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27 08:47:48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学徒制是最早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大,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现代学徒制于是应运而生。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徒制 教学模式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7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培养出实践与理论知识并重的中职生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 现代学徒制出现的必然性

传统学徒制师徒之间关系密切,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徒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受制于无法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传统的学徒制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由此现代班级授课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应运而生。但班级授课模式常常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学生步入社会,实践技术普遍不行,因此需要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工。学校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密切结合,尽量多安排实践讲授,缩减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学必须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体现在:

1.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不少企业存在“用工荒”的问题,招聘不到学生。每年学校招聘会上总会出现一些用人单位席前鲜有问津的现象,甚至连一个学生都招不到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学生也普遍感觉对企业不了解,不知该将“绣球”投向何处。学校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选择与有合作意向的优质企业签订协议,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企业派优秀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校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企业也经常派专业人员到课堂进行实践讲授。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

2.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及定向培养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双师型”教师必须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及时将新理论、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准确、规范地向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演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给予准确、有效的指导。在校担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老师的普遍特点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增长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专业教师作为带队老师应当深入教学实践中,通过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既教学生又教老师。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形象地将实践经验运用到理论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三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教育的定位逐渐趋向于将学生培养成“技术工人”,中职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步改变。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总体目标就是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符合行业、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在这种需求下,教学的方式方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由于目前中职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以传统的在教室里老师板书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中职生来说接受的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因为接受不了这种教学模式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过去“灌输式”的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大直观教学力度,采用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加大直观教学的效果,如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过去枯燥的板书讲授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际讲授过程中经常给学生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教师最后进行讲解、答疑。

2.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第一,进行专业改革,突出实践教学。过去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技能训练的时间较短且安排不合理,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近几年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确定了专业学生的培养的基本技能目标,围绕所确定的目标设置课程模块。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有用人单位专业人才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开发适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项目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课程。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工学交替的方式,加大技能训练的课时量。在校的前两年以理论教学为主,定期到企业实训教学,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要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双元途径实现校企共育人才。

第二,实践环节实行多样化。中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学校通过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等方式,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加大实习产品与实际产品的结合力度,实践中产生的效益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内容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有成就感。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复杂的实训让学生很难掌握,会使学生失败过多而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在实践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让学生太容易做到而产生自满的情绪,又不能因困难太大丧失信心。另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开设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3.实行分层次教学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时学习习惯好成绩优异,更多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程度和兴趣的差异性,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每组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组都能完成各自的目标后再尝试完成其他组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1.加强校企合作的成功度是基础

在实行学校和企业双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企业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在校生进行培养,而毕业后学生是否愿意到校企合作企业就业,企业对学校教学的投入是否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是很多企业顾虑的问题。企业出于担心“为他人做嫁衣”的心态,往往只是让学生从事低端的工作,不让学生接触技术性的工作。如何打消企业的顾虑是学校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采取加强校企文化建设的方式可以增加校企合作的成功度。校企文化是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互磨合而形成的一种兼具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融合,校企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趋势。学校专门开辟空间建立校企文化长廊,宣扬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觉到合作企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提早适应企业环境。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定向培养学生,开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班级,班级学生毕业后只要愿意都可以到企业就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企业的认可。

2.建立好的机制是关键

学校站在决策层进行的统一规划,在有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下与企业建立学徒工组织机构,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奖励机制。组织机构成员由校领导、企业领导、专业教师组成。学校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共同保证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签订好学徒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为了更好地保障学徒制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学校制定表彰奖励机制,奖励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企业。部分合作企业在中职学校设立了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学业良好的学生能获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毕业后更加倾向于到企业就业,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实现了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宗鹏霞、姚鹏、陆德芳.校企“联姻”,共育技能型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翟吉林.以生为本,探索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新模式[J].教师,2011(35)

[3]施胜胜、张卫平.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2012(20)

上一篇:“导—做—评—拓”四步教学法在电工教学中的... 下一篇:浅谈高校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