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交互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1 06:10:30

艺术档案交互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科技发展的需求、艺术档案的独特性以及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变化,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档案管理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对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管理应用进行了研究,为未来艺术档案的管理应用工作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档案 交互应用 数字化 多媒体 虚拟现实

1 概述

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事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成为艺术档案,这也将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1]。但是很多本身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很珍贵的艺术档案往往存放于艺术研究所、档案馆的角落里,其职能和作用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思维方式通过Internet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除了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外,还能从千千万万信息中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别的部分,可以和很多年不见面的或者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通话慰问,还能够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婚礼、网上电子银行、网上营销等。因此,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也势必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才能跟得上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基于虚拟媒介艺术、多媒体互动展示技术的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将能更好的发挥艺术档案的职能和作用。

2 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分析

艺术文化部门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艺术性,艺术档案是这类单位教学、科研、创作实践、艺术指导、艺术评价的现实反映,对学校日后的艺术教育和文艺活动起着依据和借鉴的作用,是积累教学资料、活动成果、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2.1 保管条件差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具备防潮、防虫、阴凉、干燥等保管条件,但很多单位并未达到此要求,加之档案管理人员对艺术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模糊,造成很多美术作品、设计图纸、汇演音像没有专门的保管库房,而是放在文件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由于保管条件不理想,往往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致使部分艺术档案的损毁或者无法充分利用。

2.2 重视程度不够 艺术文化部门在日常教学、科研、文艺管理活动中均会产生大量艺术档案。虽然艺术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是其收集、归档工作却远远不如一般的文书档案那样受重视。一方面,档案部门缺乏足够的、专业的保管场所,另一方面,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艺术档案的产生情况往往也不能有效掌握,因此,在文艺汇演、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或长期存放在组织活动的职能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

2.3 保管技术手段落后。当前艺术档案主要还是以保存原始文档资料为主,辅以一定的数字化管理,即将传统存贮介质(纸张、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原始艺术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等手段转换成图片、声音和录像文件,再将其存贮于光盘、硬盘等大容量存贮介质上。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相比,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具有安全性好、保存时间长、检索效率高等优点[3],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艺术档案的利用率,但这些数字化资源多以平面影像为主,具有数据冗繁、基本无交互性等缺陷。

3 交互应用在艺术档案管理利用方面的研究

为了适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克服传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艺术档案的职能与作用,综合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档案的交互应用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方向。

3.1 数字化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外档案界就开始关注艺术档案信息化的问题,对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探索[4],文化部、国务院办公厅也多次举办全国档案工作交流会、艺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培训班,有力提高了艺术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快了艺术档案管理建设速度。

据媒体报道,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早在2002年就开发了“艺术档案数据库”软件,在2007年开通了“上海文化艺术档案网”,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文化名人的文字材料、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实现了艺术档案资源向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转变,目前已收录了上海15个院团的数百个剧目,内容涉及剧本、表导演、乐谱、舞美等各个方面。

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任务繁重的一项阶段性基础工作,它是将传统的艺术档案通过扫描、摄录、采集等手段转化成数字形式的计算机文件的过程,包括艺术档案的整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和成果管理等环节。开展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以保证数字化艺术档案的高质、规范。图1给出了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的具体内容和大致工作流程。

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具有检索快捷方便、容易实时同步备份、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等优点,因此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与时俱进,切实搞好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3.2 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档案中的应用 多媒体是一种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影像的交织组合,而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不同类型媒体集成输入到一个系统中去,形成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有机整体,可在人机交互控制下对其进行处理和利用的综合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档案的接收、编目、存储、检索和利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前文已述,数字化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应用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而多媒体技术又是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必要先决条件。

首先通过扫描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视频音频采集转换技术、缩微数字影像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刻录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对馆藏艺术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一个多媒体平台,不仅使“档号”与多媒体文件的存储位置相关联,并利用此存储信息自动读取、还原、播放多媒体信息,实现了目录数据与多媒体文件的集成管理,还使计算机界面图、文、声并茂,极大地增强了人机交互控制。这样,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把文件扫描仪、图文传真机、文件资料缩微系统和通信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综合管理起来,构成了一套全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大大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软件结合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给用户良好的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利用者可以对需要的某一视频演播进行人为控制,采用加速或慢放的进程,还可以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字、语音、图像等)或信息内容选择查询方法进行检索,在本地或异地方便地查询利用档案。

3.3 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 随着3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应运而生。VR技术是一项具有深远的潜在应用前景的数字图像表现技术,它综合了多种科学技术,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并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虚拟现实是计算机科学发展到21世纪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组合,目前在建筑漫游、产品展示、市政规划、文化教育、国防科技、电子商务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5,6]。

未来的档案管理应用工作将采取真实与虚拟并存的方式存在,虚拟档案是采用数字模拟物品及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展示。下图给出了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通过虚拟艺术档案人机交互系统,档案利用者可以置身于真实幻觉空间中,特别是戴上配套的立体眼镜和数据手套,或者在特制的平台前,将会产生强烈的真实感,整个场景、展品的每一个细节看上去和实际情况毫无差别,利用者能够通过虚拟档案人机交互系统展示的各种物品或物品的残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或语音解说,产生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冲击,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艺术档案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独有性,尤其是某些基于保护性需要的珍贵档案,其保管场所或者库房是不许人们随意进出的,而这些丰富的馆藏是应该让世人了解或者加以应用的,因此对于那些珍贵档案文献尤其适宜采用这种方式加以管理、保护以及面向用户开放。同时由于展品和场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或网络系统中,既可以避免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艺术档案被损伤、毁坏的危险,又解决了大多数档案馆只有在有限的空间摆放展品被人为破坏或被偷窃、换掉的危险。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及其管理、利用等环节中的不断发展,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必将迎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因此,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努力加快艺术档案的交互应用研究,实现实体管理与数字化虚拟管理并重的机制,使艺术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Z].2001年12月31日颁布.

[2]马骊.艺术档案管理与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26):313.

[3]王红燕.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陕西档案,2009(5):28.

[4]胡克霞.浅谈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J].大舞台,2009(5):91.

[5]俞璋凌.基于web&VR技术的产品展示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6]HY Kan,VG Duffy,C Su.An Internet Virtual Reality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for Effective Product Design[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1(6):565-582.

作者简介:汪阜艳(1957-),女,安徽阜阳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档案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档案管理、档案编研。

上一篇:电力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