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7 01:18:42

新课改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效果究竟如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一线调研实践,对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几点思考。

一、新课改实施的效果评价

从整体态势来看,“以学论教”的理念得到较好体现,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

1、课堂上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促进了共同发展。

在调研中,就能看到这种积极的师生交往活动。比如,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使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双方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均发生有益改变,

比如,我区某中学老师在讲授课文《柳叶儿》时,采用了“模拟采访”的形式。具体方法是:一组学生扮为记者。另一组学生扮为作者。记者不断向作者提出问题,作者进行回答。当作者回答不出问题时则向老师求教。老师对优秀记者及优秀作者每人奖励。记者向作者提出的问题有十几个,涉及了作者的背景,此文与类似文章的比较等方面,有一个问题很有创意,“记者”问:“作者”小时候那么淘气,为什么长大成为作家?“作者”回答不出,老师这时及时解围:“要了解和文章那个的认识”。从实践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化解了疑问,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有所改变。

例如:《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有些老师在执教中,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有的老师则独辟蹊径,将枯燥的教学手段抛弃,比如将中山陵平面图放大后展示于黑板上,让学生上台当导游来介绍中山陵的构成,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感,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

4、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二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三是课堂管理能力更加凸显。安静的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但是热闹无序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四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非常必要,在按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要弹性灵活地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使得教师的随堂机智表现摆在了重要位置。

二、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有:

1、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缺乏练习机会,教训含量小,创意小。

2、各学科课改理念实施程度不一。语文、英语两科课改理念体现得好,其他课目相比较较为逊色。

3、个别教师对课改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一些教学具体环境需要细化,

4、大班教学(80-90人)难以照顾个体学生的发展。

三、对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1、切实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然后再实践与再研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反思精神。通过反思帮助教师分析自己实际的教育行为及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进而主动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弥补、调整和提高。

2、各学科教学形式应更加丰富多彩。可根据教学实际采用下列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举办主题班会、诗歌朗诵、讲故事、小品表演、格言创作、歌曲演唱、建立班级日志等方式。

3、要使课堂活而不乱,教学环节必须紧凑,问题设计应更加新颖,帮助每个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4、教案设计上,可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

5、要使大班教学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可采用抽查、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的方式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改善教学设备,配置扩音器等,使学生听得轻松。教师讲得省力。

上一篇: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正本清源,回归语文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