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曲表演艺术探究

时间:2022-08-27 09:21:33

现代戏曲表演艺术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在继承发扬的过程中,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人物造型、表演方式以及舞台等)。而现代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从根本上发挥戏曲的艺术魅力,则成为现代戏曲演员至今仍在探讨的问题。在此,本文对现代戏曲表演的相关艺术,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现代戏曲;表演艺术;体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60-0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戏曲在日常演出时,如何能从根本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则成为戏曲演员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而戏曲表演艺术的存在,不仅是戏曲表演的根本前提,同时还是戏曲表演质量的真实反映,因而在整个戏曲表演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从人物创新、舞台创新、表演形式创新以及戏曲演唱等几个方面,针对现代戏曲的表演艺术,做以下简单论述。

一、现代戏曲表演

随着社会的进步,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而戏曲的现代性转型并不仅仅是指戏曲传播了某些现代性的观念和内容。戏曲确实可以具有传播现代思想的功能,民国初期,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许多剧作者以民族独立以及民族解放为题材创作戏曲剧本,期翼通过戏曲为载体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现代思想观念,尽管如此,但是这些作品从艺术形态来说,都并没有真正获得意义上的现代性转型。探讨艺术的现代性转型,要着眼于艺术的本体而非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要着眼于艺术与民众的关系,而不是只看这门艺术表达了什么或创作者主观上想表达什么,正如四川大邑的地主庄园的泥塑作品《收租院》,虽然表现的是特定时期的所谓阶级斗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作品本身伟大的艺术创新与成就。所谓戏曲的现代性转型,更不是指在戏曲舞台上的比如舞台上灯光等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与变化,尤其是数字控制的灯光、机械装置的运用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技术手段,但它们与实际美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无关。

现代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将古典的人物形象融入进去,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将人物的内心思想深刻的表现出来,因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现代戏曲表演,不仅创新了戏曲的表演形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力,使戏曲在表现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深入人心。

二、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技巧

(一)“技”与“巧”

我国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规范的服装设备、唯美的舞台设计,为戏曲表演的成功奠定了结实的基础。而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不仅要掌握表演中的角色“唱词”,同时还要掌握其中的动作,以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唱词与动作充分的相结合。此外,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舞台氛围以及以及周围的音乐背景,都为戏曲表演增强了表演氛围。而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被这种表演氛围深深的吸引。而在戏曲的艺术表演技巧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技”则是指戏曲演员在日常表演中所拥有的技能与技法,换而言之,即我们日常说的“基本功”,如:空翻、跳翻等。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只有拥有结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自身扮演的人物造型充分的表现出来。而这些“基本功”不仅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基本基础,同时还是戏曲演员刻苦练习的真实反映。因此,戏曲演员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吸引观众。

“巧”是指戏曲演员在日常表演中,能够“巧妙”的将自身掌握的“技”表现出来。“巧”在很大一部分体现出演员对戏曲的正确处理,同时演员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技能,通过相应的方式,将其“巧妙”的展现在舞台上。在戏曲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巧”不属于演员的基本功,然而演员的基本功则要通过相应的“技巧”表现出来。换而言之,“技巧”是戏曲演员对戏曲的理解,因而在其表演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技”与“巧”的关系

首先,戏曲演员在日常表演的过程中,除了对声音、扮相以及体型的要求外,关键在于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悟性。即演员的表现力与理解力,且两者缺一不可。有的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卖力”,且在日常练习中也很“刻苦”,但在舞台上观众就是不买账。其原因在于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只注重表演的形式,而无法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身心的融入到戏曲表演中。因此,就需要演员在戏曲表演中,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表演的角色,同时能够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以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融入到角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戏我合一”的境界。

其次,戏曲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只有将“基本功”练到位,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表演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老一辈艺术家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中,虞姬通过舞剑自刎的形式,将自己与项羽将至死不渝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梅兰芳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着自身对《霸王别姬》的理解,在舞剑的过程中,通过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将剑舞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在表演的过程中成为其表演的特色。而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相应的动作技巧感受到戏曲人物的内心思想。

三、现代戏曲表演艺术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观众的审美角度不同,因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创新表演形式,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人物的塑造要求表演有新的发展

在现代戏曲表演的过程中,新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曲表演的发展。而我国当代著名戏曲家张庚的《中国戏曲通史》中针对这一现象曾说过:“大武生、武老生、武花脸、刀马旦等行当及其表演技巧都是为表现生活中出现的新人物而创造出来的。”由此,在现代戏曲表演中,如何将这些人物表现出来,则成为现代戏曲家仍需探索的问题。然而在现代戏曲表演中,农民与市民最先出现在表演舞台上,而在其表演的过程中,工人、战士以及领袖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戏曲人物形象。因而在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表演的难度。

(二)日常生活融入现代戏曲表演中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戏曲在日常表演中,已经降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融入到戏曲表演中。由此,不仅能充分的反映出社会生活,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人们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反映出来。以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与观众达到一定的“心灵共识”。例如:在现代戏曲《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将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描写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观众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通过祥子这一主人公的命运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由此可见,在现代戏曲表演中,日常生活的融入,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戏曲的一大特色。

(三)戏曲音乐的创新

张庚先生在谈音乐的时候,特别提到唱腔,他认为:“搞现代戏还应当重视音乐、重视唱。”五六十年代但凡流传下来的现代戏曲都有几段脍炙人口的精典唱段。如果说《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洪湖赤卫队》的著名唱段是歌剧首创,那么《刘巧儿》、《小女婿》、《杨三姐告状》、《罗汉钱》、《朝阳沟》的精彩唱段则是戏曲所独创 几个革命现代京剧的唱段至今许多年龄大一点的人仍然能够随口哼唱。正是由于唱段在民间的流传,推动了现代戏曲在一个时期的普及。

(四)表演形式的创新

在现代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表演形式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首先,现代戏曲在原有的基础上,舞台布置不再以传统的情境设置为主,而是借用屏幕中的相关优势,将剧情中的背景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拥有真实感。其次,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也由原来的一味表演转变为“说”、“唱”、“动”等三者结合。由此,不仅从根本上塑造了戏曲中的主人公形象,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将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表现在观众面前。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在服饰、化妆以及演员的整体造型上都有所创新,因而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并由此受到观众的喜爱。

(五)对舞台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文化生活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广大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品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一桌二椅”,也厌倦了那些缺乏思想内含,无论什么戏只要是花园必有亭台楼阁,是公堂总有“肃静回避”牌的老套路、老样式,他们在看戏时不但要审剧情、品唱腔、论表演,还要看舞美。甚至有些“精刁”的观众不但要求舞美本身要美,更要看它如何来配合表演,如何与其它部门一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加之当今舞台设备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迅猛发展,开拓了艺术表现手段的新领域。因此,今天的戏曲无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无法回避地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当然这种变革应该是理性的、慎重的、探索性的。

传统惯用的表现手法、程式化的动作,凡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理念的东西被继续传承下来。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则及时地进行改良,斌予它新的诊释和生命,而舞台美术也正从它在戏曲艺术的从属被动的地位中找到了自己能动作用的一面,深深地挖掘着自己的潜力,发挥着自己对戏曲意境和落含的强大承载与表现功能,把舞美样式融进了戏剧发展中,使表演与舞美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以便创造出新的戏剧样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戏曲在日常表演的过程中,在结合着传统戏曲的同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现代戏曲能够更好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给焕然一新的感觉。此外,现代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离不开舞台、灯光的映衬,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日常生活的发展,因而在表现的过程中,需要演员能够结合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在戏曲表演中与人们的思想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柳以真.中国戏曲是极大限度地发挥演员人体力量的舞台艺术[J].中国戏剧,2003,(03).

[2]李玉莲.追溯原型――元明清小说戏剧的改编传播[J].北京社会科学,2000,(01).

[3]李杰明.从戏曲之“雅俗共赏”谈起――中国古典舞之核心参照系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4]贺星,王莹.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5]郑泽红.悲剧精神与新世纪的中国古典戏曲[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3) .

[6]詹俊芬.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7]王永才.舞台美术在戏曲现代戏上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8]张淼.云水柔情画洛神――舞剧《云水洛神》的舞台美术特色[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03).

[9]张君实.创造美的演出形式――戏曲舞台美术风格样式谈[J]. 剧影月报,2007,(03).

[10]姜明会.戏剧舞台上的流动风景――浅谈当代舞台美术功能的流变[J].大舞台,2005,(04).

上一篇: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 下一篇:韩国真人秀节目的模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