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职业院校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初探

时间:2022-09-07 03:01:32

艺术职业院校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初探

【摘 要】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后继乏人,加快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艺术职业院校以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大规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职业院校 民族音乐人才 实践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23-02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本文旨在对民族音乐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以艺术职业院校为依托,探索以实践性培养模式大规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理论构想,试图为我国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略尽绵薄之力。

一 我国民族音乐的生存危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在发展上越来越不受关注,而且从业人员较少、人员民族音乐素养偏低、艺术氛围萧条,形势颇为严峻。

1.民族音乐在大众中的欣赏和接受程度比较低

根据一份对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系音乐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喜好性上,喜欢流行音乐的占62%,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占26%,而喜欢民族音乐的只占到12%,民族音乐是三类主要音乐类型中所占比率最低的。接受问卷调查的都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民族音乐在音乐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如此之低,普通大众就更不用说了。

2.民族音乐在现代传媒的夹缝中生存

根据一份对武汉音乐台、湖北人民广播文艺频道、湖北交通广播音乐电台的调查显示,流行音乐占各电台播送时间的57.7%,而民族音乐只占到11.3%。音乐电台是以音乐为主的传媒平台,在此平台上的民族音乐处境都是如此,在其他传媒平台的表现自然更不容乐观。传媒是群众文化趋势的引导和反映者,由此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在大众文化中,民族音乐面临着怎样艰难的状况。

3.民族音乐传统曲目资源的匮乏,不能推陈出新

目前拥有的民族音乐多是传承下来的作品,最新创作的优秀曲目少之又少。这也反映出民族音乐在研究和创作上的衰落。音乐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没有创作就没有活力和发展,没有发展和活力的事物,最终必将走向消亡。

民族音乐的冷遇除了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外,还因为当今时代过于功利和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欣赏,潜下心来挖掘、传承极具内涵与美感的民族音乐。而作为培养专业民族音乐人才主力军的艺术院校的民族音乐氛围也不断弱化,对民族音乐研究、创作和传承的不认真、不重视也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民族音乐人才数量急剧减少以至后继无人的危机已经十分严峻。

要有效地应对民族音乐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学界、教育界和民众通力合作,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经过长期努力方可见效。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解决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同样需要从人才着手。艺术职业院校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方面应该也可以大有作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人才、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有利于艺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推动错位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二 实践性教学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文化人才为基础

包括民族音乐人才在内的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是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面对近年来民族音乐人才的相继老去和流失、学习民族音乐的年轻人急剧减少、整个民族音乐人才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加速大规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已成当务之急。艺术职业院校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方面具有强大的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优势,理应成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2.民族音乐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过程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就是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也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学生对民族音乐之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其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的程度就打了折扣,就难以成长为真正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甚至出现了既不能就业,也无法深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作为职业院校,民族音乐职业教育应准确定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实践特色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民族音乐人才。

3.民族音乐感情与民族文化修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民族音乐实践

音乐活动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会弹几首民族乐曲,最终的目的是要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这仅仅靠课堂内为数不多的音乐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发更多更丰富的课堂外音乐实践,让学生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不断体会、领悟,以至传承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精神,增进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与认同,完成从表演者向爱好者、传播者的转变。

4.完善民族音乐职业教育体系要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础

艺术职业院校要围绕民族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以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为导向,构建起以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和实践性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性教材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民族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和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民族音乐实践性教学体系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牵引民族音乐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设计,以各种校内外的实训、实习来巩固、强化专业技能,满足行业、企业和院团对民族音乐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实践性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民族音乐人才实践性培养模式立足于职业艺术教育这个基点,着眼于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民族音乐人才,既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和音乐艺术规律,又积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我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可行的参照系。

民族音乐人才实践性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市场理论、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和北美的CBE 模式。

市场理论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职业院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供需双方构成了教育市场。具体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就是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教学教法、评价等应以消费者的需求即产业界、学生或家长的需求为导向,反映消费者的需要。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倡导下,西方的企业界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西方的职教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

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如下:一是两个办学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二是两个教学地点,即学生学习的小部分时间在职校,大部分时间则是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现场。三是两个办学主体分工明确。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不足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四是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为主。

北美的CBE 模式就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即英文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它的整个教学目标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二是技能、技巧,即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历练;四是反馈,即如何对学员是否学会进行量化、评估。

在经验借鉴方面,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传承本国民族音乐文化,各国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突尼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强调运用本国的民族乐器进行教学;日本受到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推崇的“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同样是在本国民族音乐之上创建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实践中实现了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结合;美国有专门为传承民族音乐而设立的民族音乐学校等。这些都为依托艺术职业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 艺术职业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具体构想

音乐人的最终目标是舞台。舞台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真正“考官”,同时也是培养优秀民族音乐人才的最有效平台。本文试图在传统的师徒式传帮带培养模式与一般艺术院校学院式培养模式之间有所突破,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为核心,探索一个既有系统理论教育,更重实践应用的实践性培养模式,从而使大规模、高质量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成为可能。

1.以编剧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以我国和各地区经典的民族音乐曲目为基础编创剧本,作为教学、参赛剧目教材,并且以该剧为平台,让从事民族音乐作曲、声乐与器乐方向学习与教学的师生参与到编演中来,开展实践教学。在创作排演过程中,聘请全国的知名专家、演员来指导、参演,以提升学生、教师的业务水平。以老生带新生,循环交替,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2.以演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组织学生带着剧目到大中小学校、企业、农村和社区、部队演出,成熟的甚至可以开展商业演出。通过演出锻炼师生艺术能力,检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在其学习期间就直接将其置身于真实的就业环境之中,使其毕业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大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以实训实习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艺术职业院校要加大与艺术团体和文化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力度,将本校民族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派到这些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着眼点,与合作单位共同设计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训练场所,增强表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以创作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可以在校内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改编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或者与院团、演出公司合作,把他们的节目作为教学课题交由学生去完成,直接把舞台作为学生的课堂,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体悟民族音乐,培养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学生艺术潜力,体会真实的就业环境。

5.以比赛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鼓励和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音乐比赛,帮助他们开阔眼界,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五 结束语

对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专业人才,以上构想还只是表明一种方向性的探索。在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探索和总结,要提升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既有深厚民族文化素养、又有扎实音乐实践技能的民族音乐人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杨光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音乐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3]延边大学党委宣传部.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特色发展战略——延边大学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民族人才纪实[N].延边日报2008.5.8

[4]符辉.《音乐专业培养方案》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探析——以民族院校“专业平台”为例[J].新闻界,2010(4)

[5]农芳琳.实践性音乐教学的几种方法[OL].新思考网2011.11.7

[6]朱星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师资[J/OL]西昌市第五小学网,2010.12.15

[7]马韵斐,高方东.地方性知识对于民族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教学意义[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01)

上一篇:诵读:诗歌鉴赏的基石 下一篇:高校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对接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