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时间:2022-09-22 05:15:47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内容摘要:与学生谈话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怎样才能掌握其中的诀窍,使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富有成效,对真正起到启迪心智和触动心灵的作用,是一门非常值得探究的艺术。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沟通 艺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是一门艺术,是很有技巧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要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就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一.谈话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即谈话具有明确的目的,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能针对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因境施教,这是谈话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谈话前,教师必须先“备”好课,明确谈话主题和教育目的,防止谈话漫无边际,使学生无法全面正确地领会教育的意图,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的效果。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确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学生由于年龄、个性心理的不同,其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其受话的心理反应。如性格好强而且熟练于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异常丰富的学生,对刺激其自尊心的话就会非常反感;父母离异的学生,往往比较孤僻、敏感、偏激。有些学生缺乏敏感和热情,上进心也不太强,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想通过让他们有太大的改观太大的作为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与之谈话时更多地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治以爱;而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遵规守纪,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不足之处是胆子小,循规蹈矩,缺乏闯劲,就需要教师从个体素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强调个性素养和创新教育的统一性。

三.谈话时要根据不同事件的内容和性质,确定不同的谈话方式。同时谈话要因事论事,不可随意扩大、缩小和迁移,以免引起学生不良情绪的对抗。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同样的事情,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

四.谈话时,我们选择合适的环境,谈话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办公室特定的环境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对一般学生,谈话效果是好的;课外场地这种环境就会使学生精神轻松,谈话随意,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尤其对那些腼腆、内向、胆小的学生,会收到更好效果;在心理咨询室谈话,学生会相对比较放松,对于那些需要做细致工作的学生,在宿舍谈话,易使学生认真思索,理解且接受谈话内容。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确定是否要谈话及如何谈话。

五.谈话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谈话方式,或语重心长,或激情高昂,或低沉婉转,或严肃活泼、宽严相济,或“趁热打铁”,或适可而止。因此我们可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心理感受,防止自我为中心,主观臆断。

六.谈话要注意时机。谈话活动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语言教育的基本策略。在进行谈话活动中要注意把握日常生活活动,挖掘随机性谈话契机。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动物、图书、植物等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使他们更愿意去交谈、去思考,去探索。因此,善于发现和创造谈话的有利时机,学生会更易于接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七.要注意克制情绪冲动。我们与学生谈话,最忌感情冲动。有的教师“火气”一上来,便让“火气”冲昏了理智。失去“章法”和“策略”,不仅口不择言,而且可能做出辱骂、殴打学生等过激的行为,企图通过“高压”强迫学生“就范”。这样的谈话,非但学生不会接受,反而会造成对立情绪,增大教育难度。

教师与学生成功的沟通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艺术。如果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这门艺术,那么它对学生的教育与健康成长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长白山第二高中)

上一篇:珍惜“上帝”所赐予的一切 下一篇: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概况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