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礼仪课堂立体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31 04:50:00

高职礼仪课堂立体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内容摘要:在探索礼仪课堂教学形态过程中,根据礼仪学科的特点,总结出“立体多元化”高效的教学模式,即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立体化,其具有新颖灵活、实用可行之特点,突显礼仪教学内容及形式“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的独特性,能与行为学科教学要求相吻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更能极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高度统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礼仪 课堂 立体多元化 教学模式 探究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关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荣。

文明礼仪是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水平等内在修养并将其外化为尊人爱己的接人待物的态度和方式,是学生安身立命的“软实力”和“必杀技”,是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核心能力,其培养与提升应予以重新审视与定位。礼仪课程是培养学生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课程。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在礼仪素养、文明行为及人际沟通等职业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存在德行不高、形象不美、语言不悦、交际不畅等情况,与实际岗位的高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窃以为原因可归结为:

首先,我院学生为政法类高职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对礼仪课程的教化功能认知不足,学院施行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内涵还不够丰富、形式也较单一,学生表面上的执行流于无奈与机械,未能真正帮助学生入脑入心,自觉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人才证书化”使教育证书化日益突显,而礼仪素养、人格教育还没有证书化的衡量标准,受到学生的忽视和冷落。再次,个性张扬、过于自我的人格特征难以修炼良好的礼仪风范,90后的学生强调“人人为我”,缺乏“我为人人”的理念,缺乏宽容理解包容尊重的意识,甚至一些学生认为漠视规矩、行为放浪是个性,这些都成为礼仪课程学习的绊脚石。最后,军事化管理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操练等体能训练,课堂上普遍存在身心疲惫精神萎靡的现象。以上学情导致大部分学生在礼仪课堂上产生抵触和倦怠心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而,创新教育理念、探究总结提炼符合自身实际和别具特色教学风格的高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课题组结合多年的礼仪教学探索与实践,试图总结该课程的最佳教学模式:立体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即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立体化,有效强化了学生知礼内涵、行礼自然的育人目的。

一.教学目标三维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三维化”是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而制定的,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结合礼仪课程“术多理少”的学科特点,将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素质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融汇贯通的,探寻学生内外兼修的最佳途径。

经课题组的实践调研与分析,形成了具体明晰的礼仪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修养的修炼、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相关技能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和待人接物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知礼内涵、行礼自然的现代青年,引导学生塑造富有魅力的良好职业形象,展现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提升职场竞争力。即培养学生内在品质素养及外在得体的社交能力。

(一)能力目标。能力本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在个人内外兼修的前提下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设置课程目标为:规范习礼、灵活用礼,提升综合素质和职场交际能力。项目活动注重实践性、实用性、趣味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与言谈传达对他人的礼貌和尊敬的行为习惯,能够设计个人优雅形象(内外兼修);能够熟悉个人形象在不同时空中角色转换时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如着装、会面、沟通等礼仪规范),自如处理各种事务、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情景剧表演),锻炼学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化调解)和系统思辨能力(案例分析及表述)。综合能力融会贯通,成为学生第二天性。如交通管理专业的职业礼仪课程教学,应针对专业岗位服务能力的要求,强化专业、文明、公正的执法形象设计、执法礼仪常识及沟通技巧等方面内容。

(二)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知识:以个人素养和形象为中心,向家庭等角色辐射,空间角色的转换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认知规律,逐步掌握个人形象设计礼仪、家庭礼仪、语言交际礼仪、会面礼仪、文书礼仪、职场社交礼仪及涉外交往礼俗与禁忌等方面的相关基本常识。

(三)素质目标

全面提升学生在不同场合时空的礼仪运用能力,具备较为深厚的尊己敬人的礼仪文化素养,修炼平和理性的心态、敦厚善良的品行;对个人要体认自尊自强的价值所在;对家庭要继承感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对学校要践行合群守规的良好习性;对职业要修炼进取创新、勤奋耐劳的品行;对社会要培养公德心的价值取向;对国家要认识尽忠报效的观念;能够深刻体悟礼仪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提升审美情趣与品位,成为知礼行礼的楷模,引领及感染周围人群,共同营造文明尚礼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教学内容多元化

回归“以人为本、先做人后做事”的朴实教育理念,课题组打破传统的教材学科知识体系,以素养修炼、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为主线,精心整合礼仪课程内容结构,这也是本课题的亮点:以个人礼仪素养与行为规范培育为核心,向不同时空辐射应用,形成“塑造好形象”(个人形象礼仪)、“教养好孩子”(家庭礼仪)、“栽培好学生”(校园礼仪)、“培养好公民”(公共场所礼仪)、“历练好职员”(职场社交礼仪——体现专业特色和侧重点)、“引导好网民”(网络礼仪)和“培植好国民”(涉外礼仪)七个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祥见下图),具有很好的心理暗示和积极引导作用,使“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和谐美真正落到实处,确实达到“知礼内涵,行礼自然”的教化目的。在内容设计中,通过设计操作性强、预期性好的能力训练项目来实现课程三维目标,项目设计保证对课程内容的覆盖性,项目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在教学中要有可操作性等因素,以实际的教学条件、专业特点和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设计“礼仪风采展示”的大项目,贯穿教学的始终。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之一

编号:1

项目名称:塑造好形象之个人风采秀

对应单项任务名称:能够做到仪态优雅、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谈吐礼貌

相关支撑知识:规范的坐立行姿及手势表情、着装、配饰原则、交谈的技巧与艺术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自主、互助训练:1、研讨《弟子规》《觉悟》;2根据音乐背景展示仪态举止;3、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性装容;4、根据不同场景演示服务交谈礼仪。

结果:充分展示个人“内外兼修”形象美

实践证明,内容的精心整合与设计,内容贴切生活,紧接地气,操作性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极大兴趣与积极性,全程参与实操训练,有创造性地进行习礼用礼,拓宽现代个性化礼仪知识内涵,切实提升了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立体化

作为行为学科,礼仪体系具有“理”少“规”多的特点,其教学难点是“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高度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理论的传授,轻行为习惯的养成)难以化解本课程所显露的教学难点,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以“聚焦课堂”为着力点,根据学科特点、受众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实用的教学目的,构建别具特色的“立体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讲授——行为示范——模拟演练——效果评判,其亮点是将课堂演化成形体室、化妆间、家庭、校园、公共场所、办公室、餐厅、异国等时空交错的立体空间,让学生在其中穿越,有即景之感,充分调动立体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或听或论或演或练,演绎好每一个礼仪形象角色,营造顺理成章的互动效果,调动身心立体感官充分体验感悟礼仪之大美的内涵,确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点面结合、动静交融、显隐交互的立体教学模式。

(一)以案论理地讲授。迎合学生渴望塑造良好形象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渴盼展现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的心态,精心选择地正反两方面的精彩案例,用富有感染力的、精湛的语言艺术讲授礼仪的作用与要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感受学礼用礼、拥有礼貌能力的必要性。如用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学术保姆”——一名大学生在周末用频繁短信查询作业烦扰老师到抓狂地步的例子,有个社团学生预约采访某老师,却迟到、对老师情况一无所知被视为失礼而遭拒的例子,毕业生因缺规少矩求职失败的例子等等,引发学生礼貌能力缺失的思考与共鸣,成功地从思想上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礼仪对自己安身立命的重要性,对礼仪课程的内涵与意义产生深刻地领悟,从而对学好礼仪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规范优雅地示范。礼仪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具备各种场合礼仪规范动作的演示才能,才能将学生吸引到立体化教学的氛围中。礼仪教学的任何一项操作活动都是一种文明角色的行为训练,都需要教师惟妙惟肖地操作表演,比如个人形象修炼,坐立行姿、仪容仪态、接人待物等礼仪规范,都属于教师示范的范畴。亦可通过图像视频获得直观视觉美感,成为模仿对象。具体形式在形体教室空间里,摆设出T型台造型,请学生自然展示各种仪态,指出优劣,进而边讲边示范、请学生配合演示,教师作为总导演,不断调整角色定位,力求表演自然流畅,及时进行点评,使之进一步明确礼仪操作的真谛,为其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然的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三)仿真模拟地演练。在礼仪教学中,能力的提升要遵循“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的原则,这是礼仪课程立体式教学模式的精髓,需要精心设计操作项目,要具备充满新意的独特性、紧接地气的贴切性、精细合理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西餐礼仪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用情景剧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PPT营造西餐厅氛围,优雅动听的音乐,准备好西餐餐具、各类美食,A学生扮演用餐者,B学生扮演服务员,C学生扮演对用餐者错用西餐礼仪规范时的惩罚者——用一充气塑料锤子敲脑袋,笔者扮演纠错员。该情景剧表演过程中,“演员”们激情投入,充满夸张喜感,引发笑声不断,在幽默轻松的喜剧氛围中,西餐礼仪规范细节已入脑入心,之后,为巩固教学成果,学以致用,课题组带领学生到西餐厅享受一次真正的西餐,在西餐厅里学生娴熟的礼仪规范,男生表现出儒雅的绅士风度、女生则是淑女的风雅,引来食客们的啧啧赞叹,真正是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成功课堂。整个课程内容设计中,每个模块的实操项目都是经反复推敲的精华版,通过实训事实证明,这是纠正非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经反复训练,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四)精辟升华地评判。评判总结是评估教学情况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包括教师对每一项实训的现场点评和学生的自我点评与互评,可以是简短的发言或是书面报告,主要考量课堂表现与应用效果、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知行合一与内外兼修等内容,同学生的分析总结过程中,再次升华对知礼行礼的认知。

四.课程改革初显成效

礼仪课程经课题组4年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该教学模式的施行,与行为学科的特点与要求相吻合;其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最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知礼行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法律高职礼仪课堂“立体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伟娜、郑瑞新、 连江卫 高职院校女生礼仪教育模式改革之研究 [J]学术研究 2012.1

[2]王柳丽 高职职业礼仪教育模式研究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1

[3]吕莹、许云强 探析高校礼仪教育模式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J]时代教育 2013 .5

[4]杨凤娟 新形势下高校礼仪教育模式思考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5

(作者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上一篇: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 下一篇:论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