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声”

时间:2022-08-26 01:13:0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市的中考试题的地方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但灵活性在逐渐上升.有关声学的中考试题在2010年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联系生活和社会,注重应用能力

物理是人们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在生产和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包括很多貌似很奇妙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解释.在中考试题中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能力的考题也很多.

例1(武汉)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的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图中是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列车是声源,隔音屏是建在人和声源之间的遮蔽物,作用在于阻断声音的传播途径,所以选B.

点评本题是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探究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验在社会生活、生产建设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事热点

新课改下的中考物理试题,会与当前发生的、引人注意的各种事件相互结合,考查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2010年江苏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传播声音的介质、健全的人耳.天文常识早就告诉我们月球表面是真空,所以“无声的撞击”是因为真空里没有传声介质,不能形成声波.

答案: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在命题中将已学的知识内容巧妙的与一件重大时事联系起来,做到了学以致用,充分的体现了将物理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互结合,通过这种问题的解答,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强调实验探究,注重创新意识

物理研究的基础是实验.现代物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读出结论.因此,考查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中考试卷上.

例3(盐城)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卡片对木梳的快拨和慢拨是改变了齿的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改变了声源震动的频率,故而这是在验证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所以选A.

点评本题选材于课本上介绍给学生活动的一个实验,通过一个简单操作探究音调和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实验的生活化、低成本的特征.

4. 注重信息获得能力,考查分析能力

中考试题背景信息大幅增加,更有试题加入了插图和诗文,这虽然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但也对学生的信息获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能在大量的信息中,有效的、快速的获得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4(南昌)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解析从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各种发声物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音色却是多姿多彩.

答案:振动音色

点评本题中有大量的信息,并配有图片,学生需要将一些干扰信息一一剔除,诸如对景德镇瓷器的溢美之词等,排除干扰之后,筛选出有效信息,与已学知识相互结合解决问题.

5. 强调实际应用、不苛求精确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物理量只要求粗略测算.因此,粗略测量和估算能力也常常被要求应用于中考解题中,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现象.

例5(2006年安徽省)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在忽略光的传播时间的基础上,可以用速度公式,计算出闪电到人的大致距离。

答案:1700m

点评本题应用粗略测算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对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依靠手表和物理常识的相结合,就可以知道雷雨离我们还有多远,这样试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例析中考中的二次函数题型 下一篇:中考文学常识题通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