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时间:2022-08-30 06:20:59

反思,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蕴涵了教师成长的轨迹。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美,才能真正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余文森教授认为: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也是实现这两者沟通的桥梁,它的实质是教师进行自我对话和自我诘难。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言行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笔者已坚持写了两年半约35000字的教后反思,获益匪浅,在此略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反思的实践及其探索。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而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对教学亮点的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一两个亮点,能有点学生的奇思妙想,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可笔者在想,除了朗读感受,是不是还应该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呢?这就需要从简单的仿写开始。《雨说》是一首诗歌,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轻美如音乐。选择了第7小节――“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让学生进行仿写。有学生说:“君不见,小蝌蚪见了我长成了青蛙啊”,笔者先予以肯定,因为他抓住了春天的景物特点,同时又指出句中的“长”是否应改成“笑”,这样更能与例诗一致,学生欣然接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师需要充分肯定这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笔者常将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材料的养分。

(二)对教学败笔的反思

每堂课也总有让人遗憾的地方,若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就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使教学日臻完善。

《夏感》这篇文章是新增课文,笔者还是第一次教,因此,在备课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当时笔者抛出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这是一个怎样的夏?笔者发觉学生对此比较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为了赶进度,没有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直接灌输了答案。课后进行反思,是不是可以这样改: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请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文本语句进行思考。等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再问:作者是不是仅仅在赞美夏天? 他到底要赞美什么?

《心声》中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一大重点,可是因为课时问题,课堂上没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如果能让他们自己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进行赏析,小主人公的情感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千万不能赶进度。

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笔者以为,这种具有批判性的反思,能为今后的教学起指导性作用,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三)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将其与教学的实际进程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就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备课时,我设计了几个自认为简单而有效的主要环节:第一、朗读,思考:此文写给谁?作者为何要送给她们?(以此引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第二、怎样的美?(――飞动的美)第三、我发现___美,你看___。(以此进行精彩语言赏析)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文章中没有多少值得欣赏的语句(可能自身欣赏水平有限),所以上面的环节预设造成了冷场。课后反思,觉得不如将第三个环节改成: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之美?而这恰巧正是课后研讨与练习中要求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课后的习题。

及时记下教学中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一)有利于优化朗读,凸显主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时,笔者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而不是对朗读的要求、方法、技巧等进行纯理论的灌输。这样,点评的学生就能从细微处入手,如哪些句子该用什么感情、什么语调朗读,为什么等等,大家互相补充,使得教学非常成功。

同样,散文教学对语言的品味也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之上。《春》课上,笔者让学生合上文本,闭眼听声情并茂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体验,使他们身临其境,慢慢进入散文境界,这种感觉很好。学生对以后所有文本的朗读也都能投入相当多的情感,这样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通过一次又一次对这些文本教后的反思,笔者明白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能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利于展开想象,充分对话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形成一定的画面感,就能与文本充分对话,更好地品析其中的文字。

何其芳的《秋天》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画面,三幅画面组合成既流动又整合的充满诗意的秋天。上课伊始,笔者给学生放了一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演奏《秋日的私语》,仿佛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充满秋意的唯美画面,一下子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秋日的宁静悠远中。听完笔者朗读之后,学生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诗中的三幅画面。第一幅毫无争议地确定为“农家丰收图”。第二幅有学生说是“清晨捕鱼图”,也有说“雾霜归渔图”,笔者让他们比较“捕鱼”和“归渔”,学生立刻从诗中找出一句“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于是大家心领神会地认为是“归渔”更好。所以最后确定为“霜晨归渔图”。至于第三幅,有学生在下面轻轻说“少女思恋图”,似乎“思恋”这个词说不出口,也有说“牧羊女思夏图”,笔者肯定了“少女思恋图”,同时引导学生改动“思夏”一词为“遐思”。

在合理的想象中,在品析诗歌语言中,学生不但与文本有了一定的接触,更是进行了充分地解读。

(三)有利于有效提问,激发兴趣

如何让文本中那些琐碎的重点有条理地组合起来呢?笔者觉得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的好办法。

上《蜡烛》一课伊始,笔者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贝尔格莱德的时候,然后让学生边自由朗读,边思考: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后来,学生发现了炮火、黑色围巾、蜡烛以及老妇人“跪”“爬”“她太衰老了”等细节描写,这些都在预设之中。然后我们一起结合课后练习对相关的文字进行了解读,让他们揣摩写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了老妇人的形象,读懂了这一份特殊的感情。

以一个大问题来贯穿整堂课,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大拓宽,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有利于语言赏析,回归本色

语文教学的本色是对语言的赏析,像《安塞腰鼓》一文中的语言短促、有力,使安塞腰鼓仿佛从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一样,所以笔者浓墨重彩,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赏析时,综合运用字词比较法、替换法等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取舍、调动、改动来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例如“忘情”与“忘形”的比较,“搏击”与“搏斗”的比较,“大雨”替换“骤雨”,“乱蛙”、“居然”等词的品读。

抓住文章语言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统一的特点,让学生细细品读,掌握排比、反复、短句的运用,理解铿锵激昂、气势非凡的语言文字,体会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例如第6自然段重点抓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品味了语言的精妙,体会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这样的课堂总能凸显语文教学本色,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一)贵在及时

有时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所以一有所得,就要及时记下。如果时过境迁,情消意散,再追补记忆,效果就会相差甚远。

(二)贵在坚持

反思教学不是三分钟的热度,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坚持不懈,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贵在实践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即对反思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完善的开始。教师在对自己教学的成败进行自我消化处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不断的探索中使自己获得润色和磨炼,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把语文教得更有活力。

(孙剑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 312000)

上一篇:语文分层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提高识字效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