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失范普遍存在

体育道德行为是运动员品德的一种外在表现,是运动员对社会认可和所了解的体育道德价值的实施,它是体育运动好坏与比赛环境良好秩序的直接体现,对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也是竞技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竞技运动商业化与职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参与者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过分追求金钱和名利的功利主义会不同程度的造成体育社会环境的混乱状态,竞技运动中违背道德的行为时常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育道德失范行为的存在。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通过相关渠道得知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经过综合衡定和不懈努力运动员仍然达不到比赛的目标,他就会通过不正确的手段来获取比赛成功的可能。许多运动员在以前的比赛中有过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没有被处罚反而从中获利,更加刺激了他继续错下去的勇气;运动员从众心理的存在,了解到某些运动员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比赛胜利没有受到惩罚事实的存在,自身为了想获取胜利也就不自觉的出现这种行为。

2.2体育文化教育中体育礼仪教育的相对薄弱

运动员在体育礼仪中表现的好坏是衡量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运动员在接受系统训练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去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即使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也很少触及有关体育礼仪方面的专项课程,并且有关体育礼仪教育方面的专业教材几乎没有。[5]这足以说明我国在运动员体育礼仪的教学环节相对落后。另外,从我国运动员成长接受体育礼仪教育的过程来看:第一,在体育礼仪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处于缺失的状态,因为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比赛成绩的提高,很少甚至会考虑运动员的教育问题,盲目的追求竞技水平的提高一味的训练,占有了运动员很大的时间也剥夺了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教育的权利,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都少的可怜,有关体育礼仪方面的教育出现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5]第二,在各高校教育阶段体育礼仪的教育也出现了“缩水”现象。我国虽然对运动员采取“竞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对运动员的教育只是一种摆设,运动员很少去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缺乏学习的习惯体育礼仪教育出现停滞的现象。[6]第三,体育礼仪行为上的“物”化倾向严重,由于现代竞技体育“重物轻人”观念的影响,只注重运动成绩和商业化上的操作而忽视对运动员人文方面的教育,导致运动员抛弃了传统体育观念,被商业利益所驱使。

3现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中“个性”管理存在漏洞

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对运动员发出强烈,对上层的意见、指示,只有唯命是从,不许说三道四。例如,短道速滑著名运动员王濛攻击主教练,质疑国家队的战术打法,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国家短道速滑队对其进行停训、停赛、开除国家队的处罚。这件事情王濛自身存在着错误,想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是表达的方式过激或是“个性”过于张扬而犯了错,但是管理部门对其的处罚却从侧面扼杀了所有运动员想表达自己见解的勇气。但是时下中国体育人的个性意识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这其中有“80后”运动员性格特征的体现、有现实国际体育氛围、文化的影响,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如果管理部门不重视这种“个性”的正确管理,或是躲避这种管理漏洞,而一味扼杀运动员的个性,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4对我国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建议

4.1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文化品位并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

运动员文化教育制约着运动员体育文化水平。由于运动员要面临训练比赛的任务,在学习同样的课程中会遇到时间少的难题,往往就会因为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体育文化水平低下。为此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特点,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运动员比赛训练特点的教育培养模式。[7]如摒弃以前先搞好训练比赛最后轻而易举的拿到文凭的模式,采取在运动员训练或比赛的间歇期进行文化知识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出勤情况来作为是否可以拿到文凭的制度,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完全按照这种制度执行,首先让运动员在思想上重视文化教育,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学到真正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落实到实处。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动作要领迁移进来,体会到知识的作用无穷大,慢慢的就会养成学习知识的习惯,并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个性。[8]由于运动员忙于训练与比赛系统学习知识的机会不大,各有关部门应该与各高校积极联系,从适应未来体育的发展和运动员的需要出发,结合自身的自己情况,可以为运动员开设专门的运动员学习班,为运动员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体育的有关知识以及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运动员学习体育知识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能力,提高运动技能并创造优异的成绩,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升运动自身的文化素质,为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服务。

4.2转变“重物轻人”的思想观念,塑造高尚的体育精神

竞技体育中的“重物轻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在运动员乃至整个体育界都占据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观念会造成运动员本身对体育文化的忽视,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培养更何从谈起,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观,以此为出发点要让运动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对运动员本身以及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为此,运动员的体育文化素养问题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作为竞技体育的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的评价机制,把体育文化素养的高低作为评价是不是合格运动员的重要标准,并以此来作为运动员是不是可以参加比赛的重要依据,以此来监督和督促运动员提高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可以切实有效的在搞好运动员训练的同时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得到了解决,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4.3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修养,加强体育礼仪的教育

运动员体育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文化水平的高低,应该通过不断的道德思想教育来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修养。[10]体育礼仪是体育道德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礼仪中的行为举止可以更加直接的反应出运动员文化素养的高低。应该将体育礼仪教育纳入运动员体育文化学习的课程中来,不仅如此还要开设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礼仪教育的课程,这样可以增加运动员对不同体育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全面的认识了解,而且还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加强体育礼仪方面的训练,使运动员在平时就可以约束自己的体育礼仪行为,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善运动员体育礼仪中的行为举止,展现出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11]

4.4弥补“个性”管理漏洞,解放“个性”张扬运动魅力

竞技体育的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对待运动员的体育个性,只要是不违反体育道德且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体育个性就应该支持,这样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如果一味的按照举国体制的方式来要求运动员就会扼杀运动员不断创新的机会,也会失去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平台,也会让运动员感受到国家的冷漠,会让运动员良好的体育个性发展成任性,一定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运动员本身也要尊重相关部门的规定,不要将自己的个性过分的张扬发展成任性,这样肯定会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为此,当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中国体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再单纯将责任都推到个体身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有一个结合点,双方和谐共处,并最大程度地实现各自的利益,这就是“双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倡导“人文奥运”的中国体育,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表现出更大的宽容,这样即有利于运动员个性的健康培养与释放,又能促进运动队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

5结论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在强调运动员整体体育文化素养要不断加强的今天,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是衡量一个合格运动员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护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由于运动员教育培养模式和观念的制约,使运动员在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出现了错误的选择与判断,导致运动员这方面的有关教育出现停滞或减少的现象,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难以获得培养和提高,在比赛中或赛后很难体现出良好的文化素养,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此针对运动员体育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的对策,应该坚持“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正确的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以及体育礼仪教育纳入运动员的课程中来,采取合理的“竞教结合”培养模式,切实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之路。

作者:王秀香 蒋东海 鲁永学 何金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辽宁师范大学

上一篇:动画电影中色彩符号的艺术 下一篇:动画片的精神价值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