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目标下的工业企业统计合理化模式构建

时间:2022-09-03 08:41:55

成本控制目标下的工业企业统计合理化模式构建

【摘要】工业企业对于成本项目的数量统计时常出现偏差,并且在技术的不可分性条件下无法充分解构出物流成本来。从而,就使成本控制难以在度上进行把握。由于本文提出了统计合理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对成本控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统计主体和统计客体的现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应围绕着: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完善统计数据的信息、增进统计方法的科学使用来展开合理化模式构建。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控制 统计 合理化

面对目前宏观经济环境,需要强化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从现阶段所存有的文献中可知,诸多作者都在工程技术和财务管理领域进行了对策探讨。不难理解,惟有借助工程技术在成材率上的提升,以及借助财务管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才能双管齐下的来推动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然而,随着实践的不断展开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对于成本项目的数量统计时常出现偏差,并且在技术的不可分性条件下无法充分解构出物流成本来。从而,就使成本控制难以在度上进行把握。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但似乎业界在讨论企业统计问题时,却习惯于聚焦在抽象的统计规范领域。可见,在缺少特定的目的指向的情况下,问题讨论将无法推动工业企业的内涵式发展。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成本控制内在要求的解读

由于本文提出了统计合理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对成本控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解读。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该解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控制目的方面。

根据“利润=收益-成本”的表达式可以清晰的知晓,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获得最优利润。将市场营销引入其中可知,随着企业产品成本控制效力的提升,将在分销渠道上获得价格优势。而且,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因此价格优势又可以转换为市场份额优势。可见,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二)控制手段方面。

从成本控制手段的分类来看,其可以从实物层面进行实施,也可以在价值层面进行实施。对于前者而言,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工程技术方法;而对于后者而言,则是财务管理办法。众所周知,工程技术方法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在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效果方面仍依赖于价值层面的约束机制。

(三)控制效果方面。

考察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效果,需要从整体视阈下来进行。这不仅在于技术流具有不可分性的因素影响,还在于整体控制是产品处于生产和流通环节上,成本控制的必然要求。

以上从目的、手段、效果等三个方面的解读,就为统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判断。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需要改变统计合理化的工具理性,而是将成本控制与产品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二、解读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解读基础上的现状反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针对统计主体的现状反思。

在工业企业中开展统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来自于财务管理部门。显而易见,他们根据成本项目进行数值统计,将为会计成本核算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受到专业知识背景的影响,他们可能忽略整体视角下成本发生数值统计的意义,而着重于成本项目细分下的数值统计。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在统计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时极易发生。

(二)针对统计客体的现状反思。

作为以下游企业生产相配套的产品,如煤炭与下游电力生产企业,必然会因下游企业的产能水平调整,以及技术改造而产生短期内的适应性时滞现象。也就是说,煤炭企业习惯以经验所做出的生产数据统计方式,往往因思维惯性而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下游企业产能调整的需要。特别针对当前煤炭生产数量的确定,因各项统计数据仍处于不断调整中,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明显下降。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产品市场需求行情的动态变化使然。

三、反思引导下的合理化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统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为了使问题的讨论更为具体,下面以“物流成本”为统计对象。

(一)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在成本控制目标下的统计活动,实则体现为一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尽管工业企业的财务人员具有工业会计的知识背景,但却依靠书面知识进行成本项目解构和数值统计,可能无法获得真实的统计数据。因此,还应结合物流成本专业知识,来增强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学习。从学习的方式来看,可以通过业务培训和团队经验交流的形式来完成。

(二)完善统计数据的信息。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数据,随着业务的开展将陆续产生。其中,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三个阶段。由此,统计人员无法实施跟踪统计活动,来及时获得相应数据信息。因此,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完善统计数据的信息。从完善的路径来看,除了增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数据记录和交接制度,还需要通过ERP系统建立起与统计部门的数据时时传输通道。

(三)增进统计方法的科学使用。

众所周知,面对海量的统计数据如何寻找到与成本控制有关的数据组,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还应增进统计方法的科学使用。因此,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针对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实证资料

为切实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水平,日前,芜湖县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芜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提出了四方面具体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化标准。要求切实按照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夯实统计基础。企业由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和统计数据电子台帐。县局和统计站要深入企业开展统计基础工作业务指导,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

二是充实基层力量。各镇、新芜经济开发区要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配备工业统计人员,且必须具有经管类或财会、财税专业本科毕业学历。

三是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要求县局每年定期组织各企业统计人员参与各类工业统计报表填报和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业务培训。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县直和驻县涉企的职能管理部门均要支持配合统计工作,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作为其申请各级政府补助、申报各类建设及科技项目和各项评先评优、达标工作的前提。

由此可见,统计合理化模式构建属于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共同支撑来实现。不难知晓,工业企业统计合理化模式的形成将是一项长期工程。

五、小结

本文认为,需要对成本控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统计主体和统计客体的现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应围绕着: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完善统计数据的信息、增进统计方法的科学使用来展开合理化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于云飞.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2,(41).

[2]黄仁红.基于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9).

[3]王建高.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青海统计,2012,(9).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下一篇: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