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探索

时间:2022-08-30 10:54:22

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更加严重,老年人口的规模继续增大,老龄化的弊端就开始暴露,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同时老年人口的绝对量也增加,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退休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负担也加重。因此,要使城市的养老方式多元化,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使他们活得更充实、更快乐。

一、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现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根本上缓解养老压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调整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如果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实行,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这样人口老龄化过程会更加迅速,并将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为了平稳地把人口年龄构成调整得比较合理,现在就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调整政策时一定要慎重,否则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口迅速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又突显出来,就得不偿失了。

二、继续提倡家庭养老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更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传统职能。随着改革开放,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时间差”的影响,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起适应老龄化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社会供养体系,因此,应继续提倡家庭子女供养老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将随家庭结构的缩小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但并不意味着它退出历史舞台,在一定时期内家庭养老仍是社会养老的基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城市中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即使是能够领取到养老金的老人,由于养老金没有与物价挂钩,退休金的提高滞后于物价上涨,生活质量也会受到高物价的冲击。另外,即使老年人经济上有了保障,也未必能适应随着身体老化带来的心理老化和精神老化,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关心。对老人来说,生活在熟悉的住所里,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符合心理需求,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通常是指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共同心理因素和一定的内在凝聚力的社会群体。生活在一个社区内的人具有比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关系以及相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老年人口的健康、医疗、交往、文化生活等超越了家庭的界限,同时老年人又行动不便,因此社区是他们活动最多的空间。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用来照料老人的时间越来越有限,部分到异地工作的子女,就更没有时间亲自照料老人了,因此社区的服务功能应逐渐完善,使老年人把各种需要的满足诸如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心理诉求和疾病护理等从家庭转向社区。社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便民服务内容应多种多样,如修脚指甲、陪同看病等。经济条件富裕的社区可安装远程中央控制的电子呼叫系统,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并迅速为他们服务。没有条件的社区,也应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可由健康的离退休老人、学龄孩子或其他社区内的志愿者担当,他们同老年人定期保持联系,把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给本社区。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每天给他们提供营养配餐送餐,定期为他们上门体检。实践表明,加强社区建设和发挥社区功能对老年人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有些社区老龄事业办得很好,满足了老年人口的生存需要和享乐需要,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如敬老院、老年之家、老年娱乐室、老年大学。

四、建立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应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它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不适用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行模式,应由国家财政、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支持,并由政府提供质量监控、免费人员培训、行业化管理,用于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养老机构的实际问题,保障养老机构服务到位。养老机构内部的硬件设施要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医疗服务要有保证,养老机构所在地的一级医院和急救中心应与养老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医生定期上门为其收住的老年人体检和看病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各类养老机构不仅要提高硬件水平,还要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责任感的培养,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照料的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此外,还要积极宣传使人们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不代表子女不孝敬父母,而是为了让父母生活得更好、更开心。

五、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养老保障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受保障的人数和规模都迅速增加。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国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实行了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存在很多不足,如缺乏法律强制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基金支撑能力不足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承受能力;要尽快制定养老保险条例,使养老保险有法可依,增强养老保险的强制性;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降低制度运行的风险;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办法要体现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促进缴费与养老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逐步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范围,使更多的老年人口在离开工作和劳动岗位后享有一定份额的退休金,使他们的经济生活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象征。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等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现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广大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得到保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我们应继续努力,致力于建设全民全程社会健康医疗保险制度。

六、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织老年自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大大提高,而我国现阶段的退休年龄没有改变,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退休老人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退休前从事技术行业的一些老年人,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其工作能力比年轻人还强,我们应善于发现这类老人,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余热。对一些身体健康状况好并愿意继续从事劳动的老年人,我们应为其提供再就业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劳动愿望,使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同时也减轻了社会养老负担。实践证明,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再就业,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既能发挥老年人的积极因素,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活力,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还能减轻国家和家庭用于养老的经济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上一篇:生态税收累退效应对策 下一篇:中国住房公积金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