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2-08-29 06:20:55

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优化

【摘要】地方高校由于资金规模小、科研经费少、专项经费竞争力弱等因素,收入经费不能满足内涵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规范流程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绩效预算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地方高校由于资金规模小、科研经费少、专项经费竞争力弱等因素,收入经费不能满足内涵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对预算管理进行优化。

一、地方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除国家宏观层面的问题外,地方高校在预算编制方法、过程、内容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很多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理念淡薄,缺少科学的编制方法,如往往是只设定学位点、学科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一些指标,而没有根据学校账务状况统筹考虑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经费投入,这样,造成编制预算时只是简单地在原有基数基础上进行增量支出,缺乏科学的论证,更不用说对基数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的调整和优化。

(二)预算编制过程不合理。

预算编制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要通过“几上几下”来完成,但是很多高校安排在本年底至下年初这一学期结束时间段,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预算编制单位难以有精力对预算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预算缺少合理性和前瞻性,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追加经费,使得预算成了事后预算,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三)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据调查,由于地方高校资金来源已经多元化,在编制预算时,有些收支是很难预测的。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就简单地先给出一个大收大支总数,一些收支分项没有纳入学校总预算,或简单地根据历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算增量分配,不能完全以收定支,这样就带来了预算内容的不完整和偶然性。

(四)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不严。

很多地方高校没有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也有一些制定了但并没有严格执行。如有些地方高校校长说了算,不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好坏都一样,从而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一些项目随意调整,从而严重影响了预算的执行,甚至造成恶性循环。

(五)预算执行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

预算考评是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优化配置资源,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随着地方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上投入了巨量资金,但对预算执行绩效缺少足够的重视,往往只强调资金分配,缺少资金使用效率的横向比较;或者预算考核指标不明确,问责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预算科学合理的没有奖励反而吃亏,随意超支预算的没有惩罚反而得到好处。

二、地方高校预算管理优化

预算管理深刻地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地方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自身改革,把管理、预算和绩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等,也将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

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预算管理可规范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等环节。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高校预算应该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总原则,制订合理透明的预算文件。

预算审批是指编制的预算必须经过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如校长办公会的批准,同时,依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经上级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必须充分调动各级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强化预算责任。同时,也有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进行必要的调控或调整。

预算监督是保障预算严格执行的关键,高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算监督制度和预算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好坏进行奖惩,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执行的严格性。

预算评价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好坏进行分析,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反馈,查找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建立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绩效预算管理在传统预算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还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报告、绩效评价等环节。绩效计划是预算编制前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的计划,包括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等内容。绩效报告是为跟踪绩效计划的进展情况,由各预算单位阶段性提交的报告,根据考核指标描述绩效目标的进度或完成程度。由于绩效报告是部门自己提供的,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需要由第三方机构再进行绩效评价。目前,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它是绩效预算管理的关键和衡量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依据,这在国外高校已得到普遍应用。根据国内地方高校情况,绩效指标可设置为学科、教学、学生、科研、党务、后勤6个一级指标,其中,前3个一级指标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置量化的二级指标,科研一级指标可采用投入、产出方式的货币计量二级指标,后2个一级指标可采用非量化方式评议绩效。

其次是建立绩效预算奖罚机制,绩效评价的结果要对预算分配产生影响,只有这样预算管理才可以真正发挥优化配置和预算控制作用。学校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组织编制、调整下一年度预算,对绩效好的给予奖励,给予更多的资源,对绩效差的进行惩罚,适度减少其资源配置。甚至要建立绩效问责机制促进整体预算的优化。

第三是要建立绩效信息畅通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公开绩效管理整个流程,使学校各预算部门、预算人员熟悉、理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三、结语

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保持良好财务状况、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就是要在规范预算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母丹,戴锋.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研究.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11,Vol24(6).

上一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