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02 08:34:12

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在剧目教学中,要以因材施教、启发与示范相结合的宗旨教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戏曲教师,在教学中,在继承好前辈的精华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深入生活、重视细节、不断创新。

【关键词】剧目教学 深入生活 重视细节 不断创新

剧目教学又称“成品教学”,是戏曲教学中的关键和核心。它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规定的情境和时空中刻画人物、创造角色,是表演理论、形体训练、声乐唱念艺术等各类课程的集中体现。剧目教学,使其统帅戏曲教学的全局,培养学生掌握刻画人物思想、塑造人物性格、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剧目教学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以因材施教、启发与示范相结合为宗旨。一招一式、一字一腔,都是靠师傅口传心授给徒弟,代代相传,一直沿袭到今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戏曲教师,在教戏中,继承好前辈的精华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尽管笔者在戏曲表演专业的认知高度与深度上可能还有所欠缺,但笔者愿秉持认真、客观、严肃的态度,对戏曲表演专业剧目教学的认识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教学要深入生活

生活是任何艺术创作的源泉,戏曲表演创作亦然。要做一个有心的人,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开始,学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把自己观察生活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

几十年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素养,引导他们重视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从生活细节中去找人物性格,从生活细节中辨别美丑善恶,从而拓宽自己的生活层面。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演员,笔者要求学生在学戏中,必须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增加生活和人物素材的积累,强调学生要善于思考,熟读全剧,以深入地了解剧情,分析人物、掌握人物的个性。斯坦尼曾说:“演员并不总是能在自己身上和自己的记忆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材料的,那时候,除了到自己身外去找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应该像画家那样去寻找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模特儿,作为创作的范本。演员要孜孜不倦地从他在街上、剧院里、家里所遇到的那些人中间去寻找模特儿,或者在军人、官员、商人、贵族、农民等阶层中去寻找他们。偶尔找到你所需要的材料——这样一种成功的机会是不常有的。如果演员不能在这方面碰上运气,那怎么办呢?每个演员都应该收集足够丰富的材料,以利于创造所扮演的人物的外表形象,也就是化妆、身段、举动、姿态等。”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排《抬花轿·梳妆》一折时,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丫环给姑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水比较烫,姑娘伸手就去洗。在表演中,应该表现出烫手的感觉,但是学生表演的没有那种感觉,笔者就一次一次地给学生做示范,多次启发,但表演得还是不到位,这时,笔者让学生把暖壶端来,倒开水让她们试,这一试便有感觉了,动作表演非常形象。又如,《拾玉镯》剧中孙玉娇穿针引线、数鸡不小心被迷住眼睛的动作等,都是老艺术家们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她们从生活中找到了素材,才把人物表现得那样的活灵活现,那样的活泼可爱。

所以,经验得出,演员演戏必须体验生活,要对看到的、了解到的,或者未知的生活保持强烈的渴望,努力地去认识世界,去了解生活中的人物细节,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运用到人物中去,才能表演得真实、生活、个性,才有可能成为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的成熟的演员。因此,具备扎实的生活积累,这是一个演员的必修课。戏曲表演的情感是最为关键的,一出戏,有离奇的曲折的情节固然能引人入胜,有着高超的技艺表演也能让观众拍手叫绝,但更能持久打动人心、震撼观众心灵的,还是角色情感的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很好地掌握戏曲艺术的专业技能,还要抓住人物的内在情感,更要去走进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增加人物形象的积累,才能塑造出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

二、教学要注重细节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时注意每个环节的细节。在剧目课上,笔者也时常给学生们讲,不管是学唱腔,还是练习表演动作、塑造人物性格等,都有细节存在,一定要去观察它、重视它。重视细节,就离成功不远了。

笔者在教戏中,比较重视细节,比如,笔者在教《抬花娇·梳妆》一折时,首先,要熟读全剧,理解剧情,把剧情讲给学生听,使学生理解剧情,理解人物性格。然后,组织学生看老艺术家的资料,接下来一句一句地教“梳妆”一折的台词,包括气息的轻、重、声音的控制、韵味等每个细节都要严格要求。比如,丫环的一句道白“大姑娘,等花轿一到,你就是新娘子了”,有些学生说的时候不换气,一口气说完了,说完也听不清她说的什么。所以“大姑娘”3个字说完,必须要换气,有个逗号。另外,那个“大”字,还有“等”字、“到”字都要用气弹出来,把字吐清楚。“你”字要用拖腔,表现出丫环嬉逗姑娘的意思。接下来学唱腔的细节,学唱腔首先要学会识谱,一句一句地学,包括小装饰、小颤音、小滑音都不能放过,包括声腔收放的控制技巧、字头、字腹、字尾、口腔空间大小、共鸣是否畅通。教学中,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唱腔必须要掌握五大要素:呼吸、吐字、共鸣、润腔、技能,都要严格把关。比如,周凤莲唱“大姑娘坐花轿我可是头一回”一句的“回”字的拖腔,有些学生唱的时候气息不保留,一张口就把气全抛出来了,结果后面的节拍出现托气,延长不下来。这就是因为不会存气。正确的应该是“回”字的字头一唱出来,就要含着唱,气不要完全送出来,要学会存气,到后面两个节拍把气打出来,要有强大的震撼力,把声腔饱满地送到观众耳朵里,才能感染观众。特别是“学路子”也就是初排阶段,教师必须一招一式地示范清楚,让学生先模仿,多采用启发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会路子。尤其是进行细排阶段,更应该注意细节的重要性。细排也就是抠戏,一个戏的大架子搭起来,往往比较粗糙,必须经过磨戏,才能出戏。在细排中,包括动作、表情、人物内在、唱腔的发声位置、气息收放的运用、道白的韵味等,教师都要细心地帮助学生讲到位,要有敏锐的眼睛及时找出学生的不足,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在抠戏的过程中,往往能激活创造力。所以戏要细抠是很关键的。老艺人常说“十年磨一戏”,就是这个道理。举个例子,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观众为之赞叹叫绝,它就是经过反复磨练而成。特别是精彩优美的唱腔,观众都能唱上几段。这样的成果都是创作人员和演员细细磨练、千辛万苦得来的。所以细节很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三、教学要不断创新

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承者,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进入21世纪,戏曲艺术已经进入了广阔的天地,各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媒纷纷与戏曲争夺观众,戏曲艺术应该怎样才能守住自己的疆土?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豫剧的传统剧目,大多都是一些老剧目、老演法、老观众,面临着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的严峻现实。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好前辈的艺术精华,然后再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大胆的创新。

作为戏曲表演专业的传承者要做到“常排常新”。怎样做才能“常排常新”?我们除了需要熟练掌握传统表演技艺之外,还需依托感情的内涵,要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揣摩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避免因外在化的纯技巧性模仿致使人物形象显得十分苍白。在传承工作中,我们要遵循三个阶段。首先,模仿期,就是对老师的艺术一招一式的模仿,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次,理解期,把老师对人物的理解,对艺术处理的方法悟透。然后,提高期,把悟性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身上,从而去塑造新的人物。笔者在教“梳妆”一折时,就是继承王清分老师的精华后,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比如,在转手绢技巧上,笔者有意增加了难度,给人物增添了光彩。在表情动作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些动作就吸收了舞蹈的舒展性,做起来让观众看得很舒心,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赞同。又如,豫剧大师崔兰田曾鼓励弟子郭蕙兰说:“你会的剧种多,又会唱歌,嗓子又甜,哪些地方你觉得不合适你就大胆地改,不要有思想负担。”于是,郭蕙兰在继承老师原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祥符调、民歌及歌剧等许多新的元素,得到了杨兰春等专家的称赞,为流派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由以上老艺术家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所谓继承不是目的,它只是为了创新。所以,我们要认真刻苦地学习和掌握前辈的艺术成果,要尊重传统,注意继承。要防止刻板模仿、陈陈相因。应记取艺术大师的话:“流派、流派,不进则衰”“学我者生,拟我者死”。要注重学习流派的创作精神、研究创作方法,了解时代、了解观众的心理要求,思索如何使流派精华为新的内容服务,努力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进步。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我们每排一折戏,都要重视生活化、细节化,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呼唤新的演出形式,塑造新的艺术形象,让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总之,时代在前进,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变化,必然要对我们戏曲传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工作、钻研业务、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贴近生活、感受现实、深入人心,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探寻那无处不在的美与魅力。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感悟艺术,从艺术中体验人生,使自己的艺术事业不断走向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写生的真实性把握 下一篇: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外国美术鉴赏课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