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02 21:43:43

反思心得体会

反思心得体会篇1

本周五是我们学校这学期的第一次校本研修活动,我们听了我们学校马校长和李云老师的课,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教研室的专家给我们全校老师做了新课标的培训,通过本次活动我把这次的校本研修活动的体会谈谈。

平时在写教案的时候尤其在写教学反思,一不知道自己怎样写,二不知道自己写哪方面的内容,通过教研室吴主任的《怎样写教学反思》的培训,我知道了“教学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动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

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所以我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和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和情况后如何进行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幼儿、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通过本次活动,我受益非浅,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于校本研修的心得体会

反思心得体会篇2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虽然我只是一名刚刚从教了七年的小学教师,但是我也深深的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

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待学生要想自己的亲人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家长常沟通,相会理解,共同把孩子们教育好。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一个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批判一生。教师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度。我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              

我的近期表现

通过学习端正师德师风的各种文件,我反思自己近期的表现。

一、我十分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能够无私奉献

我校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我也认真研读,并用陶老师的时刻提醒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认真地备课、讲课、辅导,对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去做、关心每个教学环节,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时刻维护教师、学校的荣誉。

二、我能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进入毕业季,我带领的这班孩子即将毕业。孩子们对小学6年的生活十分不舍,家长们也希望为孩子们多留下小学生活宝贵的印迹。我通过学习,更加明确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要与家长成为交心的朋友。因此,我与校领导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精心设计活动,共同带领家校委员会成员为孩

子摄影留念,留下孩子们最美的时刻,家长们看到十分感动,活动中我班的团结一致、有礼貌有秩序也得到领导的好评。

通过学习文件,我再次反思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六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努力做到能爱、善爱。爱我的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对于“后进生”,我常常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短期、易达到的目标,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三、终身学习,学而不厌

反思自己在从教的工作中,我能够不断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一直要求自己进步。我争取机会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在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学习,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了“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比赛,而我并没有将之前比赛时梳理得比较成熟的文稿拿来直接使用,而是将文稿再次构思,进行优化,谦虚地向领导、老师们请教,将他们的意见详细记录,并认真思考修改自己的文稿,最终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得到各方好评。

担任年级组长工作,我从不敢懈怠,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带领组员们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并且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组员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几个月,我们认真贯彻区、校的思想指导,密切关注家长、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生各项准备工作,通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本届毕业生填报志愿工作顺利进行。

我的不足之处

反思心得体会篇3

张  超

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先安全、后生产”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其次要落实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行业法规,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三要加大力度治理“三违”。从3.24芦岭矿生产安全事故来看,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矿级领导一条线,工队组织一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罚的态势。各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着重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

第四是煤矿安全无小事。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是煤矿的生命线。因此,在矿井生产中,我们需要将各项规章管理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对细节的管理,使安全生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全过程监控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坚持井下安全隐患的全方位排查,持续消除不安全的隐患性问题。

反思心得体会篇4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新课改的极大阻碍,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来一定的难度。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尤其在主要以考试决定学生毕业和升学命运的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因而很多教师就此错误地认为,考试决定一切。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考试代表全部,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不考,则不教。这是一种可怕地考试文化。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教师眼中的确“见分不见人”,教师和学生还有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新课程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地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地自主空间。同时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杜绝大排队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而且对于升学和毕业考试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

反思心得体会篇5

据悉,为承接网、省公司及地区局开展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水城供电局高度重视,计划从8月15日至23日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大反思大讨论,局领导班子分片区深入基层生产部门开展反思大讨论,做到全覆盖,讨论后形成反思材料。

当天的讨论会上,通过组织参会人员观看警示片《痛思》,并对《海南电网公司保亭供电局“4.23”配网人员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快报》等近期南网系统内发生的典型安全案例的再学习、再分析、再思考,举一反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

参会人员结合案例与自身岗位,针对日常工作现场作业安全管控、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进行了讨论,通过深入细致的梳理,分析违章原因,并就自己岗位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在工作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护,绝不冒险作业,绝不违章作业,绝不存在侥幸心理,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工作,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是命、安全是家、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反思心得体会篇6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思想认识方面:一是业务不精、思考不深,工作喜欢“按部就班”。二是对提升基层组织力量方面存在理解片面,站位不高现象。作一名准备长期在基层从事工作的干部,要深刻感受到当前基层工作要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性、紧迫性。由于个人综合素养的学习和锻炼不够,对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和组织力的提升理解片面,站位不高,对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抓好从严落实的认识也浮于表面,影响了组织力提升。

(二)业务能力方面:一是会议安排得多、实地指导的少,工作推进“浮在面上”。因个人业务能力水平不高加之平常对相关工作研究不深入,一有重点工作就开会,会开了不少,但是下去指导检查的少,导致对当前群众工作、“一支部五中心”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推进不平衡、指导培训不及时、成效不明显.二是社区党建队伍自身建设不足。社区自身建设与上级要求和领导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今年社区干部请假、抽调、辞职人数较多,现有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压力大、负荷重,整天在应付各级各类繁重锁碎的业务工作任务,干部结构断层,储备不足,后续乏人。

(三)责任担当方面:一是统筹能力不强,工作抓落实“沉不下去”。二是对社区干部管理和关心不到位。认为社区干部大多都是女同志,平常要照顾家庭,在安排一些重点工作时不能以一概全,有时把一些紧急工作强加到干部身上,造成干部带着情绪干活,自己不去设身处地的为干部着想,同时对干部关心关爱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反思心得体会篇7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布以来,各个高校都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花费大力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以期获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是存在的,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严重打击了教育者的教育热情。因此,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的研究,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含义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当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者或教育客体与作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一致时,大学生产生的一种以背离教育目标,抵触思想政治教育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倾向的总和。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应从以下方面理解:首先,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的逆反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后会有一个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思维及心理活动过程。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的逆反对象时指教学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相关因素,如教育者、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再者,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一种拒绝或冲突的不协调的互动关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表现为一种心理反应、情绪变化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

从对大学思政课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的阐述来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具备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反向性

逆反心理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逆反对于逆反的人物、事件、宣传的内容等逆反对象来说,心理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态度是对立的,具有明显的反向性[1]。

(二)二重性

学生逆反心理的二重性主要表现在主体的态度上面,即受教育者对逆反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态度倾向:主动逆反和被动逆反。主动逆反是指受教育者再受到逆反对象的刺激后产生的与教育预期相反的倾向,被动逆反则是指受教育者对外来客体信息的刺激保持沉默,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因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对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育者对其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盲目性

逆反心理的盲目性主要是指,作为逆反主体的受教育者在一受到外部客体信息刺激时,不加考虑便武断地做出否定的心理倾向。受教育者受盲目性心理倾向的影响,常常会对外来客体信息的价值不加考虑而一概否定。在受教育者的逆反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其行为的盲目性和易情绪化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突出自我性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为了突出其个性。逆反其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当学生感受到其自由受到限制时而下意识地产生的一种抵触心理,通常情况下,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并非是刻意站到教育者人的对立面,而是以突出自我个性,保护其自由不受限制为目的。

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心理现象建立在主体与其相关联的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并通过主体的活动表现出来。在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自身的主观需要、认知和情感与客观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了主体对于客观要求所产生的强烈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要素构成。逆反心理的认知是指主体对逆反对象即其所接触到的教育者、客体信息、方式方法等产生的知觉、理解以及评价,对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准备和导向的作用,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基础。因为,无论一个人对某一现象或者问题有着怎样的认识,其在心理上都具备了一定的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由这些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架构而成的认知体系,支配着主体即人对外界刺激将要采取的基本态度,是顺从、支持、拥护,还是怠慢、反对和逆从。情感是指主体对逆反对象所产生的抵触情绪,是逆反心理形成的助推器。它在心理上表现为主体对所接收到的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负面情绪体验,即主体对客体信息是持反感或厌恶的态度。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主体对逆反对象将要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其强烈程度直接受情感的控制和影响。在上述三要素之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催化剂,行为意向是外在表现,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只有对客体信息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进行认知,才可能出现与之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倾向。抵触性情感是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分,对主体的行为意向起着支配作用。当主体的逆反心理形成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就会立刻使自己在认知与行为上抵触于它,从而维持整个逆反心理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人,是教育工作者;主体是受教育者,更确切地说是受教育者的意识和思想。意识和思想作为人脑的机能与属性的一部分,包含了思维的道德认知、性格倾向中的世界观、态度、信念等内容,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也是由知、情、意、行架构起来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也同样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产物。据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阶段:即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其中认知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前提初级阶段,情感体验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发展形成的关键阶段,行为意向阶段则既是认知阶段和情感体验阶段联合作用的结果又是逆反行为产生的准备阶段,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认知阶段

在认知阶段,受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运用自己的认知体系和价值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信息进行识别、评判和抉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2]。可见,人们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都会受到其内在认知和价值尺度的影响。在开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人们会遵循以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利与害为主要内容的评判标准,会用其所形成的真理尺度、价值尺度、道德尺度和审美尺度去影响、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也必然会运用自身的评判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种课题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接受教育或拒绝教育的抉择。这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情感体验阶段

在情感体验阶段,受教育者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各教学要素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或是消极、或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情、热情等积极情感是人强烈追求对象的内在的、本质的驱动力。若没有积极情感的驱动力,人们就也不可能有对物质、对真理的追求。可见,人们所具备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够促进他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而具备的消极情感体验则会对他们的实践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学的各要素、教育教学的人文关怀以及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等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时,受教育者就会接受它们,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反之,受教育者相应的就会排斥它们,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教学活动。因此,消极的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本质推动力量。

(三)行为意向阶段

行为意向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在情感体验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倾向,尚未赋予实践行为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与教学活动相符合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种愿意接纳教育、教学的行为意向;而当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与教学活动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种排斥或抵制教学活动的行为意向。这一排斥或抵触的行为意向既是进行了消极情感体验的结果,又是逆反行为产生的预备,但此时并不等同于逆反行为,只有当排斥或抵触的行为意向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开始向逆反行为转化。

反思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面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常常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部分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育过程的诸个要素以及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1.受教育者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逆反心理的实际“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引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猎奇心理导致。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对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领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感到神秘和向往。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教性,而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己从外界获得的一些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辩驳,而在这辩驳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好胜心理导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此时人的思想活跃,目光敏锐,不拘泥于成见,凡事批判性强,好胜心切,自我表现心理强烈,愿意标新立异,喜欢鹤立鸡群,因此有时会故意采取与他人相反的态度。

(3)极强的自我意识的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加之,现在部分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有时看问题,做事情难免有失偏颇,结果会事与愿违,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者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验者,在与大学生的矛盾关系中,往往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瑕疵,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可是在工作中有的教育者思想僵化,方法机械,引起了大学生的反感。

(2)教育者放松自我修养、降低自我要求。做人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现实中,一些思想教育者的素质不高,难以为人师表。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缺乏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达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有些思想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难以服人;有的处理问题形式简单、粗暴,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3.教育环境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的丑恶现象。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使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中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它影响学生正常的思想情趣,这使他们偏激、烦恼、走极端,甚至是丧失信心,教育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体系,打破局限于书本,理论的界限,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拓展新的理论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代化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二)、改变教育模式,以主体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1.以心相交。大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会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爱护,教育者应经常和他们沟通联系,充分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力求做心灵相融,情感相通,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和真真切切的服务中寻找理想教育的共鸣点。

2.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焦点,围绕焦点开展工作,以平等讨论、民主协商的方法解他们思想疙瘩,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3.重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大学生们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更高一筹,以自己的形象魅力去感召学生。

4.探索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面向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只有自身社会化程度高,才能有效的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和发展社会性,才能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状况,要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关心,参与教育活动,互教互帮,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57.

上一篇:德育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团课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