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2-09-07 03:25:13

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性阅读,要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诵读感悟,含英咀华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阅读文本,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而朗诵的过程又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文本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和语感,体味汉语言的魅力。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水经注》一文时,在配乐的背景下,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含英咀华。从而读出三峡的山势之险峻,夏水之迅急,读出春冬之清幽,读出秋意之凄清。一幅幅秀美的图画,闪现在眼前。之后,我引导学生针对文中写景的语句,发挥想象,写出散文片断。读写结合,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文本的丰富内涵、文句的字字珠矶。体味精美文字的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从而完成文本在文学意义上的建构。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学生从郦道元绝妙的语言描写中获得阅读的美好体验。

二.巧用艺术空白,走进人物心灵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停滞在对文句字面的理解。阅读的过程是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也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参与到对文本的思考,领略文本的文学世界,走进人物的心灵的过程。巧用文本的艺术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是使学生走进文本及人物情感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学《背影》这篇体现深深父爱的课文,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站在作者父亲的角度上,给自己的儿子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关心,以及对儿子的体贴入微的关怀,也写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宽容及深深的爱意。这样可以使学生走进父亲的情感世界,去体验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执着而深切的爱。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启发学生:于勒叔叔很可能在美洲不只给家里寄过两封信,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自己生意不如意,信写好了而羞于寄出。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写一写于勒没有寄出的信的内容。几分钟后,学生起来读于勒的信。信中写出了于勒生意亏损时内心的失落、沮丧,以及于勒生意兴隆时那种踌躇满志的神态和归还兄长欠款的决心。

三.主题多元解读 激活创新思维

对文本主题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以《教师用书》为依据,有许多文本的主题都是根据《教师用书》的归纳进行贴标签式的嫁接。扼杀学了生个性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深挖教材,准确把握文本主题。通过课引领学生主题个性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学生对主题定位在“诗人对于母校那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与思念”,对于初中学生能将主题能深入到这个程度似乎也差强人意了。但是如果浅尝辄止,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网络资料了解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及写作背景,最后学生把康桥作为诗中呈现的意象去解读。康桥,具有充满美丽梦幻、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丰富意涵。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将主题定位在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惜别之情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文本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对永远失去的美好恋情的心痛。

四.重视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课堂阅读只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阅读中如何品味文句,如何选取阅读的切入点,深入解读文本意涵及文学技巧等等。但是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在长期、大量进行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文阅读应该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例如:在教学《背景》一文时,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文集》,扩大学生视野,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写作风格与艺术技巧。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推荐学生阅读其小说集《呐喊》等系列作品,体味鲁迅先生高深的文学造诣和凝重的语言风格。此外还要为学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例如定期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在全班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学生间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语文阅读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教学观念,通过指导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自身生活与生命的体验,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完成自身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构建,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婷,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上一篇:张俐教授治疗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经验 下一篇: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创作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