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村文化

时间:2022-10-18 10:24:05

守望乡村文化

一、乡村文化的边缘化

乡村逐渐走向现代化,现代文明逐步取代乡村文化已成为潮流。乡村文化边缘化,是指乡村文化的乡土性的流失,逐渐被城市的现代化所代替。如今,农村孩子进入了以网络为代表的城市化时代,也无法摆脱电子产品所包裹的虚拟世界。农村学校教材是和城市学校教材统一的,所以在这样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向城市看齐。课堂的城市化,也诱导孩子们从小要过一种城市生活。这样乡村文化的边缘化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这里农村小学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乡村文化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自然生态的恶化,人际生态冷漠,民间文化消逝。

二、回归乡村教育

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城市的现代化是很可怕的。城市的现代化必须以农村作为坚实的后盾。如果农村出了大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城市。因为,农村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源头,一旦出了问题,城市就会乱套。而乡村教育的回归,就是要培育农村孩子的乡村文化,让他们从小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土壤中,从小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

1 乡土教育中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教育

在乡土文化的教育中,要让孩子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在我们小时候,这样的乡土教育还是很普遍的。如小孩子吃饭把饭粒掉在桌上的时候,大人会说,快把饭粒吃了,不然的话,雷公公要来打的。小孩听了,很自然地吃了掉下的饭粒。这样把很深的道理直白化了。在农村,从改革开放起,捕杀青蛙悄然兴起,青蛙成了饭店里的美味佳肴。而在以前,没有人会去捕杀它,更没有人会想到青蛙是可以吃的。我记得,当我们小孩子在割草或锄地时,不小心把青蛙弄伤了,我们会去找一种叫田鸡草的草,这种草是专门用来治青蛙的伤的,效果很好。如果哪个同学在放学的路上捉青蛙玩,就会招来很多同学的责备,并且,在第二天还会被报给老师,遭到老师的批评。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还养有长毛兔。我们轮流饲养。轮到的同学,中午或放晚学后,要去割草来喂养这些兔子。而且,谁割的兔草质量不好,分量不足,我们会互相监督。可如今,在农村,河流污染,对动物无情猎杀随处可见。整个春天,很少听到蛙声一片的景象了。以前,春天到了的时候,燕子又回来了,回到了去年住的农家。家家都说着同样的话:“我家的燕子又回来了。这燕子,是我们家的燕子。”以前,哪家没有燕子来做窝,是很没有面子的。有燕子做窝的人家,说明这家幸福、平安。有的农家,遇上燕子做的窝不牢固,主人还会在廊下为它搭个骨架,方便燕子在这个架子上垒泥做窝。有的农家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堂屋里,一抬头,排列着好几个燕子窝,样子也不一样。燕子就如同自家人一样,自由来去。到了秋天,第二窝小燕子也学会了飞翔时,它们就要告别这家主人了。有一天,你发现地上有几只小燕子孵出后的蛋壳时,那是燕子付给这家房东的房租费。听老人讲,这燕子的蛋壳,可以做药,是很难找到的药引子。可如今,农家造了新楼房,还在房屋的四周砌了很高的围墙。主人嫌燕子脏,也不让它来家做窝了,燕子也被挡在了围墙外。因此,去年春天,一对远道而来的燕子夫妇,把窝建在了我们学校的走廊上面。我教育孩子们,不要去打搅它们,结果,这对燕子夫妇生育了两窝小宝宝。

2 乡土教育中的人际生态教育

在城市里,同是住在一幢楼里,相互间也是不认识的。甚至,门对门的也互不打招呼。我们以前的农村,不出村子,自家的大门是不用关的,不用担心会有小偷。这家主人不在,要借农具用一用,尽管拿去用好了,只要你使用后归还就可以了。特别是夏天,吃了晚饭,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坐在屋前,讲讲家事、国事。既了解了最新的消息,也增进了村民们之间的情感。到现在,我母亲在老家,有时干农活,中午回家,迟了,就在邻居家吃中饭。。这样的邻居,当然是指老邻居。孩子们可以随意去串门,去听白头发的老爷爷讲古老的传说。有露天电影的日子,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吃过晚饭,大人、小孩背着长凳,到晒场去看电影。离自己村方圆七、八里的临近村,只要有电影,我们都会去看,由父母带着。轮到自己村时,我们已经看过几遍了,但小孩仍旧奔走相告。其实,那时的看电影,既是很好的休闲,又是我们农家人的聚会。可现在找不到晒谷场了,也没有了这样的集会。因此,农村也是人情冷漠,金钱至上,公共生活缺失。乡土教育,应该担当起找回原生态的人际生态的重任。

三、乡村文化教育策略和途径

乡村文化的教育主要途径就在农村学校。在农村小学,在被城区学校边缘化了的农村学校,还可以做些城市学校无法替代的教育,这是许多城区学校所忽略的。当前不少有识之士在极力呼吁重视乡村文化,其中,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铁芳就是其中的一位。最近他出版了《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一书。他在《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一文中讲到:“培植乡村文化世界,就是在培植乡村少年的文化空间,就是在孕育乡村的文化生命。如果说乡村文化的荒漠化是一个短时期无法转变的事实,那么,对于乡村少年而言,在这荒漠之中唯一的指望就是乡村学校教育了。”可见我们农村小学的乡村文化教育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是我们乡村教师所要探索的课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

1 学校的活动要与我们农村相适应

我们学校上半年的活动有三月份的放风筝活动,带着孩子们去田野放风筝,也是在春天里放飞心情,让大家看看春天的田野,闻闻田野里泥土的芬芳。让孩子走出课堂,体验悠闲,体验心灵的愉悦。在清明节,有五年级的做艾果活动。孩子们会早早准备好了艾青。到了做艾果的那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了米粉、馅、艾青。在做艾果时,孩子们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来。艾果蒸熟了,大家吃着自己做的艾果,是那样的开心,吃得那样香甜。几十年后,小学的语文、数学也许不记得了,但这样有趣的活动不会忘记。六年级有农家器具展览活动。同学们把自己家里的废弃农具、生活用品拿到学校里来,介绍给大家。学生拿来的器具各有特色。有蓑衣、斗笠、萝卜凿子、树扁担、竹扁担、筛谷匾、割草刀、田箩篮、果子桶、量米的升箩……有的我说不出来,有的我写不出名字。学校里成了小型的农家展览会。学生从中学到了生产劳动的艰辛和农家生活的风味。从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对农家生活的认同,也从这些农家器具里认识到我们祖辈生活的艰难,滋生出对自己长辈的尊敬、孝顺。到了秋天,我们开展农家果实展览活动,使孩子们切身感受这是一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培养故土情怀。

2 学校的德育教育、校本课程挖掘地方资源,结合农村地方特色

“乡村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地域、民俗文化传统,以及乡村生活现实中原本就存在着许多合理的文化因素,有着对于乡村生活以及乡村生活秩序建构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换言之,乡村地域文化中原本就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守望教育》)让孩子们寻找自己村子里的、家庭中的故事,进行故事比赛。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给我讲过我们叶家祖上的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叶家出过一位御史,这位御史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他小的时候,每天要担着柴到丰惠去卖。有一天,一位姓刘的先生来买他的柴,就问:

“你姓什么?”

“我姓叶。”

“哦,那是西(尿)浇灰堆邋遢叶!”

“那,先生姓什么呀?”

“我是大姓,姓刘。”

“呀,那先生是西浇灰堆入下流。”

小小年纪,有这样的才能,怪不得后来做了御史。

这样的家族故事,应该得到延续。孩子们在这样的故事里长大,不光是生命的承接,而且让孩子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方。

在校本课程中开设乡土课程。如五年级学生在春天养蚕宝宝,使学生感受生产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四年级学生采集植物叶子制作标本,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里,组织学生开展乡土体育活动,如踩高跷、滚铁环、打陀螺、跳皮筋等。让孩子们真实地生活在乡村环境之中,更是对自己乡村的亲近与广博的爱。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永和镇朱巷小学)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自制的教具 下一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