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3:23:43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思考

多媒体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与创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成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注意多媒体与以人为本的传统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大放光彩。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是否与课文情境一致

有的教师为了画面漂亮,使人赏心悦目,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超艺术,选不符合课文的背景色彩、背景音乐和主体图画等,这不仅诱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偏离,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令人眼花缭乱,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如一教师教《采薇》,导语引用《乡愁》的视频朗读。此情境能让学生产生相思情愁,而文中主要体现战争而导致的思家之苦,此导入的部分,足用了十分钟。进入正题时,又选用《三国演义》中战争片段,又用了十分钟。学生看得赏心悦目。热闹后,学生学习文章还是茫茫然。与其如此,还不如多花时间研习课文。因此教师创设情境,必须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前提,否则成为无本之木,使媒体创设情境与课文情境不协调。

二、多媒体的朗读绝非代替师生朗读

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需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从而深刻体悟文思。教师合理地利用网络可以突出诵读,可是很多老师因此舍弃了在课堂上的范读,而学生也就缺少甚至失去了课堂上的朗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失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文意的领悟、对文境的体验是不深刻的,因此必须注重媒体的朗读与师生朗读并举,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朗读。如教《春江花月夜》,进行了四读。观flaSh视频。教师的配乐范读。讲析每一段后的朗读,结束课前的齐读,虽看来浪费时间,但真正能在读中读出情,悟出义。

三、课件的制作是否妨碍学生学习

任何模式的教学都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因此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并将其编制在课件中,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课件内容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面面俱到。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人、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久而久之,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学生不独立思考问题。因为答案在后面。

四、多媒体运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举

如教《荷塘月色》,为了体现荷塘月色之美,我制作了很美的画片,设计了很优美的动画朗读,确实让学生大饱眼福,有身临其境之感,但课后反馈的情况是课很热闹,大家感知一幅幅支离破碎的美景,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人品味,难以真正进入境界。这一节课。我花费了几天时间准备,可并没达到预期效果,这让我领悟到很美的画片和动画朗读。只是赏景的铺垫,重点是整体感知,让师生品味共悟,能把文中优美的文字。通过联想想象,化为优美的画面,进入脑中,让你身临其境。一些意味无穷、意境优美的文章必须是通过品味、想象才能欣赏到美。诗歌的欣赏更应如此。在让学生欣赏古诗时。如果不让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反复吟读,通过联想想象去获得审美愉悦,而是硬要把诗文制成笨拙的图像或动画,那么原本让人想象无穷的诗文就变得索然无味。

五、多媒体的拓展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而且有的老师贪多求全,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便不经筛选全部网罗进课堂,但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无关紧要的东西占用了较多的时间,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选择资料。对一些表面上精美但与教学重点无关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