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8-26 11:13:03

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可行性分析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在保持其八十年代所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增强、国际贸易支持世界经济增长以及服务贸易异军突起等特点的基础上,近期又出现了几大新的发展趋势,其中,FTA的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

一、FTA与国际贸易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乃至阶段性的交替发展,凸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特征。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际上再次兴起区域贸易集团化的热潮,自由贸易协定(FTA)及优惠贸易安排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40个区域贸易协定,135个自由贸易区,涉及世贸组织97%的成员,其中双边的FTA约占90%左右。FTA的蓬勃兴起,表明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推进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已成为当今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由于多边贸易体系自乌拉圭回合结束以来无所作为,特别是WTO欲启动新一轮贸易谈判受挫后,期待从多边贸易自由化中进一步获得经济及贸易利益的理想变得渺茫,WTO成员便纷纷转向双边或区域经济合作。

(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近年来WTO成员急剧增加,受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不同利益要求的制约,多边贸易体制在进一步推进多边层次的合作上不断遇到障碍。如,协调及谈判范围已从过去的关税措施、市场开放准入等逐渐转向各种非关税措施,如各种技术标准、环境要求等。

(三)在现代科技发展推动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及利益的驱动,特别是受现有区域贸易集团内既得利益的局限性,一些集团开始进行新的调整,如吸收新成员,或与其他集团联合成更大规模的贸易集团,或是集团内成员与集团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新的组合,以拓展发展空间,获取更大利益。

随着FTA的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已出现三大区域性集团。欧盟逐渐从西欧六国扩大到目前的十五国,拟于2010年以前与北非及中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组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显示了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国家由北向南形成的经济整合;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所组建的亚太经合组织,推进了发达成员及发展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目前10+1已达成协议,拟在10年内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3(东盟及中、日、韩)及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商及谈判的启动,无不显示亚洲地区经济整合的发展潜力。

二、中国参与世界自由贸易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参与自由贸易的考虑因素。FTA的签订,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考虑:

1、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理论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仍然是适用的,由于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带来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因此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选择与其他国家签订FTA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与本国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国为发展对象。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在新的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并且逐步开始代替要素禀赋。

3、政治文化背景。与一国签订FTA时,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到政治因素。例如,中日两国虽然地理位置接近,贸易结构互补性程度很高,但由于两国历来的政治文化因素等影响,大大限制了两国的开放程度。

(二)中国参与世界自由贸易可行性分析。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侧重于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和福利效果,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贸易流量的决定。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引力模型为诠释双边贸易流量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将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流量的决定,从而测算中国的出口潜力,并进一步分析决定出口潜力的各种结构性因素,从而为改善中国贸易绩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1、引力模型公式:LnXij=b0+b1lnyi+b2lnyj+b3lnDij+b4Fij+E

其中,b0:常数;Xij:i国和j国之间的贸易量;yi:i国的GDP;yj:j国的GDP;Dij:i国到j国的距离;Fij:i国和j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机制,有自由贸易,取1,无自由贸易,取0;E:误差修正系数;b1-b4:变量参数。

2、样本数据。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墨西哥、南非为参照对象,利用2005年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的界面数据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测算,其结果表明我国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应该有所取舍。之所以将上述贸易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所选取的几个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并且大都是中国前50位的主要贸易伙伴。第二,中国与这些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都在经历着艰难的历程。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的出口流量分析,找出障碍的部分影响因素,为今后发展指明方向。(表1)

3、数据来源及说明。各样本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出口额)来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2005年各样本国的GDP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两国的距离数来自网站www.省略中的Distance Calculator,自由贸易机制的选取以两国是否已经签订最终自由贸易协定为准。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鉴于所使用的样本为单一时点的截面数据,模型应当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而通过对数变换也基本上克服了引力方程的异方差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变量的内生性,如贸易量与收入多重共线性,以及忽略出口国和进口国特定效应所带来的设定误差,这些可能会导致模型回归结果出现某些偏差。

4、回归分析结果(表2)

如表2所示,本文选取了7个国家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但由于2005年中国国内的GDP总值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不能作为解释变量。另外,中国与这些国家都没有签订FTA,所以自由贸易机制取值全部为0。这样,原方程就可以改写为:

Xij=b0+b1lnyi+b2lnDij

其中,yi为样本国的GDP。最后,线性回归方程可表示为:Xij=28050.08691+0.01408723345・yi-3.030989433・Dij。根据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中国对这7个国家出口流量的拟合值。(表3)

对出口贸易潜力的估算是运用引力模型拟合理论或自然状态下的潜在出口额,然后将一国的实际出口水平与拟合水平进行比较,若实际值低于拟合值,为贸易不足;若实际值高于拟合值,为贸易过度。运用表3的数据,我们得到表4的比值。总体上来说,我国2005年的出口流量,主要表现为对美国、韩国和南非的出口,大体上基本持平,对日本和墨西哥的出口表现过度。另外,对俄罗斯、印度的出口表现为不足。说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表4)

(三)出口贸易潜力结构因素分析。以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的出口为基准来考察中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实际出口贸易量不足的结构原因,总结如下:

1、GDP是解释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量不足的重要因素。GDP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2005年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发达国家的GDP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高的。

2、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第二位的影响因素。中国与这些国家均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开放程度都比较低。

3、地理和贸易依存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对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其贸易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其次是区域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它们之间相似的要素禀赋限制了中国与他们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三、总结

此引力模型并未全部解释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贸易的影响因素,模型中还可能遗漏了一些不能被量化的解释变量。首先,两国的政治、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对印度出口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贸易国认为的限制因素,例如,贸易保护政策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贸易限制措施在发展中国家中更为普遍。第三,贸易国经济的互补性也是主要原因。如果两国的资源要素禀赋差异较大,贸易的可能性就越高。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程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也能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程度较低。综上,中国开展自由贸易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由贸易的开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发挥我们的优势,与贸易国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另外,必须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却是推行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开展自由贸易的根本措施。

上一篇: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法律思考 下一篇:国际货运业服务接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