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9:27:21

高考历史论文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储琦(1992―),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在读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频繁出现,历史小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但在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历史写作;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自2001年在上海高考历史卷中推出小论文题型以后,历史写作题以其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考查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助推课程改革及其保持区分度等优势,逐渐受到考试命题者的赏识青睐,并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的亮丽风景线。为应对高考历史写作题,老师们开始在平时的作业中进行历史论文写作的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历史论文写作题、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成为当前历史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最近从有关材料上获取了一道美国中学历史作业题:关于奴隶问题的短文。

1.作业介绍:完成一篇字数500-600个单词的短文,这篇短文要以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为基础,其结构是以高中最常用的五段落格式来表达。这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分别是:

(1)To Be a slave,by Julius Lester.

(2)The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by Frederick Douglass

你可以从下列四个主题中选择其一作为你的主题

(l)奴隶制度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残酷的;

(2)奴隶制度是非人性的;

(3)奴隶主受到奴隶制度的消极影响;

(4)奴隶是比奴隶主更好的人。

2.作业要求

引言段:

(1)引言段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贯彻主题(3分);

(2)引言段要用正确的陈述语句(3分)。

短文主体:

(3)每个段落用正确的相关主题句开头(9分);

(4)第一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5)第二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6)第三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结束段:

(7)最后一段以另外一种方式重述你的主题并结束全文(3分)。

3.质量及语法要求:

(8)没有任何错别词(3分);

(9)正确地引用支持你论点的信息(2分);

(10)所有句子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句子都不需要重新改写(5分);(11)把引用文献放在正确的页码上(2分);

(12)正确利用两本小说,每本小说至少引用三次(2分)。总分:50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历史习作是这样阐述的:“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1]

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检测、反馈、提升、发展的作用。历史习作作为一种历史作业类型,伴随着高考历史小论文热,教育者的研究也见多起来。郑连生老师指出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选题切入口要小、阅读广博、取材精实、批改时宜面对面。[2](P68)上海特级教师曹家骜指出撰写历史小论文题目要注意审题,确立标题,推敲论点,组织材料。[3](P65-66)张树生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开展历史小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P42-43)历史小论文的教学需要老师设计情境、提供材料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学生写作空间,并恰当评价给予适时反馈。现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主要集中对历史小论文题型的撰写及教学指导进行探索,另一部分则主要是对历史高考小论文题目的命制特点及解题技巧进行探究,对历史论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论述不多。

杨文政老师认为有效的历史作业应分为“、完成、提交、反馈、质疑、探讨、拓展、生成”八个环节完成。[5]笔者将以上述题目为例,结合新课程和新理念的要求,谈谈对高中历史小论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进行反思和建议,以求教方家。

一、设计原则: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

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自己智慧的增长,激发探索真理的欲望。历史小论文选择的论题应该有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在好奇心的带动下主动积极完成作业。

论题的选择要注意开放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禁锢在同意标准之下,要给他们创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论文题目的选择如果局限于重难点,仅仅是将论述题换了一种形式,这样的作业不能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不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问题意识,这样的小论文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

除了趣味性、开放性,论题还应该有探究价值。历史问题有很多,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设计作业。论题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历史认识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

美国历史作业选题是奴隶问题,学生会去思考奴隶生活是什么样的?与奴隶主于什么不同?和我们现在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存在奴隶制度,后来又为什么被废除了?等等。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提供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问题有思考价值和深度。

二、设计要求:指导性、目的性、具体性

选择好的论题之后,老师还要提出一些写作要求。学生对历史小论文这一题型不熟悉,老师的指导师必不可少的。首先是阅读指导,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有限,阅读的缺少,老师有必要提供与论题相关的材料,比如书籍、影像素材、历史文献材料、也可以选择后人对历史事件、过程的认识和评论。另外,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教材中未体现的观点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其次是观点指导,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老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应该有一个大方向的指引,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为归纳观点困难的学生提供参考。三是探究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最后是写作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论文。要求还应该具体,笼统的、放之四海皆可的作业要求,是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

作业要求应该反映题目设计的目的。老师设计作业不是随意的,要体现教学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小论文是综合性作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学习方法,根据一定的写作规范来完成作业。作业要求很有目的性地指出老师希望学生思考的知识点

以及运用的探究方法,对学生的历史习得是很有帮助的。历史习作除了让学生思考某个知识点或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拓展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不能仅限于一次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美国历史作业的要求非常具体,指导性很强。特别是写作要求,包括字数要求,引言段写作方法,文章主体写作方法,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论从史出的严谨的科学探究观念,甚至对每本书引用次数做了规定。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作的指导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三、评价原则:多元化、有效性、肯定性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不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写作,重点并不在要求学生得出成熟的结论,而是试图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怎样评价学生的小论文,同样重要。

评价注意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小论文的评价不仅是老师的工作,也需要学生的参与。老师的评价不能仅仅给个优、良、中、差就完事,而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尽量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明显错误进行指正,对优点进行肯定,不仅看到结果,也关注探究过程中的得失。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在评价环节也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多元的。老师可以利用SOLO分层评价法、PTA量表评价法等,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价。

评价要及时,有效。作业的反馈环节要及时有效,历史小论文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归类、总结;对作业结果要作出合理恰当的评判,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画出其中表达准确而生动的语句,在旁边批语表扬;也可以在最后写上总批语,表扬肯定其突出之处,婉言指出其不足之处。建议最好是开一堂总结课,采取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让学生继续讨论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

评价时注意历史小论文与历史专业论文的区别,多多鼓励学生,给学生适当正面肯定的反馈。中学生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欠缺,运用也生疏,所以老师的要求不应太高。只要是以正确的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于赞美,容易导致学生“飘飘然”。(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2.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郑连生.浅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J].历史教学问题,2000,01

[3] 曹家骜.怎样撰写历史小论文――兼谈上海高考卷中的材料分析论证题[J].历史教学,2003,12

[4] 张树生.历史小论文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0,09

[5] 杨文政,对历史新课程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09

[6] 李月琴.《近20年来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析第三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洪旗.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03

[8] 汪瀛.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3

[9] 张元超.由生态史教育说到如何写历史小论文[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06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一、认清题型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历史小论文正是议论文中的一种。

历史小论文题是近几年高考,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出现频率很高的题型之一。高考中的历史小论文一般是通过对某段给定的材料谈谈个人的观点看法,从而考查学生论由史出、史论结合的批判、分析能力,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导向。当然,它的命题特点也是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方向,以论由史出、史论结合为答题的原则,以开放性的答题形式,对学生的历史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历史小论文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

自从2001年在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中首次出现小论文题型之后,其有效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以考促教”、促进自主学习、引领教学改革、助推课程改革及其保持试题必要的区分度等考查功能的优势逐渐更多地被考试命题者所认同,并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试题的必选题型。然而,对于该题型,学生们的答题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认识的不够重视,更有对该类题型缺乏应有的理性分析而导致针对性复习举措的无力、低效使然。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我认为历史教师必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型的考查意义及其命题特点与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二、日常训练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历史小论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另一种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正常来说,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水平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水平,与大学历史专业课考试题型接近,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挑战度。

历史小论文写作既要符合写“论文”的正常要求,又要体现“历史”的固有特点。所谓“正常要求”,就是要具备小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所谓“历史特点”,即要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点要尊重史实,它是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判断;论据要务实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料;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

在日常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小论文的写作,就像语文作文的写作一样,把它当成长期性的一个学习任务来完成,让学生熟悉这一题型,在规范化的训练之后,能够有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中肯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教学生写历史论文,要让学生能透过历史事物的现象看到历史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质。比如评价秦始皇,我会首先让学生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有人评价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北筑长城,南凿灵渠,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所以,秦始皇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功劳盖世,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时,陕西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举世闻名,你怎么看待这一浩大工程?为什么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大秦帝国到了二世就亡国了,他的目的为什么没有实现……由上述问题,你怎样评价秦始皇这个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分析使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历史发展自有其所属的客观规律,秦始皇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样,学生写起论文来就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三、解题技巧

笔者将以江苏2011 年高考历史卷真题为例,来分析在实战过程中如何快速理清题意,做出答案。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氛围里,时间紧张,草草阅读题目但不能充分理解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很多时候,因为题干中的论点也不是很充分,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先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哪些可以作为“关键词”呢?大体上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反映了材料的意思和要旨的词语可以作为材料的“关键词”。其次要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堆砌论据,安排结构。正常来说,高考试题中小议论文的材料应该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切入的角度可能比较新颖。但对我们学生而言,都不会陌生到没有话写,否则也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考试 历史写作

有位老师曾这样总结:“中学历史教学不是历史研究,是以历史知识为教学载体的对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的培育。”笔者很赞同这个观点,换言之,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传播一种于己、于人、于社会、于世界的正能量。这一点与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谓契合完美。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看起来颇为崇高的目的呢?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所学校、每位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贯彻新的课程理念,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的出现,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然而太多新课改历史课堂都是采取让学生“讨论”和“说”的方式,看似热闹,实则很多课堂活动都流于形式。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写”呢?让学生静下心写,在安静的环境下更有助于学生思考的深入和思维的清晰,而且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写,这强迫教师压缩自己的讲解时间,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历史写作这块究竟该怎样操作,学生距离参加全国性的历史写作大赛有多远呢,下面与各位同仁作探讨。

首先要说的是历史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文学作品无论风格、题材怎样,它都可以有太多虚构、加工、夸张、想象的因素,而历史写作,无论是论文还是非论文则必须做到尊重事实、态度严谨,无限度地接近、再现真实。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文学作品可以无病,但是历史写作必须体现思维与智慧、逻辑与严密。在历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文采飞扬,却没有实质内容,更别提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思路开阔,语言严谨。

应试历史论文的写作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审题,确定论文观点,不能模糊,尽量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观点;(2)确立标题,要新颖,简洁,对所写文章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3)组织材料,充分使用自己熟知的、真实的、准确的材料,要精,注意和所给材料有相似之处;(4)提笔撰写,要史论结合,使用历史术语,避免个人情绪化的语言,层次分明,字迹工整。

其次,应该看到仅仅为了考试而让学生写作,此乃目光短浅之表现。学生历史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历史学习和历史考试而言更起到“反哺”的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考虑文章的“新”和“奇”,这就要求他们有创意,创意的挖掘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更多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课本上单薄的历史脉络变成了厚重的历史空间.

关于论文写作,前面提到了几点,但具体针对的是应试历史小论文,下面要谈的是平日教学里的论文写作。

教师要尽量选用恰当的史料,少而精,但是不能回避难点,比如部分理论性太强,就不让学生写,这肯定不行。笔者在上学期讲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时,就引导学生围绕“土地”问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当时是印发一些史料,范围给的比较宽泛,就实际效果看,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文章标题太大,而文章内容太单薄,很难做到史论结合。但是,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有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进行提纲挈领的阐述,也有的学生则是思考了当下的农村土地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历史的非论文写作,也要分清情况,比如对乡土历史和家族历史的撰写,这就不能有任何虚构的成分,但是也不排除有抒情的段落和心灵的感悟、个人观点、家族历史和乡土历史相关文章的撰写,还是不要干巴巴地好,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叙述,最好能生动起来,这样写者爱写,读者爱读,这样才是有血有肉的历史。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历史;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材料的多样性、设问的开放性,为学生多角度思维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的分析与认识问题,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加强材料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辩证性。

一、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教育部颁布的新文件中指出,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将参与全国1卷的统一命题行列中,这意味着福建省的高考历史命题方向和特点将发生改变,全国性的统一试题编制将更多的突出统一性的教育教学特点,而对于以福建省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历史事件的为主进行命题的方向将发生一定的改变,历史高考试题将朝着开放化、广泛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综合性、开放性的命题将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发挥空间。何为开放性试题?对此见解大有不同,没有统一的界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

2.有多种正确答案的是开放试题。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时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a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

3.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也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根据上述看点,所谓开放性试题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提出的开放性特点。开放性试题都是材料题,给出一些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以解读、论证、提炼主题、划分阶段等多种形式灵活设问。增加了学生答题的自由度,体现可选择性。

2.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特点。回答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和解答问题,要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考生还必须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完整的回答这类问题。

3.答案的开放性特点。答案的不唯一是开放性试题的突出特点。一般这类问题都会给出两到三个参考答案,也允许考生在参考答案范围外作答,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得到一定的分数。现如今的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正在不断创新,日趋稳定。知识覆盖范围广,设问具有开放性,解题要求具体明确,体现学科能力。答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开放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二、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类型

1.观点例证型。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后人对其的评价是很难统一的,因为历史事件本身就有其复杂性特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会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不同的重点进行评价,因此,高考历史试题的编制考虑到这一点,通常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并要求学生从某个具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证。对于此类试题的回答得分高低也具有主观性,一般和学生的论证逻辑、历史基本知识、观点的新颖独到等相关联。

2.自主探究型。新的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学生历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力求实现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能里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考中历史试题十分注重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能力的考察,要求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体验型。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它是过去出现和发生的人和事,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群以及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环境中,因此,历史事件体现的是图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某个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时间,尤其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这中角色体验型的历史命题,也是具有较大开放性试题,学生需要设身处地,掌握大背景下的历史知识,能够对于学生的综合历史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有效考察。

4.聚焦时事型。关注历史,也要关注现在,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于时事的考察从未动摇过,这是因为学习和研究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更好的进行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事也体现了了历史的与时俱进。

5.历史论文型。历史论文型试题属于高考历史中对于学生综合历史能力考查的开放性试题,一般是给学生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历史材料进行自主分析,可以使对于材料的理解、感想、认识等,给予学生历史观点创新的空间。

三、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历史高考中的开放性命题一直是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部分,虽然这一命题模式经过不断改革和变化,但是这一命题模式对于学生的考察目标依然明确,仍然是对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调用能力的考察。掌握了高考历史的基本命题方向,要适应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几点历史教学:

1.注重历史知识的基础和系统性。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考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但是这和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和知识系统构建并不相违背。对于历史知识的基础和系统性教学依然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把握开放性方向,兼顾历史时间和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和开放性,关注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了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元素。另外,要关注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套有效的历史知识框架和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练好基本功,为快速答题和有效论证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复现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传统的历史教学形式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降低,枯燥的课本可黑白照片更让历史课显得毫无光彩,其实,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是比较激动人心、甚至是有趣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实现历史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某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实现对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心理,对于高考开放性试题中的角色体验型试题的考察也是一种锻炼,学生想学、爱学,能够发挥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高考开放性历史命题,就是要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考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需要掌握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分析人物经历和心理变化,这其中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考虑,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分析,最终得到一个较有说服力的答案。开放性试题的论证不一定要求对于历史事件的全面解析,但是,分析语言的逻辑性、论证的准确性、观点的独到性等缺失评分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多的选择评价和分析角度,实现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深刻解析。

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发散性思维。应对历史高考的开放性试题方向,不仅需要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扎实打好基础,为适应高考开放性历史试题奠定牢固的基础。因为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不是过于刻板,不过分追求答案的统一化,而是要学生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评价,这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锻炼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和多角度思考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适应高考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和方向,更有助于他们在高考中获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下,高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历史材料使用和科学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分析,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辩证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继红.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分析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教育探索,2014

[2]吴素弘.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2004-2009),2009

[3]严凤成.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3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孝、高考的就学,其它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

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

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地要示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孝、高考的就学,其它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地要示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7篇

中教网>>教育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数学论文|德育论文|英语论文|物理论文|化学论文政治论文|生物论文|历史论文|地理论文|自然论文|音乐论文|体育论文|美术论文|毕业论文

中教网>>教育论文>>德育论文>>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2005年10月22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钱的作用和功能在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是不能低估的。钱是社会财富积累的象征,是人民富裕程度的标尺,也是贫富的依据。我国人民经过十七年的改革开放,绝大多数生活达到温饱型,现在正向小康型迈进。

人民币的五大功能不能低估。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些功能会更强化,更具有神明的魅力。这应该看作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钱多了,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但不要忘记钱同世间万物一样,不无二重性。有人把它比做双刃剑、两面斧,是恰当的。钱的正面效应我们要承认,但其负面效应仍然不能忽视。钱本身是不分美丑善恶的,然而,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如何赚钱,如何用钱,却有美丑善恶之分。不管我国古代的鲁褒也好,外国的莎士比亚也罢,他们对金钱绘声绘色地给予贬斥和诅咒,都不能否定金钱的神明魅力。还是马克思伟大,他既肯定了金钱所显示的神明作用,又批判了金钱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丑恶。的确如此,钱的负面效应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且不说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裸的金钱关系外,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就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金钱走向腐化,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中不难看出,钱的腐蚀性、危害性,贪钱者必自毁,终究会落得个可悲可耻的下常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时候,把金钱观当作切入点是非常正确的。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该使学生懂得: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勤劳致富是光荣的,合法的。金钱是财富积累的重要标志。致富必然要掌握一定的金钱,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提倡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理合法。非法牟取暴利,我们是坚决反对的。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有亿万富翁。只要他们是勤劳致富、合法经营,我们双手赞同,也应该为他们写赞美词或颂歌。但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例如有,巧取豪夺;利用职权,鲸吞巨款;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走穴演出,唯钱是图等等,是违法的,是缺德的。

二、君子惜财,用之有度。现在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人数日益增加,只要是“取之有道”的,国家是认可的,人民是赞许的。因为他们创业经过了艰辛,也付出了代价。现在的问题是有了钱怎么办,怎么花?有的人手里有了钱,大吃大喝,大玩大乐,大置大买。这是颓废、腐朽、末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我们提倡“君子惜财,用之有度”。什么叫度?就是适度。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什么事情总需要有个度,超过了度,就可以发生质变,就可能走向反面。

三、君子舍财,施之有众。邓小平同志讲得很透彻: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先富起来的人们应帮助未富起来的人们,目的在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舍财帮贫穷,让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有不少的人有了钱,心里装着大众,有的办学校,办医院;有的办幼儿园、敬老院;有的捐款“希望工程”;有的架桥修路,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等等。这些人自己富了,并没有忘记人民大众,他们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情怀,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精神为目标,舍财为众,为民效尤,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最生动的体现。我们崇尚“君子舍财,施之有众”的伟大情怀,坚决反对“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8篇

小论文撰写曾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随着文科综合考试的推广,历史小论文撰写也淡出了中学老师的视线。本人认为在强调教育创新的今天,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乐学。下面就谈一谈历史小论文教学的意义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各位同仁斧正。

一、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撰写小论文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论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第二,它是体验的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能取得更多的收获。第三,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而不局限于历史学科,这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论争答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撰写小论文是研究式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知识、提高认识和锻炼能力。现代中学生理应掌握这种学习方式。 (二)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进行情感意志的体验,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水平。学习者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的形成。撰写历史小论文还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扩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并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条件。” (三)小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历史课的灵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定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这些活动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论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论文的写作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这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注意历史小论文与专业论文的区别,不能把历史小论文等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历史专业论文的撰写者主要是历史研究者、史学专家、大学生等,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基本功底,对论文的专业性要求很强。而历史小论文所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差,所以我们不能用专业论文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只要能以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述清楚即可”,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求过高过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历史资料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在撰写小论文的各个阶段,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活动,不能过分约束他们的行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中学生开始难于把握,所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二要指导分析讨论,教会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要指导撰写小论文,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既要适时组织学生的搜集、分析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又要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不管采取什么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学生实现更高学习层次的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 4、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肯定表扬立意新颖的小论文;指出并质疑观点论据分析有误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给学生讨论辨析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如分析指导时,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嫌麻烦减少学生的活动,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撰写历史小论文在于激发、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养成独立观察、判断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林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J)

(2)吕伟英 浅谈在新课改环境下创设历史情境,激活探究思维,历史教学经验交流(M)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9篇

在高三冲刺阶段,每个人都想掌握高效实用的复习要领和考试技巧。让我们看看蒋方舟是如何做的——

语文阅读要搞清出题人在想什么

清晨哇哇念语文课文的事情,从来不曾发生在蒋方舟的生活里。每学期语文课本刚刚发下来,蒋方舟会抢在老师讲课之前,花一两天时间,把所有课文看一遍。看完了,她还找人讨论:哪个作家很好,哪个作家很“烂”。蒋方舟非常注重自己的赏析和判断,不被所谓“标准”限制。如果发现某个作家有价值,即使课本上只是简单引用了一句,蒋方舟都会找来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凭借大量的阅读、独特的鉴赏能力和充分的领悟灵感,在武汉市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中,她还获得过一等奖。

蒋方舟说:“考语文很简单,你一定要搞明白那个出题的人在想什么。”有时考完试,和同学一起讨论时,她还一边“骂试题”一边推论:“出题这人,起码50岁以上,‘’过来人,喜欢看《读者》”“出题的这个人,是女的,小资情调”“出题的这个人,恐怕只看余秋雨”。

对于“如果鲁迅来参加高考,也不会及格”的说法,蒋方舟不同意,她说:“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靠蛮干,数学从50多分提到143分

高中分文理班前,蒋方舟的数学只能考50多分,那时侯的她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

分班的时候,蒋方舟非常担心,怕没有老师肯要她。惶恐中,她想到了汪义芳老师。刚上高中的时候,面对众多的选修课,蒋方舟不知道选什么好,是汪义芳老师托人告诉蒋方舟,让她去听自己的文学鉴赏讲座。蒋方舟这才知道,上选修课的老师,课讲得那么好,简直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分班的时候,蒋方舟在汪老师班级门口等了好久,等到汪老师出来,她就迎上去说:“我是蒋方舟,我想到您班上。我除了数学不好,其他科还可以。”汪老师查看了她的成绩,确实不怎么好,但还是很大度地接收了她,而且让蒋方舟做了班长。

因为老师的一句“爱不爱学习,就看爱不爱做题”,蒋方舟由从来不做数学题变为“狂做”数学题。对于数学,蒋方舟不相信除了做题外还有更好的方法。她说:“我学数学,靠的是蛮干。”

文理分班后,数学难度降低,蒋方舟终于在半年内,将数学从原来的50多分提高到了143分,成绩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第8名。高考时,她的数学考了131分。

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

在蒋方舟所就读的高中,老师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做的作业,比老师布置得还多。一开始,蒋方舟做完习题后喜欢去翻书后的答案,后来发现这样效率极低,就克制了。她说:“我向来不相信跟人讨论作业题能讨论出个什么。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是蒋方舟应付考试的一大秘诀。引用日本校园剧《龙樱》中的台词——“考试就是对话”,她说:“应该是三方的对话:跟出题的人对话,跟写文章的人对话,跟改卷的人对话。”

“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骗自己或者骗老师的学习方法——比如抄作业、赶作业、抄写课文、大声背书等等,只要自己意识到是低效率的,我就绝对不会做。”蒋方舟说。

蒋方舟说,高考是另一种竞技体育,只承认成绩。既然参与了这个竞技,就要认可它的规则。“我是特殊的学生,给自己争取了不少时间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一直比较清醒,在课业上保持不紧不慢的速度,不求最好,只要还在第一梯队,就有冲刺成功的机会。”蒋方舟说,“整个中学阶段,我想,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

揭秘2:蒋方舟的作文技巧

如何写好作文,特别是在高度紧张的考场内短时间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想必是让很多同学头疼不已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蒋方舟的对策——

蒋方舟认为:“高考作文是一个很扑朔迷离的东西。有的时候说要标新立异,有的时候说要中规中矩,有的时候阳刚大气如男,有的时候又柔美似水如女,最后已经把我弄得非男非女,成东方不败了。有时我在考虑评卷人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想要我规矩一点还是创新一点。”

高考前,到四月份以后,蒋方舟的作文已经到达一个巅峰了,老师对她唯一的评论是说:“你作文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的字的好坏。”

蒋方舟平常训练的时候分数很高,一部分并不是源于作文训练技术有多高,而是缘于她对人情世故的体察。比如因为平常都是自己的老师改卷子,蒋方舟就会知道老师的口味和爱好,她会投其所好,所以她拿的分都是很“鸡贼”的高分。蒋方舟说:“我的高分都是‘鸡贼’取得的。我觉得好作文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好作文,只有好文章。我觉得一个好的文章既可以登在杂志上,也可以登在报纸上,也可以登在网上,也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世界上不存在单有好作文的物种。”

特别访谈1:蒋方舟的高考路

:你是怎么想到参加清华自主招生的?

蒋方舟:因为有降分的优惠。自主招生的信息早就口耳相传了,我们班近60人,有十几个人都报名参加了。我们学校算是湖北省的窗口学校,很漫画的那种,大家都还挺深藏不露的,要不就是钢琴十级,要不就是长跑一级运动员,这些特长都可以报名参加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核。

走这条路可以学校推荐也可自荐,校荐通过的机会大一些。但我报的是清华,还是文科,名额很少,我不想占用学校的有限名额,就选择了自荐。

:自主招生要经过申请、初审、笔试、面试、高考几道门槛。过程顺利吗?

蒋方舟:我一开始就特别认真地对待这个事情。申请的材料做得特别隆重,除了我出过的九本书以外,还装订了一本自我介绍,弄得就跟杂志似的,我自己都不敢多看,太花里胡哨了。因为专门找印菜谱的地方做的,感觉像色彩艳丽的一道菜。封面是我的大照片,仿照时尚杂志那样的造型。里面有我发表的专栏文章,社会活动的奖状,学校成绩单,在班上的发言,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我很用心,我觉得学校看到也应该知道我的诚意。

:笔试感觉如何?和高考差别大吗?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三一轮复习;教材文本解读;有效教学

高考改革是必然的,但本人认为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材料的新颖都体现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中。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复习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尤其是一轮复习。所谓“解读”能力,即培养学生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的能力,而教材便是最科学、直接、严谨的资料,故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尝试通过教材文本解读构建有效复习。

一、实践研究之缘起

1.基于课标要求的目标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此表述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用“扩大掌握”“深入了解”等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的要求。在高考模拟或真题中呈现回归课本、材料题客观题化等现象,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要求的体现。

2.基于高考考查的倾向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落实基础,重在理解”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史料信息解读能力。命题创设题干情境如历史论文关键词、古代牛耕图、古诗、理学家辩论、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性学习搜集的史料、学科术语、孙中山言论、中国外交史相关简表、中东战争形势图、通货膨胀示意图、历史文献材料、文化遗产图片等,都最终考查史料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3.基于现实教学的不足性

回归课本,回归史实,回归基础的要求往往被广大一线教师误解:(1)在高三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目标下,教学过程便是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了,而学生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应付的现象比比皆是,只会照搬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缺乏基本的史料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2)高三历史教师认识到解读能力的重要性,于是将与课堂复习内容有关的资料通通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如,笔者在一次教学交流中,一位高三教师在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卓尔不群的雅典》时,汇集了大量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下面简略展示:

[案例1]设计一:用相关图片让学生理解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

设计二:用以下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梭伦改革的影响。

设计三: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

设计四:用“帕帕迪的政治生活”中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案例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设计五:实战演练,因教学辅助资料中10~12年高考试题已有涉及,故课堂上安排2009年上海卷4、2008年海南单科、2008年广东单科、2009年江苏卷13、2008年宁夏文综、2009年安徽卷17,共六题高考真题进行训练。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难看出教师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但从课堂现场来看,学生是忙乱的,并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课堂实效来看,知识脉络不清晰,与书本整个知识结构脱节。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为此,我们总会在教材文本之外寻找一些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的资料。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事实证明好的课外资料确能点亮历史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教材文本与课外资料的主次关系,不能本末颠倒。

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材料不就在我们身边吗?――教材。教材就是教学最好的材料,它既是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注重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理解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

二、实践研究之尝试

基于现实与目标要求,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即通过教材文本解读的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材料解读能力。如何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章标题―节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几个步骤展开。以正在进行的复习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2]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

解读之一 ――章标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现代”与“对外关系”进行解读,将标题解读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指导下的外交活动,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外交?什么因素影响外交?新中国的外交各阶段的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外交成就?步步紧扣构建专题框架结构,梳理整个专题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读之二――节标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解读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及不结盟政策指导下的多边外交,使学生在展开内容复习前首先明确具体学习目标,即这节内容是现代中国哪个时期的什么外交政策和成就。

解读之三――框标题:“外交政策的调整”解读为新时期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不结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两框解读为开展以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学生通过解读每一框的内容,将散落在整节内容各处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某一种联系思维如并列、因果、总分关系等。

解读之四――内容:通过1984年邓小平讲话解读什么是不结盟?通过教材第96页“中国队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解读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指全面参与联合国主要机构和参加联合国各种重要会议及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内容解读为参加和组织区域性组织即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落实基础

知识。

整个解读过程结构紧密,内容完整,思维逻辑性强,且每一步的推进学生是知识的生成者,教师只是通过设问加以引导。

[案例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解读之一――章标题:设计思考:教材提到的“古代希腊、罗马”具体指哪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古希腊、罗马又给世界创造了什么政治文明?由此将专题六的标题解读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体系。梳理专题内容即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及代表;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

解读之二――节标题:《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解读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将标题化繁为简。

解读之三――框标题:“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三个标题用了比较文学的用词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条件的海洋自然条件、城邦社会条件及公民素质条件。而且“蔚蓝色”“充满活力”“珍惜自由”三个用语都体现了每个条件的特点,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如将其解读为“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公民素质和权利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保障”,学生较易接受。

解读之四――内容:第一框内容解读,理解“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设问:根据教材102页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分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第二框内容解读,理解“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设问:什么是城邦?城邦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引导学生概括第二框内容,并理解城邦与民族政治之间的关联。第三框内容解读,理解“公民素质和权利为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专题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熟悉度低,但通过文本的解读就变得简单,且解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理解思维能力。立足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注重考点基础知识的梳理,又注重学生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既致力于粗线条专题框架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把握,又能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三、基于实践的反思

教材文本解读活动是一种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建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学生来说,解读每个文本(专题题目、课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等)都是一种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高三一轮复习中加强教材文本解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并生成某种共识,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1.剖析专题,明确文本主题

上一篇:中外历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