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时间:2022-09-08 04:52:17

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摘要:今天在许多学校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基本教学内容还是作者简介、背景分析、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归纳艺术特色等环节,无视语文教育的规律,把语文当作纯知识学科对待。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提问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帮助他们思考,是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惰性 思维能力 引导 交流 问题导向

一、语文的性质

确定语文性质是进行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明确,语文教学就会漫无方向,飘忽不定。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同时也具有人文性。小学初中的语文主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四种基本能力主要停留在识记阶段。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强烈的认知需求,因此,字词句段的识记等一般性的听说读写训练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情感、审美和文化”的层面进行教学势在必行。

二、以问题促思考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说:“在大学前的学习阶段,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小小科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而应该是让年轻人能够坦然面对理性的核心,即懂得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了解这个世界。”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可能掌握各行各业的所有知识,即便是自身所从事的领域的知识也很难尽悉。培养会独立思考的人、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引导他们思考,是语文教育的最佳选择。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能够引导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有三种最基本的作用:第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第二,用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将问题解决的上述功能向“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的目标聚焦,将认知过程用于培养学生如何思考。可以说,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

三、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文学作品,不论课内课外文章,都是不求甚解,最多记得某些精彩情节,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作者的思想倾向、叙事技巧、语言表达等往往疏于考虑。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消灭学生的这种学习上的惰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进而产生思考。

1.把握教科书原文主旨

能够入选教科书的作品,都是名篇佳作。是名篇佳作,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写作风格甚至是遣词煅字上,都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老师应该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深层面的理解。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和分辨程度,促进学生领悟文章内涵,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互动。

例如,韩愈《师说》一文时,我问学生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要求他们尽量以自己的真实认知谈谈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对教材中“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观点,不少同学不赞成,表示有点厚古薄今的味道。他们说:“在韩愈看来,古代圣人一定高于普通人,这恐怕太绝对了。韩愈自己就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普通人远不及圣人,这不就是自相矛盾而又极不合事实吗?而且把圣人定位在一个不能超越的高度,这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个桎梏。‘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更广泛的共识”。

这些回答,敏锐而又有一番道理,最起码是经过了比较、思索而获得的认识 ,是学生自己思考的成果,显示着学生学习思考能力上的追求和提高。

2.联想假设,拓宽思考空间

有学者指出: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就是他智力发展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我有意识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况,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这个“虚拟性”问题一出现,立刻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达到了高潮。有同学表示:在同母亲的第一次交锋中,焦仲卿无奈地接受母亲的安排而遣刘兰芝回家,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屈从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文弱书生的懦弱性格,但从原诗中最后“自挂东南枝”反映了他对誓言的忠诚,他们真挚的爱情和执着的精神正是他们可以破镜重圆的保证。而另一方同学则认为:婆媳矛盾自古有之,难以调和。婆婆自然不会容许一个有着人性自尊的媳妇生活在自己身边。而从刘兰芝这一个角度讲,她作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身上却始终闪耀着人性自尊和自强的锋芒,兰芝不会在婆婆的管制下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3.联系实际,锻炼思考分析能力

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锻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分析与理解很重要。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都读过《伊索寓言》这本书,但是近来很多学者表示《伊索寓言》不适合儿童阅读。

我让学生们谈谈他们读《伊索寓言》的感受,讨论一下到底是不适合儿童阅读。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孩子们只有不断克服单纯、幼稚,逐步成熟起来,这才能更好地生活于社会。”第二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了不同意见:“《伊索寓言》的世界很真实,但对于孩子来说很残酷,孩子在读这些文章时所接触到的信息与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会产生冲突,会让孩子的价值观错乱,无所适从,甚至让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盲目模仿,让孩子生成错误的价值倾向。成年人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纯真、谦和、诚信、无私的社会,这种环境里培养的孩子会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班学生多数同意第二种意见。我也给以充分肯定,表扬了这第二位同学的善于思考,表述语言也准确、明白。对于第一种意见,我也同样给以赞赏说:“这个意见充分注意了社会很多不良因素,反映了改造社会任务的艰巨,很有见地。若是没有对现实社会的这样真实的认识,也提不出建造进步社会的要求来。

对于学生的不够恰当的理解,教师能给以有分寸的引导式评赞,既不挫伤其思考积极性,还能启发他寻找理解欠缺的缘由。

上一篇: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班级德育管理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