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血库质量管理浅谈

时间:2022-09-08 06:00:43

基层供血库质量管理浅谈

【关键词】基层;供血库 ;质量管理

供血库的储血,配血,发血与临床输血安全有密切的关系,也是连接血站与医疗机构的枢纽科室。血液的保存质量、血液相容性检验的准确性与正确发放是供血库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血液相容性检验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防止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关键;足量储血是患者救治生命的保证。济源市供血库担负着全市24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供血的重任,如何提高供血库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及时发血,为临床用血提供保障,笔者就加强供血库质量管理浅谈如下。

1供血库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供血库的质量管理范围包括血液的交接、储存、发出及输血前检测的整个过程,目的是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高效,避免输血差错及不良反应。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供血库(输血科)规范化管理步伐与发展的输血技术不相适应,如人员资质不健全,业务用房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关键设备不符合要求,检测项目及方法不规范等,在安全输血方面中存在诸多隐患。加强供血库质量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供血库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2.1组织与人员 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依照《河南省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 工作人员资质均具有医学检验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和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上岗资格证。为提高在岗人员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采用送出去培训和站内业务学习、科室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对科室每个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质量管理知识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相继建立了《岗位管理制度》、《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和《工作质量百分考核制度》。通过培训是大家都能胜任其岗位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检测和临床用血保障任务。

2.2 编制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为保证输血安全,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到受血者输血申请及输血前血液检测前、中、后整个过程,对储血、配血、发血全过程进行控制。共分4个层次,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程序间相互关系,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主体文件。程序文件是承接《质量手册》、引出作业文件的作用。作业文件是供血库工作人员开展某项具体操作、试验操作步骤的文件,使员工的操作指南。包括各类实验标准操作规程、关键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供血库相关规章制度,共 58 个。这些作业文件不但涵盖了检验前、中、后所有技术操作环节和管理环节,还对入库、储存、发放做了详细规定,确保了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提高了供血库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2.3 环境控制 血库的建筑与设施符合《河南省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规定,满足储血、配血、发血的需求。建立专门的标本接受窗口和血液发放窗口,设配血室、发血室、储血室、办公室、值班室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有效防止室内交叉感染。为保证配血结果的有效性,对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照明等)进行检测和控制,室温应保持在20℃-25℃,湿度应保持在50%-75%,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另外供血库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保证及时供血。

2.4 设备管理 储血设备和检验器材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储存质量和检验结果,建立了设备的确认、维护和校准等管理程序。对供血库主要设备建立档案,定期进行校验、维护、对仪器的状态进行标识,由固定人员负责关键设备。定期对储血冰箱、恒温循环解冻箱、水浴箱等恒温设备每日监控温度,所用监控温度计由质检部门每年鉴定一次。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到定期除霜、除尘。恒温循环解冻箱每周消毒剂清洗一次,每月有质控科对离心机转速检测一次、对血库室内空气、台面及储血冰箱空气、内壁做生物监测一次。储血室空气使用动态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定期进行强度检测,内线、外线电话保证24小时畅通,离心机、显微镜及时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安全储血、供血提供保证。

2.5试剂管理 输血相容性检测试剂大部分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鉴定合格,但有些试剂红细胞(反定型细胞和抗体筛选细胞)没有获得国药准字批文,对这类试剂需进行严格控制。质控科对每批试剂的准确度、效价及凝集强度进行质检,抽检合格才能使用。实验室每领一批试剂,要查看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并对所领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如外包装是否完整、外观颜色是否异常,是否在有效期等,在规定的温度下正确储存,有效保证试剂的质量,为进行准确的检测提供必要的前提。

2.6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主要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通过对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我们把室间质评作为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一名有资质的工作人员都能胜任此项工作,每次收到标本后都有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质控品的检测。通过室间质评检查整体检验能力及实验室每个人员的检验能力,促进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从2009年起参加卫生部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为实现采供血科学化管理,血站与供血库之间实施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实现了血液出入库、患者用血、库存查询等微机化管理,对每个工作人员已授权设置账户及与密码,凭个人密码进行登记、查询、出入库等。微机化输血管理能有效防止人为差错,便于结果查询及统计,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是供血库管理更标准化、规范化。

2.8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是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在于检查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整性和核实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如工作人员的资质是否达到要求,检验试剂及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各种记录是否完整、真实等,此项工作由科主任以上专门人员组成的审核小组来完成。规定每周的业务考评、每月的百分考核、半年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查找发现的问题,追查原因,制度措施,不断持续改进。

3 小结

加强基层供血库质量管理,理顺了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体制,实现了采供血一体化管理模式。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血站管理办法》〔2〕、《血站质量管理规范》〔3〕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4〕中规定,建立完善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突出以上人员、设备、试剂、环境等几个方面的管理,确保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医发[2000]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血站管理办法,2005-1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04-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05-09

上一篇:浅谈疾控档案信息管理收集利用 下一篇:实例教学法提高临床医学专科生学习医学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