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05:12:57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要]新农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起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驱动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文化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农村文化也是乡村旅游产生的主要动因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乡村旅游是富民产业,可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乡村旅游的文化功能,则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和服务设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对乡村文化的负效应也逐步显现,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协调互动发展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效益最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农村文化的繁荣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 新农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效益最高,这是因为“农民也是活生生的人,温饱解决之后,就需要有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市场经济及现代价值使农民传统的生存价值边缘化,农民作为生活主体的地位,被一种强大的外来力量所压抑和排斥,他们已经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因此,他们有着证明自己人生意义的强大需要。……有了农民内在的需要,外力只要稍一推动,稍一组织,农村文化建设就如星火燎原一般,成了气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农村地方戏曲的复兴,传统仪式的再生。新农村建设应关注农民的文化需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着力进行先进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吸引农民、聚焦农民、活跃农民、教育农民,这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经之途,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

2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这就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推动非农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在非农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旅游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活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行的过程中,融入到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开放和交流可以促使农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居住场所、生产行为等蕴含着极具价值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提高,农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农民对自身当地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革除乡村陋习,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化力的提升又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在文化建设上对农村进行“反哺”,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树容村貌的改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赖于新农村文化的繁荣

农村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浓郁而纯朴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来到乡村旅游的都市人群而言,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农村文化的体验价值。旅游过程中,游客们倾心于充满亲情文化和闲情文化的休闲家园,陶醉于生熟相济、张弛有致的心理体验,远离城市喧嚣释放心中的积郁,在乡村的宁静与平和之中追求情感和人格力量的升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乡村物质环境的外在条件,更有赖于农村文化人文内涵的特色彰显。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村建设高潮已经来临,工业化、城镇化会动摇农村文化的根基,不能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消磨了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资源的共享也不应该致使城乡文化趋同。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农村蔓延,就必须深入挖掘农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元素,不断提升农村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将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二、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文化的负效应

随着农村开放的加快,乡村成为基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文化以及基于信息社会的后工业文化的汇聚之地,多种文化的交汇、碰撞加剧,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对农村文化实施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将显得被动,乡村文化格调和品位的异化和迷失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逐渐凸现,造成“公地悲剧”,导致乡村环境退化、资源过度使用,“使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乡村性被削弱,使乡村旅游的重要竞争资本品牌受损,从而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旅游业本身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并不存在必然的反方向关系,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负效应所产生的突出问题不容小视。

1 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交流中的不对称采借。乡村旅游带来了文化交往,旅游地的农民长期不断地接待来自于城市的旅游者,城市的文化观念持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农村文化传统的根基产生了动摇。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发达经济所孕育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的弱势文化冲击力很大,容易促使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靠拢,导致乡村特色逐步消失。其次是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引发了市场化的深入,也引发了乡村文化的一些微观变化:“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商业化的气息越来越严重,商品买卖交易方式正在改变……此现象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然,它对当地朴实的文化风范是一种腐蚀,对当地文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这不仅损害和贬低了旅游地的文化形象,也侵蚀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村文化价值观如果是建立在单纯经济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就会发生背离,农村文化赖以维系的淳朴民风、和谐人际关系将不复存在。

2 造成“文化孤岛”现象

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农村文化中的许多元素被开发出来舞台化、商业化,出于适合表演和旅游者观赏兴趣的需要,文化活动的内容被压缩,节奏加快,采借了大量外来文化的旅游文化已经不能表达农村文化本义,“虽然它的形式可以愉悦旅游者,但它的内核则注定是僵死的东西。所以旅游在这里所能做的,恐怕只是将民族文化变成一种僵化的旧日世界的冷冰冰的图画而已。这些图画孤离于社会,成了一座座孤岛……仅仅具有商业的价值,供人们尤其是旅游者在闲暇中把玩娱乐。”脱离了所依托的原真生存环境,割断了文化的历史和社会延续性,农村文化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屈从于经济原则,文化活动表演化 使农村文化过多趋向于商业用途,导致失真和扭曲,可能使之变得虚假和肤浅,降低了农村文化价值,农村文化面目全非不仅使游客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它,长此以往,甚至当地农民对自我文化的了解和继承都会出现问题。农村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而旅游作为一种强大的外界力量正在加速农村传统的结构,丧失乡村魅力的文化变异将无法修复。

三、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尤其提到要着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向上的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就要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通过旅游活动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农村文化借助乡村旅游焕发生机,使乡村旅游成为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渠道,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协调发展。

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政府主导是协调农村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关键,杭州、成都等地的多村旅游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介入。为此,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强调旅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积极稳妥地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要大力组织培训和宣传,在乡村旅游从业者中普及现代旅游的基本理念;要重视旅游的文化影响监测和控制,加强监管,从整体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要组织和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主题活动,塑造和突出农村旅游地的文化形象。旅游管理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形成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中有所作为。

2 树立共赢取向鼓励多方参与

各种力量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文化存在着利益可协调的结合点,多方利益的整合、协调、共赢,可以使旅游带来的文化冲击减少到最低。政府是倡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通过推行相关政策措施倡导乡村旅游文化导向,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地方形象,政府借助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有效的市场原则,借助行政手段协调和组织社会的各种力量壮大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企业是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通过相关运作将乡村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为提高产品质量赢得竞争优势占领客源市场,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必经之途;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受益于乡村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变,完成乡村文化的自我选择,使得乡村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而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实践的指导者、评估者,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促使乡村文化价值化。

3 促进同质与异质文化的有机结合

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性消费或者是消费文化。对于一种文化的理解,以对其熟知为前提,没有对文化的同源性的最起码共识,就不会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乡村旅游开发“要求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这里需要的是改造过的乡村,改造过的自然,原汁原味只是外表,是符号,是文化象征,本质还是城市生活。”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应做到服务同质化而旅游吸引物异质化,将服务观念、服务技能、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等都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有机整合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诸多文化要素,寻求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转换和合理连接。这就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加强规范和引导,少开发、多利用。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努力突出主题、追求文化差异,在经营中加大智力投入、突出文化含量,进一步增强乡村景观和环境的文化表现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新村文化体验性。

4 积极保护农村文化生态

农村文化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农村文化生态是农村文化生存的根本,应当像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保护好农村文化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首先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和大众文艺活动,使广大农民在这些活动中相互欣赏、竞技,增加人与人的交流,凸显农村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与城市文化对比的价值优势,发挥农村文化的教化作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农民的经营行为,帮助他们在旅游开发中获得持久收益,增强他们保持自身文化自然性的自觉性和建设乡村文化的主动性,确立正确的旅游经营理念,降低功利性动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服务素质。另外要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实现文化建设的以城带乡,并培育农村文化建设的带头人,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提高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宣教、帮扶、创新等多管齐下,创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新解 下一篇:梦回“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