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技巧

时间:2022-08-28 05:30:56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技巧

一、考点解读

实用类文本之鉴赏评价部分主要考查三个内容:(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本文主要探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两个方面的答题技巧。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实用类文本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能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关注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评价时首先要关注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确立自己评价的观点和依据;同时还要从文本出发,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关材料作自己观点的论据,进而展开精要的论述;还可联系现实作适度的分析,以使自己的论证更为有力。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包括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既可以对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做深入探讨,也可以就文本的表达特色做深入研究。“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或怎么样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答题时要注意,探讨的角度要“小”,挖掘内涵要“深”,这样才能很好地落实考点中的“深度”这一要求。

二、高考预测

由于实用文本阅读为绝大部分考生所选,因此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会成为近几年高考研究的热点。为了体现选做题的考查意义,必将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的难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我从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考试大纲》的说明并结合广东近五年的试题,针对以上两个考点,对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趋势进行分析。

近五年来,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个考点还没有进行过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个考点只在2008年广东高考卷第20题中考查过一次,是不是这两个考点不重要呢,显然不是,是由于文本本身决定的,如果遇到比较合适出题的文本,自然会对这两个考点进行命题考查,所以在2013年高考备考时不能忽视这两个考点,虽然高考很少涉及,但在各地的模拟题中却多有涉及,值得重视。

三、真题解析

1. 《绝妙的错误》(2008年广东卷,四)

[问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答案]①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过程。

②白搭:运用口语,赋予俏皮意味,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说无法设计的。③玩意儿:运用口语,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④让进: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任选两个词语分析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并对其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充分考虑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科普文的语言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严密外,还具有其自身科学普及的特色,即力求生动、活泼、通俗,且多用口语和多种修辞手法,以便于更形象生动浅易地将说明对象的特点阐释清楚。

2.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08年山东卷)

[问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案]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②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③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④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析]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本文思路比较清晰,第一段最后一句“对梁先生的学问和人格也有一些了解”,可视为总起句,后面几段均以此为中心展开评述。因此第一问要点为“学问和人格”。第二问看似较为开放的题目,其实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能鉴赏到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做好这类题目有两点常常要考虑到:一是文章在细节、材料的选用上的特点,二是文章材料的使用与传主身份特点的关系。同时题目问的是对写作的启示,这就启发我们还应考虑文体特点,本文是一篇评传,所以还与一般传记的区别。

3. 《“黑帮”游戏令人忧》(2010广东佛山第一次质检)

[问题]本专题节目内容安排的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合理。(1分)首先,解释了什么是“黑帮”游戏。(1分)其次,通过对家长、教师及专家的采访,引导人们认识“黑帮”游戏的危害。(1分)最后,向社会提出呼吁,创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1分)这种内容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解析]这是一道对文章特色进行赏析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这篇文章是否具备某种特色,具体到此题,就应该明白文章的顺序是怎样的,然后才有是否合理的判断和为什么合理的理由。

4. 《一个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2010年广东汕头质量测评)

[问题]本文没有什么直接褒贬的议论和抒情,通篇却充满着对叶志平校长的敬佩和赞誉。请以文章第8段(画线部分)内容为例,评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

[答案]这篇通讯用事实说话,通篇使用第三人称,用数据(字),以旁观直描的叙事手法(写实手法)为主,如第8段,没有出现一句明显的抒情和议论,甚至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细节,只用简明的数据对比,就已经完全表现出叶志平校长对保障师生生命安全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细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表现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题干已经告诉我们没有用议论和抒情,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对叶志平校长的赞扬只能通过客观的记叙来表现。这一段是怎样客观地记叙叶校长的事迹的?思路一转到此,答案就不能难得出了。

四、失误警示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原文见上)

[问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考生答卷再现]作者是从个人特征到其出身,再到其对社会的贡献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思路清晰,对文章有由浅入深的了解,能很容易地掌握主旨。

[考生失误分析]第一问的回答抓住了认识梁漱溟,但是没有准确归纳出认识梁漱溟的两个方面,此处得1分。第二问的回答是开放性的问题,但是考生并没有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只是简单地认为“让读者思路清晰,对文章有由浅入深的了解,能较容易地掌握主旨”,因此这一问只能得2分。此考生共得3分。

[考生答案典型失误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题目要求考生从文本出发,联系现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合理的推理,探究给予自己的启示。题目并未提出某个方面的局限,考生可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或自创一个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

五、方法攻略

(一)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这种能力通常是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作一篇缩微的论文。这里主要谈对传记的评价,能够解决好传记的这类问题,对通讯等新闻的相近问题的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这类题目,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立场。一部传记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两者有时可能是同一的,有可能是相异的,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一部传记的全部。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是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的。

(2)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不仅要看到传记在过去的价值,还应该看到传记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有的价值。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还要看到它的负面效应。一般来说,我们要把传主放在他成长的具体环境中去加以考察,而对传者我们则需要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

(3)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的阐述。一部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我们的分析评析一定要从主舍次。当我们发现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在好几个方面都很重要时,也要学会详其一而略其余,企图在一个评价短文里解决好所有问题,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

(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解决这类题,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确认特色。你选定的一点是不是该文本的特色,还必须结合文本对自己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你选定的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深度思考。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实现:①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查,文章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②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③在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海珠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选修考点命题预测 下一篇:操千曲而晓声,观百剑而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