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多重内涵

时间:2022-08-30 01:46:54

中国道路的多重内涵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有赖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求的勇气。从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中国道路作出不同的诠释。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其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完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内涵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有赖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求的勇气。新中国创建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不同寻常的救国强国道路,因此如何认识中国道路的特殊内涵是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对中国道路作出不同的诠释。

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中国道路的内涵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社会学家亨廷顿在谈年轻的美国的发展道路时曾说:“不是因为它太年轻,而是因为它太古老。”相应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尽管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但它却是中国几千年发展道路中的一环,具有不可逆转的连续性和必然性。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依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这要求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摆脱照搬他国模式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以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为依托,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念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

正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思想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恰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①新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决策继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它正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行走在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如果没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很长的时间,中国社会也不会出现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历史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讲,中国道路的内涵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道路在政治制度上较好地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协调统一,1982年颁布的《中国共产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具体而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中国道路下的政治制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它避免了西方社会分权制衡中的意见分歧,也避免了封建制度下权力的过于集中,易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施政举措。“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②由群众推举的干部在广大人民的监督下,其言行必然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强烈的责任心,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政党制度的层面来讲,中国道路的内涵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多党派共存的国家,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一道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中国共产党和各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平等。

中国的政党制度并非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观选择,也不是对其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机械移植,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和现实情况的经验总结。中国人伦社会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启示下注重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宇宙万物被视为“互相联系、互相补益的一个巨系统”,③追求和而不同的群体本位思想。传统文化观念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政党之间虽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但却能够为了民族利益而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政党制度很好地解决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协作统一,避免了西方社会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上的政党制度所带来的矛盾纷争。

政党制度的形成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现状,我们现在的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合法性和现实的合理性。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寻求救国道路的历程中,可以明确地判断,只有今天的政党制度才是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人在救国道路上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阶段的转变,而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改良主义带来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革命民主主义带来的民主共和蓝图的破灭,官僚资产阶级带来的的崩溃,直到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才翻开了中国历史和社会制度的新篇章。因此,我们今天的政党制度具有最广泛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它能够团结所有阶层人民的力量并集中所有志士的智慧,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从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讲,中国道路的内涵就是抓紧经济体制改革并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社会能否建立起发展的长效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层关系的处理:一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建立起了由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避免了计划经济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也消除了单纯的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无序性。

结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④随着国际分工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也会随之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闭关锁国”政策也将随之被历史尘封。同志曾说,改革的目的在于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⑤当前,新一届政府把保持中国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放在经济政治工作的首位,不断致力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也必然会在中国社会新一轮的发展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当然,中国道路前进的步伐也会遇到很多羁绊。虽然中国经济和社会制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在总体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其自身的诸多缺陷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和完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因此,贫富差距过大业已成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处理该问题,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此外,推进医疗、教育、住房改革,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成了进一步衡量中国道路是否合理的关键。中国道路的内涵除了上述层面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阐释。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其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完善。(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社科部)

注释

①②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l993年,第64、257、64页。

③邵汉明:《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99页。

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上一篇:关于解放思想的辩证思考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