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基本范畴辨析

时间:2022-09-07 03:39:40

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基本范畴辨析

摘 要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是需要有以理论与实践整合为基础的专业带头人,即由“名师”和“名匠”作为专业带头人,形成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明辨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需有效处理好“双带头型”与“双师型”,“外聘教师、能工巧匠和名工巧匠”,“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专业带头人与名工巧匠”等概念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专业带头人;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辨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55-04

一、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溯源

追溯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出其鲜明的中国教育教学研究特色。在我国,教学团队概念的提出有两个渊源:一是源自组织管理学中的团队理论,该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至企业和经济界,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团队理论[1][2];二是源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小组协同教学制”中的教师合作教学思想以及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3]。我国学界最早提出“教学团队”概念是在2003年,主要是研究基础教育的教师在探索“协同教学”和教师合作教学问题时附带提及的,当时并未赋予其实质意义和内涵[4]。2006年开始出现了个别学者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5]。真正开始对高校教学团队(包括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则是在2007年之后。教育部于2006年11月16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22日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两个文件,以及自2007年开始的每年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则是促使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热点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经历了由个别的自发阶段到行政主导阶段的发展历程,其中,国家政策尤其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主导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概念的提出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分为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二者的任务和目标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一致,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这意味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团队有两个载体:课程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从课程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方面来进行。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设专业教学团队。

如果说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应以“全面提升团队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最终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为出发点”的话,那么专业教学团队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所谓专业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为单位,以共同的精神追求为支撑,以配合默契的相互协作为根本,为实现共同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组成的专业教师的聚合体。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专业带头人。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实践来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未取得明显效果,究其原因,还在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缺乏带头人。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既包括专业理论建设的教学带头人,又包括专业实践建设的教学带头人。因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是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大学教师,普通大学需要有“大师级”教师,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名师”,更需要“名匠”。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来说,其带头人应该是以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为基础,既具备“大师级”专业理论建设带头人的特征,又具备“名工巧匠”所需的专业实践建设带头人的特征。以“名师”和“名匠(即‘名工巧匠’)”作为专业的“双带头人”,对专业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构成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其中的“双带头型”是指以校内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校外引进的“名工巧匠”作为“双带头人”,共同主持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及修订完善等各个环节之中。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学团队的一种。

目前,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尚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一个空白。之所以提出“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这一概念,是基于五个方面的认识:一是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进行,专业建设与发展必须通过“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来实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组合形成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是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一定的制度安排、合理的运行机制来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有教学团队的专业建设效益会比没有教学团队的好,具有“双带头型”教学团队的专业建设效果比没有“双带头型”教学团队的要好;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是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二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包括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相互混淆的现象,原因是没有抓住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这根主线,只有抓住这根主线才可以解决问题。三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难以解决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四是“以学科为中心”(或本科压缩型)问题长期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原因是缺乏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五是高职院校的类型特色难以凸显,原因是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没有形成。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突出“双带头型”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内涵及策略

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中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在现有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中并没有进行区分,其内涵也不清,有必要加以辨析

(一)“双带头型”与“双师型”

从语义学角度看,“双带头型”概念是“双师型”概念在内涵上的延伸、发展与提高。从实践角度看,高职教育强调“双师型”是由其培养目标和高职毕业生的服务面向所决定的;“双师型”主要是针对于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而提出的侧重于对教师个体素质的要求。其中,从师资队伍结构角度提出的“双师型”概念,则是为了弥补个体“双师”素质的缺陷。“双师型”概念的提出是基于高职教育课程观的视域,冀望通过教学环节解决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在这里,有两个因素被忽视了,其一是高校教师职业肇始于知识的这一学术特征在本质上所带来的局限性因素;其二是专业建设因素,因为仅从教学环节和课程角度来解决高职教育中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整合问题是不现实的,它们在高职教育中不能被孤立地看待,只有透过专业建设的层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才更有意义。因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双带头型”是针对于整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言的,其涵括了教学环节和课程,着力点则主要体现在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以及对教学团队成员的引导与素质提升上。

(二)外聘教师、能工巧匠与名工巧匠

“名工巧匠”不同于“能工巧匠”,更不同于“外聘”教师。现行意义上的“外聘”教师往往是作为教师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是针对于具体课程而设,只需要能够讲授具体的理论课或操作课即可,一般是临时聘用,通常不会参与到专业建设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过程中,外聘教师可以来源于企业,也可以来源于其他高校等。“能工巧匠”本意是指“工艺技术高超之人”,高职院校引进的“能工巧匠”,通常是指在某一工作任务中具备独特工艺技术的人,往往只限于实践操作领域中对某个单项工作任务的掌握,对于行业发展方向不一定很了解,也不会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研活动中。虽然“能工巧匠”与“名工巧匠”均来源于企业,但是“能工巧匠”不是“名工巧匠”;“名工巧匠”不仅工艺技术高超,而且除了掌握现场设计、安装操作与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外,对于行业与产业发展动态、人才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够同时全程全方位参与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教研活动、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中。“名工巧匠”既具有企业现场经验,又具有企业管理经验,同时还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背景。“名工巧匠”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具有一套完整的选拔、考核程序和管理办法,如湖北省高职院校“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的设立即是如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也会聘用企业、行业人员,只是在专业设置论证等活动中作为临时参与者,他们并不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故专业建设委员会代替不了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侧重于管理角度的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概念,是泛指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集体。师资队伍可以是国家或地方管理层面的泛称,也可以是院校管理层面的泛称。教学团队是建立在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基础上的特称。作为教学团队,首先要有团队精神,有共同的目标追求;要体现团队的凝聚力、敏锐的洞察力(清楚行业与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群建设方向和课程改革方向)以及超前的规划力,因为专业与课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必须做好团队建设规划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四)教学团队与教研室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教学团队概念来源的依据有两种:一种是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借鉴说,另一种是教育部“质量工程”依据说。根据第一种来源依据,有学者从团队5P(Plan、Purpose、People、Place和Power)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教学团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6];根据第二种来源依据,有学者从教学团队的内容或教学团队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界定这一概念,“教学团队”最基本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即“共同的愿景与目标”、“一定的任务载体”、“适度的规模”、“合理的结构”、“有效的协作机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7]。教学团队概念的提出,是高等教育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企业(行业)发展做出回应的具体体现,其反映了高科技发展背景下新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共同趋势――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教研室是按专业或相近专业组合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研究组织,是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高校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教研室是科层制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最底层教学单位,是落实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沿阵地。科层制是现代社会各种社会组织普遍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也是一种适应工业社会的公共管理制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二[8]:一是等级化。即按权力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严格规定的等级链,并按等级赋予相应的权力;每个下级都处在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每个管理者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其管理的下级负责。二是专业化。即存在明确的分工,将职业专业化,明文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教学团队和教研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松散型的介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结构,成员之间身份平等;后者是紧凑型的正式组织结构,成员之间等级分化。相比较而言,具有相同或相似专业背景的学术职业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发挥整体功能优势,实现学者治学。

(五)专业带头人和团队领导

从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角度看,教学团队带头人分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在高职院校主要指的是专业带头人。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是指“能够自觉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正派的学风、较高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研发能力,并能组织和带领本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专业负责人”[9]。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必须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其专业带头人包括专业理论建设带头人和专业实践建设带头人。团队领导则是指负责为团队提供指导、制定团队长远发展目标,在适当的时候代表团队处理与组织内其他部门关系的角色。团队领导可以是承担团队成员部分具体工作的一员,也可以是团队外的成员。团队领导不一定具备最好的专业能力,但必须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团队内外关系;当团队出现问题时,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进行干预比较恰当;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地与团队成员分享权力(让团队成员参与管理工作:制定计划、确定预定目标、合理分配职责等)[10]。因此,在专业教学团队中,专业带头人不等于团队的领导。

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是人才培养,其中的教学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就业方式、教学团队构成等,都应该融入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只能是针对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而不能泛泛而谈。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严格意义的专业教学团队尚未形成,有必要加强研究,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高职院校与大学不同,其专业教学团队需要“双师”结构,双师结构要求有“双带头人”。

上一篇: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构建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