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之能动司法

时间:2022-08-29 01:48:41

现代中国之能动司法

【摘 要】 能动司法是一个外来语词,其本身在外国语境中的使用就存在着很多争议,当学者将其引入到中国语境中,不免会因同一语词的不同语境适用产生极大的语义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把握能动司法之于中国语境的恰当涵义,理清能动司法与西方所倡导的司法能动主义的区别,对于能动司法实践的准确展开便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能动司法 司法能动主义

1. 能动司法的概念

从司法的政治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是能动司法提倡者,王院长2009年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我们所讲的能动司法,简而言之,就是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

从对司法机关行为要求的角度出发,公丕祥较早系统论述了能动司法的含义,认为能动司法有三层含义:一是能否把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能否彻底消除纠纷隐患是社会评价司法的最高标准,相比之下,裁判的合法律性与规范性则是第二位的;二是司法应当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更加主动地发现、预防、解决纠纷,而不能满足于被动受理案件;三是法院不能拘泥于“裁判”这个狭隘的职能分工,只要是有助于预防、化解纠纷的工作,法院都要积极去做,包括积极开展调研、建立纠纷预警机制、提供司法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献计献策也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不能只做单纯适用规则的消极的裁判者,而要充当“社会工程师”角色。[2]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有其特殊背景与需求,即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在遵循法治和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基于国情、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积极有效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即法院和法官在遵循法治规律与中国现实基础上,对司法中涉及的具有意义的制度问题所作的改革与创新并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3]

2. 能动司法的特征

能动司法是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多发,法制不健全、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的国情下提出的,是司法在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下对于司法需求的一种回应。表现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我国能动司法具有政治性、人民性的特征。能动司法强调最大限度地适应司法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司法国情要求司法必须充分发挥法的社会职能作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法的社会功能服务于人民群众。

其次,我国能动司法具有主动性、服务性的特征。能动司法明确指出,司法要积极主动地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人民司法,为社会服务。主动性、服务性是新时期能动司法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传统司法理念最根本的特征。

再次,我国能动司法同时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能动司法坚持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但并不排除法律适用的灵活性,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能动司法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彻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其所追求的司法效果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个案平衡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内在统一。

3. 司法能动主义概念的论争及其与能动司法的联系

司法能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在美国,近十年来,司法部门在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布莱克法律词典》的定义是“司法能动是指司法机构在审理案件的具体过程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涵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当司法机构发挥其司法能动性时,它对法律进行解释的结果更倾向于回应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演变的趋势,而不是拘泥于旧有成文法或先例以防止产生不合理的社会后果。因此,司法能动性即意味着法院通过法律解释对法律的创造和补充。”[4]《美国法律辞典》将司法能动主义定义为“对美国法律制度中审判行为的一种见解。司法能动主义者认为上诉法院发挥着实质性的和积极的政策导向作用。司法能动主义倡导法官接受新的政策,即使是那些与既定的法律规范和先例不一致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主张法院适用自己的政策优先于那些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政策。这最鲜明地表现在法院宣告一项政府行为因危险而无效。司法能动主义还可以把法律规范延伸到给政府行为确立特定的要件。”[5]综上所述司法能动主义在西方理论界具有多义性,而区别主要集中于法官造法,违宪审查方面。

4. 能动司法和司法能动主义的区别

根据我国“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宪法和法律制定权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狭义的司法权)。”[6]鉴于在我国司法权是立法权的下位权力,所以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律程序,而且司法机关解释法律的权力在当代中国有且仅有最高人民法院享有。我国的能动司法必然基于自己的国情和富有自身特色,主张在中国语境下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和中国的能动司法都作为一种司法裁判的理念,从司法裁判的角度,强调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应当根据“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结合法官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充分运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利益衡量原则下作出合法合情合理的裁判”。[7]

与美国相比,我国并不具备司法能动主义产生的基础、违宪审查制度、法官职业化、实用主义法律哲学等司法能动主义适用的基本条件。在西方的语境之下,司法的能动性与政治性是粘连在一起的,能动意味着司法更高的价值追求,立法活动通常是政治性的,司法能动性与政治性两者相关联。我国的能动司法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特征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无论是在产生的基础上还是在司法国情和司法性质上与司法能动主义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由此,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不同于西方盛行的司法能动主义。能动司法是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立法权至上的制度中提出的,它不仅是当下的司法举措,更是我国司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所必须坚持的一种司法理念。所以,区分能动司法和司法能动主义的本质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贯彻能动司法理念,更好地发挥司法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于2009年8月在江苏法院视察调研时的讲话.

[2] 吴英姿:《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以“能动司法”为对象的讨论》,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

[3] 张军:《司法能动:中国语境下的选择与进路》,载《人民法院报》2010年6月3日.

[4] 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Henrv Campbell.Black Law Dictionar-v.West Publishine Co.6th ed.(1990),v.847.

[5] [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编:《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页.

[6] 王建国:《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分析》,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7] 王建林:《司法能动的中国特色-兼与美国司法能动的比较》,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9期.

作者简介:宁洁,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安财经学院法律系讲师。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法学系)

上一篇:指标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牢固政工理念 服务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