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

时间:2022-09-04 10:49:15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日益突显,高职院校应将就业指导提升为系统性、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就业新形势,适时调整学生职业教育策略,真正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素质,抓住稍纵即逝的就业机会,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较快,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用人单位纷纷挂起“应届生免谈”的牌子。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与经济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改革等客观原因交互作用的则是大学生个体择业观念、就业准备、职业设计等主观方面显现的“缺陷”。

严峻的现实要求高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及早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指导其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概念界定

作为一个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诞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规划辅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许多大公司的领导及人事干部为员工培训所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本文所指的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在内容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高职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面对的主客观条件等认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性质,结合专业特长,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适时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逐步开展的过程。

二、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通过教育高职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早做好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要先进行自我和客观环境分析,并不断修正完善。高职学生从入学就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

2.学校、政府和社会通力合作,促进高职学生成功就业。学校应及时给予新生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要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建设,协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学校除了在相关的政策上要进行适当调整外,还应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程和培训,让学生能够适时地接受正规的职业潜能测试、职业目标的设计等指导。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让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需求,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

政府应号召社会用人单位多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用人单位走出既对应届高职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怀疑,又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指导的怪圈。[2]目前,一些文科的学生尤其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要想依靠仅仅一年质量并不高的“毕业实习”,难以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因此,社会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实践环境,使他们能更多地参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实践,避免大学生盲目参与社会实践,耽误正常的学习。

3.解放思想,引导高职学生真正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就业观仍停留在“一锤定终生”的“精英化”阶段,对薪酬与工作环境的期望值仍然较高,“福利化”和“非风险化”倾向仍然突出,在选择就业区域时仍然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有明显的“恋家乡”就业倾向。为引导高职学生彻底改变就业观念,真正树立起新型的、与时俱进的就业观,高职院校必须把就业观的培养贯穿于大学三年教育的始终,有计划、分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步步导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情况,降低就业期望值,让学生树立起乐意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以及跨专业和行业就业的更加符合现实的就业观。

4.常抓不懈,强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诸多受用人单位重视的要素中,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更被用人单位看重。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已经不在用人单位的特别重视之列,这表明用人单位的招聘目标正趋于理性化,已经将考察重点转移到毕业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上。但是,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许多学生在择业中仍然奉行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诚信缺失,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缺乏,明显地暴露出“弱化”道德品质修养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高职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5.因势利导,促进高职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由于不少学生没有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正确地分析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在就业中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就业心理,如因求学成本高而一味求高的心理;求职失败后怨天尤人的不平衡心理;因专业前景暗淡,自身素质不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等。不良的就业心理也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已刻不容缓。首先,要注意对高职学生情绪和情感的陶冶。当现实需要与个人需求相矛盾时,部分高职学生往往由于认识的偏差而产生焦虑、困惑、颓废、愤怒等情绪。心理辅导工作者要剖析这种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努力使高职学生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矛盾,引导高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客观对象朝向与个人需要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其次,要注意对高职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心理辅导工作者要主动引导高职学生培养高尚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经常性的克服困难与懦弱中锻炼自己的意志,逐步增强自信心。最后,要注意对高职学生性格和气质的培养。通过心理辅导工作者热情的关心、真诚的帮助和正面的引导,逐步影响、陶冶高职学生的性格和气质,使高职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心理行为,进而造就高职学生勇于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良好品质。

6.创新机制,有效积累高职学生的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当多的高职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工作经验也就是实践经验,工作经验的获得仅仅依靠实验室或在假期从事一些诸如家教、促销等象征性的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彻底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彻底改革传统的学习模式,灵活创建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用人单位开展“实战演练”新机制,真正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有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高职学生在低年级时就能够利用假期开展工作实习;有些高职院校对未就业学生实行“召回”制度,重新开展实践培训,等等。同时,高职学生自身也应该反思,尽早谋划自己未来的工作,积极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践,甚至采取“零工资”暂时就业,以期主动获得工作经验。

7.强化指导,全程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无论是就业观念的形成,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养成,还是就业技能的提升,都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生涯设计指导和就业技能培养真正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始终,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个年级的工作中去,做到分阶段和分年级培养。大学一年级,重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个体本质的要求,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认知和规划技能,同时树立通识理念,自觉培养多层次的文化素质,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侧重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增强择业决策的能力;二年级重点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知教育,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大学生确定就业方向的能力、寻找就业机会的能力、写作简历和求职信以及进行面试的能力;三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和判断政府和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合理定位,量体裁衣,制定合适的就业策略。

8.完善个人职业生涯开发体系。一是开展职业测评。职业测评分为自我测评和生涯机会评估。[3]自我测评是对自己作全面测试分析,进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全过程。生涯机会评估是针对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个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的评估。二是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通过自我测评和生涯机会评估,在充分了解环境机会与威胁、个人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个人的价值观、信念、成功动机等角度,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实施目标分解、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路线。

9.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生涯辅导是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辅导者不仅要拥有生涯辅导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能根据社会及个人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能将测量、实验、调查、访谈等科学研究法应用于生涯辅导实践中去,帮助咨询者制订合理生涯发展规划,最终帮助咨询者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目前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人员普通数量不足、经验不够、理论不深。因此要做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在队伍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生涯辅导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用人标准、就业指导技巧等业务培训,强化其生涯辅导技能,积累辅导经验,提高辅导水平,从而促进职业生涯辅导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参考文献:

[1] 王征,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2] 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上一篇:以职业规划课程为引导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下一篇:如何在《PLC》课程教学中培养中专学生的职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