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概况及意义

时间:2022-08-28 10:43:29

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概况及意义

内容摘要:家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一个重要母题,考察现代家族题材类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写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及艺术缺陷。有利于读者正确看待民族化,增强民族自强信念振兴民族精神。

关键词:家族意识 文化选择 集体无意识

从十七世纪上半叶《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家族小说诞生之日起,优秀的家族小说就层出不穷。20世纪上半页,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族小说的第一个繁荣期。在整个现代文学三十年期间,富有家族意味的小说不断涌现,历史感和文化感都非常厚重。从数量看,这一时期家族小说的篇目远远超过之前历代家族小说篇目数量总和,即使和八九十年代以《红高粱家族》、《白鹿原》等作品为标志的家族小说的第二次繁荣期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质量看,现代家族小说形象鲜明,类型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仅能通过某一家族的兴衰成败和人物的命运浮沉来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整个文化的变迁。而且家族文学文本中文化冲突的营造,更成了呈现、阐释作家特定时段文化取向的视角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此项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文学意义与社会意义。

一.国内研究概况

从五四以来对家庭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的热点,但近两年有降温的趋势,似乎这个话题在社会学研究中已经很难开出新的范式了。而从近几年的文学史研究看来,有关家庭问题的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很少能找到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虽然也有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与家族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但他们主要是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中国家族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很少触及到家族文化。作家与文学作品长于文本分析,但在理论方面相对的薄弱,而且不够系统。研究状况大致如下:

一.二十世纪80年代前,几乎不涉及现代家族小说的研究。

关于家族的研究,历来在史学领域格外受重视,内容涉及史料梳理、典章制度、家族结构等多个方面。而对家族小说这样一种文学文本的研究进行得较晚些,最早将小说与家族关系的研究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来的是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1977),但此书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著作,实质更接近于社会学随笔。但是这也称得上拓展了家族小说研究的新途径,有开这一领域的风气之先的意味。

(二).二十世纪80年代后,现代家族小说的研究热闹非凡,成果突出。

1980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文化热,对现代家族小说进行整体式探讨也成了研究者们的学术自觉。李玉臣、许祖华、李永东等学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族小说的论文。对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话语解码、生成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其中鲁迅小说家族意识研究14篇;张爱玲小说家族意识研究16篇;巴金小说家族意识研究10篇;林语堂小说家族意识研究5篇。这些足见学者们对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研究的重视。他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决定了中国家族小说的繁荣昌盛,也决定了家族小说相比于其他小说而言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从具体研究看,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较多,涉及文化研究的却很少。

1.从研究专著看:有曹书文的《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杨经建的《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梁晓萍的《明清家族小说的文化与叙事》、楚爱华的《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刘卫东的《被家叙述的国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研究》等。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从个案研究着手的,有从家族文化的大背景研究家族小说的传承流变的,既展现了宏观剖析,又显示了微观缕析。这些研究方法都是值得借鉴推崇的,但他们主要是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中国家族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大多长于文本分析,且均为个案简析,零星散乱,不成体系;对家族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特征缺少深入系统的探究。提及的篇目相当有限,而且不够系统,不够深入。

2.从单篇论文看:涉及家族小说中文化研究的也很少。赵园的《现代小说中宗法封建性家庭的形象与知识分子的几个精神侧面》、谢伟民的《文化转型期的悲剧人格――论现代长子形象的悲剧性及悲剧意义》已触及到家族文化的有关课题。此后又有张伟忠的《现代家族小说逆子形象论》、李金涛的《巴金的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严家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家族制度》等论文对家族文化的复杂意蕴以及作家的矛盾心态的研究探索。董锋、张英魁的《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杨爱芹的《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焦母与曹七巧合论》、赵德利的《女神与女巫:女性偶像的雕塑与颠覆――20世纪家族小说人物论之二》等或从女性作家的主体身份着手研究,或从经典文本进行比较解读。

二.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的意义

虽然家族小说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整个研究领域目前对家族小说研究的维度比较单一,基本限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者以作家的生平为评论逻辑起点,以揭批家族罪恶、弘扬反叛主题为旨归。但从文化原型、创作母题的角度研究家族小说,从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中破译文本的文化意蕴,对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作整体关照的学术成果尚无。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文学意义。

(一).通过对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的研究来看二十世纪中国文艺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心理结构,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发展的关系。进而来探讨中国现代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从而更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禁锢之深,以及处身于这个原型结构中的个体从传统文化、家庭中彻底背叛、出走之艰难。

(二).对于已经跨入新世纪门槛的当下中国文学来说,传统与现代是一个越来越具有焦点意义的文化问题,对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的重新定位,则是现代人解决危机最普遍也最切身的途径。从时空维度上讲,就是保持自我在时间、历史、传统和社会中的“深度”。从空间维度上来讲,就是寻找“在家感”、“重建本土感”。这样的研究必然也是非常富有现实意义的。可以引导我们从古典中寻找现代文化之根,使文学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本项目通过对现代家族小说中作家的家族意识的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重视与研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日益丰富起来。以期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金项目:该文系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研究》(09SB08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四川大学研究生)

上一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