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刍议

时间:2022-02-19 09:58:51

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刍议

【摘 要】 要解决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短缺、水平不达标、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必须通过在职培训、职前培养及人才引进的策略,培养大量合格的双语教师,促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

新世纪伊始,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就制定了旨在推动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要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该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且“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根据这一要求,许多高校开设了双语课程,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但是,在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如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合适的双语教材缺乏、学生的接受能力低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高校双语师资的短缺,更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重大瓶颈。如何拓宽双语师资的培养途径,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推动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双语师资现状

1、高校双语师资短缺

拥有大批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是高校双语教学的前提。对高校双语师资的高要求,再加上目前仅有极少数大学开始尝试在大学设置双语专业,这就导致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远较任何其它专业更为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

2、高校双语师资水平不达标

目前承担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学科教师中外语水平相对较高(通常已过国家英语四、六级)的教师,第二类是外籍教师,第三类则是专门聘请外语专业的教师担任学科的双语教学工作。由第一类教师担任双语教学的重担,是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模式。第一类教师虽然专业基础扎实,外语已达一定水平,但多是在听、读、写方面的能力稍高,真正在口语表达能力及二语文化方面突出的教师则少之又少,而要达到好的双语教学效果,恰恰离不开教师的这两个必要方面。第二类教师在外语能力和二语文化方面应该说掌握得相当娴熟,但由于通常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使教学进行起来也不十分顺畅。第三类教师的外语能力强,对两种语言承载的文化了解都较为深刻,但在专业学科领域却极为生疏,易使学科双语教学演变为普通的英语教学。这就意味着目前承担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能力结构不完善,很难胜任高效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

二、高校双语师资必备的素质

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素质高低无疑是事关高校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高校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教学,其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高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具体说来,高校双语教师需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掌握先进的双语教育理念

作为高校双语教师,首先应明确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英语同化或取代汉语,摈弃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而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王斌华教授也认为,我国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的需要,更不是基于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其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双语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1]双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双语精神指引下,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以外语及母语为双媒介进行的汉语语言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课教学。

2、熟练掌握两种语言

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的双语教学多是汉英双语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说、听、读、写、译几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尤其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更应如此,具有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3、精通两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谈语言没有任何意义。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教育,更是两种文化的教育。如public school 在英美两种文化中就具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public school是“公立学校”的意思,读不起private school的孩子才会选择public school,所以美国文化中的public school事实上就是平民学校。而在英国,public school是贵族学校,译为“公学”,如著名的Eton public school就是很多王公贵族子女就读的学校。因此我们在学习public school时不能笼统地翻译为“公立学校”。教师只有精通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胜任双语教学的工作。

4、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高校双语教学不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是旨在通过英汉(以英语为主)两种语言媒介来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其目的一方面是把握国外在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利用英语来进行专业学习、思维、研究和交流[2],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提高。因此光懂得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双语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

5、具有较强的科研素养

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科研,通过教学带动科研,通过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师也不例外,除了很好地完成双语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及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教研相长”。

三、高校双语师资扩充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扩充高校双语师资的策略:

1、在职培训模式

对高校在职教师进行双语培训是缓解高校双语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受训教师可以从部分英语较好的学科教师和有志于从事双语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师中选拔。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科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强化和多元文化知识的扩充;而对于有志于双语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师,则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术语的表达。在职教师的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聘请国内外知名双语教育专家来校交流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技能,开展校本培训;派双语教师外出参加双语教育研讨会;到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观摩优秀的双语样板课;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考虑选派部分双语教师前往英语国家学习,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尤其了解英语国家在本专业领域的先进理念。昆明理工大学就与加拿大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签订了《昆明理工大学与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师语言发展项目备忘协议》,根据协议,学校每学期可以选派教师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有关专业课教学培训。总之,在职培训是使本校有双语教学培养潜能的教师成长为合格双语师资的有效途径,可以暂时缓解目前高校双语师资匮乏及质量不高的局面。

2、职前培养模式

在职培训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目前高校双语师资短缺的现状,但由于培训周期较短、现有双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而导致培训难度加大等,不易从根本上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立足长远来看,高校双语师资的培养还是应该交由高校来负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双语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当是责无旁贷。

(1)开设双语专业。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在双语专业设置方面有了尝试,如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教育系于2000年开始招收教育专业的双语学生,沈阳师范大学于2002年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的双语学生。与普通专业不同的是,双语专业的学生四年都要学习外语,只不过侧重于专业外语学习;与外语专业不同的是,双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把外语这门语言及外语国家的文化熟练掌握,更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在四年的学习中,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侧重,前三年侧重于外语的掌握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强调外语及专业知识的融合与提高。双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多元化,一方面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多开展各种活动课程,如影视欣赏、主题辩论赛、演讲、朗诵、场景对白、小品、话剧等为职前教师营造浓郁的语言氛围,培养他们的双语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

(2)鼓励大学生研读双语教育的双学位。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另外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在毕业时,学生可以获得两个学位,一个是英语专业的学位,另外一个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位,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可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双语人才。只是这部分学生日后还需要在英语和非英语学科的融合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3)设置辅修专业。对于一些不具备颁发双学位证书的高校来说,通过设置辅修专业来培养双语师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修专业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门非英语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主修专业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修够相应学分,就可以获得辅修证书。这部分职前培养的双语教师虽然具备了双语教学的潜能,但也需要将英语和非英语学科相互融合。

3、人才引进模式

(1)聘请留学回国人员。出国留学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娴熟的口语能力,还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接受过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了解双文化,是高校双语师资的有力补充。这部分人员担任双语教师,一般不需再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可以直接上岗。如广西大学自2005年以来充分发挥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选拔出一批有长期出国经历且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仅2008年经全校严格的筛选和评审通过共新增开设专业双语课程10门,截止目前为止全校双语课程开设数目居全区各高校之首。

(2)聘请在中国久居的外籍教师。这部分外籍教师,不仅对本国的语言、文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了如指掌,且对中国国情、汉语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能给中国教育带来新鲜血液,在解决目前高校双语师资不足及水平不高方面有重大作用。但是,聘请外籍教师费用不菲,还需要国家大力扶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我们不能因为高校双语师资的暂时短缺而降低双语人才的培养标准,在合适的时机应该将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准入制度引入进来,不断提高双语师资的质和量。只有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能胜任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才能将我国的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整个社会培养出大批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春.论双语师资的培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8).

[3] 刘永洁.浅谈双语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 马伟林,虞洁.美国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启迪[J].教育评论,2008(4).

[5] 王莉颖.国外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6] 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作者简介】

张丕芳(1979-)女,山西太原人,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

(上接第161页)

思想、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各方面创先争优。

(3)跟进社团。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社团参与度高,可充分借助学生社团组织,把党的教育同学生的兴趣热点、专注焦点、活动特点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鲜活可感,富有亲和力。同时,着力完善党组织在社团中的基本组织建设,根据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社团中组建党支部,聘请社团指导教师或指定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展契合实际的理论研讨和创新活动。

(4)跟进网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开拓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阵地。党务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并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去开展工作,比如要建立学生党支部的网页,组织网上党校授课,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尽量放到网上进行,以便随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要充分利用 QQ群、人人网、博客、贴吧、飞信、微博等网上党建交流与沟通平台,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

4、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标准。在横向上,主要有以下内容:遵纪守法考核、学习量化考核、文明修养考核、心理素质的考核。在纵向上,主要是制定和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一般每三个月汇报一次)、年终考核制度(一般每年一次)、转正答辩制度等。采取学生党员述职述学与群众民主测评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学生党员自评与组织鉴定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作为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以及评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综合情况的主要依据。

5、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民办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素质

民办高校要根据管理模式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这四个方面来考察、选拔党务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对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党支部工作内容、常用写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务人员的政治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党性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的调研和学术研究,逐步把民办高校党务干部的选拔培养纳入民办高校干部管理的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

三、结语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组织把好关,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祥林.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J].教师,2009(3).

[2] 李建华.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机制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 (1) .

[3] 李玉鸿,王学利,吾甫尔.艾买提江,刘美志.立足高职教育特点 破解学生党建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作者简介】

张 晋,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姜 曦,女,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员,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浅析国内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选择偏差的现状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