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管理刍议

时间:2022-09-02 05:14:07

高校考试管理刍议

摘要:高校课程考试作为高校自主实施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直接反映和作用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学习效果上。因此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考试管理;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8-01

一、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考试目的认识错位。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不可忽视。但当今高校课程考试受“应试教育”影响,成为了高考考试模式的延续。考试成绩被赋予了多重评价功能,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在校生多种荣誉。这些带有功利性的评价反作用于考试目的,使考试作为教学检测评价的作用被严重淡化。考试的目的不再是掌握知识的手段,成为了知识服务的对象。

课程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固化。高校考试为了不影响学生的通过率,任课教师更倾向于对记忆类知识的考查,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通过课程考试。进而造成学生考前突击背题,课程学习的渐进性和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遭到破坏,学生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考试的形式大多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实践及操作考试为辅。考试形式过多依赖期末一张卷,造成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忽略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课程考试反馈环节和阅卷管理缺失。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评分标准阅卷评分,记录学生成绩,学生查询成绩,至此这门课程的学习也随之结束了。学生对于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改进和加强学习的地方一概不知,单纯的成绩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阅卷是考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卷的质量直接影响考试结果的信度。然而其重要性在当前高校中往往被轻视或者忽视。阅卷过程中,阅卷所需要的严谨性得不到体现。

考风涣散,作弊屡禁不止。考试分数过多地与各种评优和在校荣誉相关联,考试的功利性裸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为了在升学和就业中占据优势,不得不成了一名考试的投机者。就考试管理方面而言,制度制定者对考试作弊的规定不够详细,缺乏合理有效的制约手段。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缺乏责任心,这都导致了考试作弊现象的禁而不止。

二、对高校考试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高校受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教与学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通过考试。在这种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下,考试管理的科学性得不到体现。

考试从本质上讲,应该起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除此之外学校及其上级机关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管理经验。而国家可通过考试择优选拔人才,服务社会发展。只有正确认识考试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考试的作用。

(二)建立系统完善的考试命题机制

考试内容是反映考试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再学习的风向标。考试内容应不拘泥于对书本知识的客观考查,应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生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动态调整考试内容,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命题的随意性与单一性。命题过程中要坚持以能力考查为主,注重对知识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重。此外,考试题库的建立可增加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样就可以避免授课教师在命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考试的质量。

(三)在重视平时考试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考试形式

学习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用一次期末考试很难体现这种连续性,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投机性。为打破这种局面,高校可根据学科实际,逐步增加平时考试的频率及在学科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转移到知识的获取上,而非简单的通过考试上。同时,任课教师也要通过平时的测验考试及时获取教学信息,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选择多种考试方法。

(四)增加考后的信息反馈环节

考试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是现代考试流程的重要环节,是能体现考试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结束后,教师除了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对试卷进行试题难度、试题区分度、考试信度、考试效度的数据分析外,可根据已获得的考试分析数据,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后指导及疑难分析和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对课程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也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纠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五)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考试纪律的相关规定

国家已经将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法,学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考试作弊对其学业乃至人生产生的严重后果。每次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试诚信教育,通报相关考试处罚案例。考试开始后,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切不可将考试处理流于形式。此外,学校要增强老师的监考责任感,避免监考走过场。有条件的学校有必要在每场考试中使用作弊克、电子狗等科技手段辅助监考老师的监考过程。

参考文献:

[1]高云志,刘志勤,康勇.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04.

[2]赵月明.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4,03.

上一篇:浅谈互联网时代对于舆论产生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实践教学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