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1 05:24:59

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组织以及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面授课形式为主,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使本课程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将教师面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向以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构建为主的“建构型模式”过渡。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以教师面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1 教学内容的转变

1.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目标,以实际的经典案例作指引,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并对案例的成与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深化。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研究,使所学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如国际国内物流公司、快递企业有关资料,并将资料整合,并找出与本课程结合的关键点。通过加工提炼、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及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各种设备在物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加深实践认知。

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深入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与总结工作,但切忌由教师一开始就为案例下定性的结论。

1.2 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讲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很多教师是从机械等专业转化而来,有些教师缺乏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深入了解,在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十分必要。教学资源库以视频、图片为主,分门别类,按需使用,包含“设施与设备操作规程资源库”、“工作流程资源库”、“物流管理案例资源库”、“物流信息化资源库”等各相关领域,还可设置物流专题讲座资源库,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技术的前沿动态。这部分内容可就地取材,也可在网络中选取,并且注意实时更新,既考虑与课程的紧密衔接又要具有前瞻性。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既为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也弥补了实训条件的不足。对应专题讲座可汇总在物流课件中,尤其适合以网络课件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机动灵活。

1.3 课堂讨论

把学生分为6~8人一组,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讲座分析,每个成员分工以不同的问题与任务,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图书馆资料等,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汇总后,各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并最终形成PPT讲稿,在课堂上,以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具体问题的方式加以解析。这种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负责的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及分析,不但增强了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水平,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 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参观实习

参观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会上既有企业讲解也有多种实物,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以及对新设备、前沿技术的了解。参观前对学生分组,按照物流园区规划、物流金融与服务类、物流信息化、物流运输与贸易、物流运输车辆、物流人才交流、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仓储设备等不同领域给学生分组布置重点参观方向。学生在会场可与各厂家代表面对面详谈,搜集相关企业资料,详细了解供应链的构成、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物流设备的操作等。回校后根据参观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参观学习报告。

2.2 校内实训

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环节,保证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如仓储设施与设备部分的教学中,自动化立体仓库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仓库、货架、托盘、巷道堆垛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也应用了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考虑到本节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设计实践环节时就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将各类设施设备割裂开来,要通过有效的实例使学生在规划、统筹种类设备同时,又要考虑到编码等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按部就班的操作设备,而且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仿真教学

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同设立具有实际运营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学生可陆续在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训。此种形式可弥补校外实训岗位的不足,使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基础的环节中去,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在仿真教学、学生实践中,还要体现出物流设备的管理环节,如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通过市场考查,由学生制定设备的管理规划,正确选购设备,并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检修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已有设备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对仿真案例进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对物流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资产卡片并进行台账管理,以现有设备为例进行折旧的提取、管理,设备更新后的计算等。使学生了解技术管理是基础,经济管理是目标,组织管理是手段,并在实际中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岗位的综合管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乐于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角色中既完成任务目标,又能获得工作满足感和认同感,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出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2.4 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港务区、图书馆及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在这个环节,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企业实际并且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3 考核环节的设置

摒弃以往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将考题转化为选择、改错、连线、案例分析等内容,考试成绩中加入大比重的参观、研讨环节成绩、实训成绩和企业实习的成绩(可通过实训报告和参观报告、模型制作)等形式来体现,通过综合考核的形式,将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表现量化考核到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中,使学生从思想上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思想,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提高考核效果。对物流师认证有关设施与设备的试题部分进行遴选,在每章内容之后进行专题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针对性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姜宁,张承业.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0-92.

[2] 王美蓉.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1-52.

上一篇:《分数与除法》课堂实录及课后思考 下一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