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对远程采访的考量

时间:2022-09-02 03:42:49

地方媒体对远程采访的考量

远程采访已经成了地方媒体的家常便饭,无论是人力投入规模、报道深度、采访跨越的空间范围等,与前几年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意义也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网络媒体打破了信息的地域隔阂,地方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欲望更强烈,面对更加挑剔的读者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地方媒体在确保自身的本地新闻优势的同时,对于打破地域限制的远程采访更为重视,无论是介入的程度还是投人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远程采访的魅力

地方媒体打破地域界限进行远程采访其来有自,例如齐鲁晚报早在十多年前,就曾派人报道三峡大坝截流、香港回归等重要事件,但在当时,这样的远程采访,无论是在比例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比较有限。近年来,地方媒体的远程采访,更是星火燎原,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全国两会甚至海地地震等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现场,均可见地方媒体活跃的身影,且动辄数十人集团作战。远程采访已经成了地方媒体的家常便饭,无论是人力投入规模、报道深度、采访跨越的空间范围等,与前几年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意义也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本地独家新闻一直是地方媒体主要的竞争力所在。但同城媒体的数量在增加,网络媒体的影响在深入,本地独家的新闻资源相对变得匮乏,而舆论监督发挥的空间亦有束缚,地方媒体出于自身品牌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的考虑,需要开疆扩土,锻造新的优势,抢夺更大的话语权。因此,对于重大新闻事件远程采访的重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是媒体议程设置的必需。

从媒体的操作来看,目前地方媒体的远程采访,涉及的题材通常都相对重大,对于此类事件的关注,不仅限于当地受众,例如9・11事件、全国两会、汶川地震等,这为地方媒体的深度开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对于大事件的话语权,成为地方媒体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远程重大采访也更能体现媒体实力。远程采访需要媒体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能够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媒体的实力。

此外,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信息的地域隔阂,受众素质大为提升,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更加看重新闻本身的影响力,地域的概念相对淡化,简单的“是什么”的报道,已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客观上也需要地方媒体提供更多“为什么”的深入报道,远程重大采访提供了更多这样的空间。

从这些方面来看地方媒体的远程采访,其意义不言自明。

题材的选择

地方媒体远程采访的题材日趋多样化。梳理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

1 重大时政报道

例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重要时政人物的来访等。全国两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件,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内外记者。地方媒体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例如前几年齐鲁晚报只派一两人随团报道,如今都是集报纸、网络为一体,派出10~20人的报道团队。

2 灾难事件

典型者如5・12汶川大地震。这次灾难是空前的,各地媒体对于灾情的报道规模、持续时间也是空前的。例如南方都市报派出了数十人的报道团队,其报道经验还形成了《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纪录》一书。灾难事件还包括矿难、空难、海难、战争等。战争堪称残酷的人为灾难,战地报道也是媒体追逐的热点。例如凤凰卫视的间丘露薇在伊拉克战争中深入战争一线,为媒体和自身赢得了荣誉。

3 突发公共事件

典型者如2003年的SARS报道。可以说,各地媒体的SARS报道,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比较宽泛,诸如莫斯科地铁爆炸、9・11事件、南平杀人事件、马加爵事件、邓玉娇案、孙志刚案、唐福珍自焚事件等,粗略分的话,也可以归入此类。其话题涉及公共安全、公民自身的权利保障等,社会关注度极高。

4 异常的环境或气象事件

例如近期的西南大旱、北方的沙尘暴、日全食、南方雪灾以及大江大河的水污染问题等。这些事件的影响,通常不是局限在某个区域,而是在几个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发生关联。

5 体育赛事

体育报道在地方媒体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奥运会、冬奥会、欧洲杯、全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地方媒体基本是不缺席的。

6 科技报道

例如神舟飞船升空报道等。这样的报道能体现我国科技力量的提升,增强读者的民族自豪感,亦为国人所关注。

7 重要节会

例如世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这样的节会,各地通常都有自己的展馆或者代表团参与,各地媒体会选择与本省本地有关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报道。

以上分类不完全科学,但从中可以发现地方媒体远程采访大致的“线路图”和结构图。

地方媒体的远程采访,关注的通常都是大事件、典型性事件,事件的新闻价值是首要考虑因素。在报道形式上,也不仅限于动态的新闻报道,而是更为多样化,在编辑思想上注重策划,在版面语言上更注重整体性和冲击力,编辑手段亦更加丰富;在文本上既有动态的消息,也有深度调查和特写,更有专家解读、评论员文章等。例如齐鲁晚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设置了两会北京直播室、两会深度、两会说吧、两会观察等多个栏目,还利用先进的3G技术,采访记者利用3G手机,发微博、传图片和视频,对两会进行了全媒体覆盖。

从具体的操作来看,地方媒体对于远程采访议题的设置和选取,不再随意和盲目,而是更具计划性和前瞻性,其中大致有几个需要考虑的指标:

1 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这是首要考虑的指标,地方媒体根据自身媒体的定位,对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度进行预判。

2 关联度。异地采访报道,需要考虑事件本身与本地读者之间的关联所在,以尽可能贴近本地读者,例如灾难中是有没有本地人,省外的环境恶化会不会对本省有影响等。

3 可操作性。异地远程采访相对于本地采访,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更多,这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可操作性,对此应有充分的考量和预估。

未雨绸缪,预先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于远程采访的常态化以及采访的不确定性,地方媒体需要未雨绸缪,制定前瞻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远程采访更能考验记者的综合素质,例如对于陌生甚至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的切入能力、把关能力、外语水平以及深入调查的突破能力等-对于编辑而言,应该善于积累,能够准确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并能够综合分析,及时为前方记者采访提供背景材料、文案,在及时沟通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报道思路等,在后期的报道加工中,能对记者提供的素材进行高度整合

与把关。这些素质不能靠临阵磨枪,需要厚积薄发。因此,媒体在日常的报道中,应该注意培养和选择这样的编辑记者,以备战可能随时到来的重要远程采访。

2 重大报道应惠反应机制

优秀的地方媒体应该有一套完备的重大报道应急反应机制。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及时出击,迅速调度整合媒体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势资源,不至于乱了阵脚。各方面反应不力,准备不足,很可能贻误战机,将重要报道做成庸常报道,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重大报道应急反应机制应该涵盖相关责任人的确定、采编人员调度、版面设置、采编配合、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需立足媒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充分考虑一些不利因素,做好风险控制。

3 采编沟通机制

重要远程采访大多是战役性报道,对前后方的采编沟通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以一种战时的灵活措施应对。现在不少媒体行之有效的探索是将编辑功能前移,在前方报道团队设立前方统筹,负责前后方的沟通联络,后方强化编辑的策划功能,为前方输送“炮弹”,实现前后方的无缝对接。

4 先进的技术保障

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与先进的技术保障密不可分。而远程采访对技术装备的要求更高,如在通讯不畅的地方如何发稿?如果记者携带卫星电话,这可能就不是什么困难。因此,媒体应该确保记者采访设备、稿件传输系统以及后方编辑系统的方便、快捷、稳定和流畅,并能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让采编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在战役性报道中争分夺秒,占据优势。

5 媒体或集团层面的战略规划

2009年4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上海世博局签约,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媒体合作伙伴,这是继新华社、新加坡新传媒集团之后的第三家,也是正式签约的国内第二家合作媒体机构。上海世博会可以借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采编网络和丰富的媒体资源、经验,更好地宣传、推广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参观世博会。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可以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个世界大舞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实力,为未来的走出去战略进行布局,更好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在此之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还与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执行局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家官方合作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这种行动,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大手笔。对于地方媒体来说,其中的深意不可不察。

此外,一些优秀的地方媒体,也开始在一些信息中心,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设立记者站或者办事处,这也将大大有利于自身在这些城市的采访。

因此,面对这种趋势,地方媒体应该在远程采访方面,在更高的层面制定相应的规划。

6 平衡的原则

对于远程采访的规划,不应忽略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确保地方媒体自身的传统优势不能丢,在做好本地日常新闻的前提下,再考虑远程采访的谋划和操作。否则就是合本逐末,得不偿失。

高效率,低成本

对重大的远程采访,地方媒体除了需考虑新闻价值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不应忽略,那就是成本。相对于轻车熟路的本地采访,异地远程采访无论是在人力、物力投入,还是在沟通环节、时间安排等方面,都要付出更多。因此远程采访也应尽可能量入为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成本控制需优先考虑。

1 采编费用。采编费用是远程采访支出的大头,特别是一些重大采访,动辄10人20人,历时10天、半个月甚至更久,花费较多。媒体应该在这方面进行适当控制,制定相应标准,记者采访尽可能在标准之内,尽可能乘坐大众交通工具,可以通过旅行社拿到客房优惠价格。同时,如果可能的话,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专题赞助等方式,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多可支配的费用。

2 沟通成本。前后方的沟通应该设立通畅的渠道,最好是前后方固定专人,统筹信息,点对点进行联系,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沟通成本。同时应充分利用QQ、MSN、远程办公系统等免费手段。

3 时间成本。地方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兄弟媒体的资源,以在进行远程采访时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从而降低本媒体前方记者的时间成本。

总之,地方媒体对于远程采访应该有系统的考量,在确保本地新闻优势的同时,能顺应趋势,培养复合型、战斗力强的采编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全方位提升媒体的竞争力。

上一篇:优秀广告创意的三大原则 下一篇:微博让我看到“老大”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