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9-02 03:50:21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

古典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名中学生理应具备的一项文化素质。可是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呢?各类语文报刊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论述,但我想,要真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就不要只在方法技巧上兜圈子,而要从根本上做起。这里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谈几点浅陋的见解。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叶圣陶说:“课本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课本是重要的,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然后用这个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教材第三册第五册诗歌单元选辑的大都是唐宋诗词,其作者、风格、思想、艺术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这对积累诗歌基本知识、总结鉴赏规律,增强诗歌审美感受和表达力,激发读诗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王维,其作品风格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文选的是他的《山居秋暝》。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山居景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一联点明主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而这即是诗人山水诗所着重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了这些再鉴赏王维的其它诗,便有了一定的依据。请看下面一首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我们都知道了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诗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写人,写景是为了衬人,而这里的人是诗人与友人。从诗中看,诗人以五柳自喻,以接舆比裴迪,“五柳”系从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而来,可见诗人这里有自比陶渊明之意。那么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情也就很明显了。可见他与友人有相同的志趣和人生追求,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山居秋暝》是一致的。至此,鉴赏这首诗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再看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可以了解他所怀抱的忠君爱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却因奸臣挡道、小人排挤而抱负难展的满腔悲愤。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崇拜英雄业绩、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凄凉无奈。懂了这些,再读辛弃疾的同类词作,其感情与主旨也就不难把握了。如下面一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理解此词需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理想抱负。该诗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写出了他对“愁”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诗人由少年壮志到怀才不遇到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心路历程。那么我们对其愁也就能深刻地悟解了。我们每学习一位诗人及作品,都会对其人其诗及所属诗(词)派的作品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如李白清新飘逸、傲视权贵,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轼的豪迈奔放、乐观洒脱,柳永的婉约纯真、离愁别恨,李煜的绮丽多情、家国之恨等。懂得了这些,我们读同类诗词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解意向,鉴赏起来也就容易“披文以入情”了。

二、读写并重,实践提高

高考诗词鉴赏改为主观题注重对学生审美感悟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提高了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除了要掌握方法和规律外,重要的一点,还是做到读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读、动脑思、动手写,要使学生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读出真感受,写出新见解。相反,如果我们只是把精力投入到一个个单调的题目上,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解题的技巧、方法,成为一架解题的机器,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有创造力的主体了。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只能为做题而做题,满足于一知半解,而难以形成独特的语言感悟,也就错失了悟得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审美。更不用说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熏染了。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极为注重要求学生在读写上下工夫,并且自己写下水文,加强示范和引导。如鉴赏赵师秀的《约客》时,我作简要点拨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赏析短文。不少同学能抓住特定景物、人物形象、映衬手法、语言特色等发而为文。在进行充分地讨论讲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后,我把自己写的赏析文章展示给学生,帮助其在比较中进一步启发思路,领悟诗歌鉴赏表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写鉴赏体会,既激发了学生读诗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提高了思考理解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理解内容,赏析手法

这是诗歌鉴赏的两项主要内容,而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诵读一首诗,先总体把握其大意,再看其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色,进而分析出其情感内蕴或思想主旨。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思乡怀远、时事变迁、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等。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修辞格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移用、通感、夸张等;表现技巧如对比、映衬、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读诗时,就能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了。如下面一首诗: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本诗明白如话,用语自然。它主要用了两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虽仅20个字,然却以白头宫女闲话玄宗的小事,以少寓多,揭示出封建时代宫女的不幸命运和凄苦之情,寄寓着作者深深的盛衰变化无常的感慨,不能不说是以小见大了。诗中鲜艳的红宫花与白头宫女色彩的映衬,盛开的宫花与“寥落”的“古行宫”的对比,红花美景与凄凉心境相映衬,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它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细细吟诵,令人倍增凄凉冷落之感。再如范仲淹的《苏幕遮》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从全词看,是写羁旅情愁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直抒胸臆。该诗缘情设景,借景抒情。上片中“芳草”暗寓离情,自然过渡到下片,而其思乡离愁也由“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倾泻而出,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四、把握形象,分析意境古典诗词同样注重形象的塑造。这里的形象,不单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应包括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和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组合成的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意象。这些形象和意象,组合营造出某种特定意境,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抱负理想、人生追求、思想感情、生活情趣等。如李白的《蜀道难》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以及“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等诗句,渲染了蜀道的高峻险恶、阴森可怖的景象,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时代背景,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仕途的艰险、人生的多舛,体会到诗人“言其险,更著其戒”的深层用意。杜甫的《旅夜抒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诗,一言壮阔浩大,一言孤独渺小,形象殊异,而意境和谐,寓情于景、情景合一,其老病孤独之感渗透纸背。请看他的另一首诗: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本诗描绘的景物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飞燕子”“睡鸳鸯”,其中“迟日”“江山”和“春风”“花草”分别由“丽”“香”结住,写出了春天的明丽和优美,而“飞燕子”与“睡鸳鸯”则一动一静,对照鲜明,春天的无限生机与温情尽在其中。再作留意你会发现,本诗每句一景,整首诗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动和谐的画面,则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溢出言外了。

五、字句剖析,体现主旨

古典诗歌大都讲究炼字,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赋予诗歌以丰厚的蕴含。因此我们在读诗时,如果抓住了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就可能以一带十,领会诗歌的主旨。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用了“牵”“顿”“拦”“哭”四个动作,写出了行人远征,亲人相送,生离死别的悲怆,极富表现力。“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鲜明对比,则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人民苦难的根源。《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一”“孤”两字写出了诗人孤苦飘零的晚景,联系下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怎能不感动于诗人那幅忧国忧民的热心肠?而李白的《越中览古》则是前三句抒情,最后一句托出主旨,表现出诗人对盛衰无常、时事变迁的感慨。

朱光潜先生说:“文字的修改是思想感情的修改”,我们读诗时绝不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应该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抓住生动恰切、富有表现力的字句,分析体会,自能悟出诗歌的深层内蕴或作者寄寓的感情来。

六、典故引路,探究本义

所谓典故,是古代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诗句,它往往是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经记载和流传而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含义。诗歌用典即是借助这种特定含义或寄托情志,或阐述观点,或表明志趣,或抒发怀抱,或借古喻今等。凡用典故,都与作者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理想情趣、政治遭遇等相联系,从而适应作者表达的需要。因此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是与全诗主旨紧密联系的,理解和弄通典故,顺藤摸瓜,就可以探究出作者的本义,准确把握其思想旨趣和内在情感,完成诗歌的鉴赏。如王维《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是运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我们立刻就会明了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则前三联所描绘的那种清新明快、欢乐和美的生活情景便也有了着落。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五个典故,表现了作者崇拜英雄业绩、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受排挤打击,不被重用,抱负难展的苦闷和悲愤。理解了这些,一个慷慨豪迈、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就站立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学习诗歌,要对课文中出现的典故认真掌握,这样,我们在读诗或考试中遇到才不至于茫然,不至于卡壳,才能思路清晰会者不忙,得到审美愉悦或顺利完成答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感要从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得来,古典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掌握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诵读鉴赏实践,加强领悟,丰富语感,提高理解力和审美力、表达力,待累积到一定程度,必能厚积薄发,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理想境界,从容应对高考挑战未来。

上一篇:新理念指导下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探析 下一篇:巧用平方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