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建设共建美好白河

时间:2022-09-03 05:20:04

加强生态建设共建美好白河

一、加强生态建设对白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生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既要正确利用资源,也要切实保护资源。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

2、加强生态建设是白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白河县地处山区,工业欠发达,但生态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多年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生态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一方面,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工业主要以资源型工业为主,资源消耗大、加工水平低、污染排放多、附加值不高。因此,白河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能充分发挥地方生态资源优势的县域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

3、加强生态建设是改变白河县落后现状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白河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的窘境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县域经济还缺乏永续的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支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彻底改变落后现状,必须破解白河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吸取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老路子。只有紧紧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才能尽快地走上一条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石泉贫困落后的面貌。

二、统筹白河县域生态产业发展为建设美好白河筑牢产业基础

1、发展生态农业。根据我县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对全县农业发展进行生态功能区定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大力开发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强以蚕桑、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做优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山林经济,做足以水资源开发为主的涉水产业,做精以蔬菜、烤烟、中药材、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天宝、中营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户圈沼菜、林产药养加,三位一体的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壮大绿色产业。

2、发展生态工业。按照“绿色、循环、节能、环保”的要求,坚持横抓产业集群,纵抓链条延伸,整合优势资源,坚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形成以电力能源、蚕茧丝绸、生物医药、特色矿产、新型建材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坚持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加快白石河工业园区和红石河工业园区建设,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吸引优势企业入驻,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效应,着力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快速腾飞。

3、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最佳结合点。白河山青水秀,景色宜人,随着襄渝复线、十天高速公路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只要突出山水特色,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就能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实现旅游产业的新跨越。并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三产及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4、构建生态家园。发展生态经济要利用城乡建设这个平台,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蓝天、碧水、青山、人文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设绿色城镇。一是要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按照生态平衡理论,以创建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抓手,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水源治理、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全县生态总量有一个稳步增长。二是重点抓好县城环境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县城绿地建设,实施借地生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建设居民休闲公园,让绿色拥抱县城。三是坚持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实行县城与集镇建设两轮驱动,集中打造中心城区,建好重点集镇,和农村生态社区,充分发挥城镇在促进循环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美好白河保驾护航

1、把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作为“切入点”。大力弘扬生态文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使生态文明家喻户晓,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协同完成环境宣教的各项任务。

3、建立生态保护优先的考评机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推行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制订可以定量评价标准,把生态环境等指标,纳入各镇各部门,企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4、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稳步增加政府投入,把生态文明建设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投资,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强化监督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环境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评估能力。

5、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引进急需人才,调动现有干部能量,激发工作潜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上一篇:试析英汉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的差异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