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唱训练

时间:2022-08-26 02:34:07

儿童合唱训练

摘要:童声合唱训练是一门较为复杂的音乐艺术,根据童声合唱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认为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发声状态,注重儿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将学生的个人情感与歌曲的整体表达进行有效融合,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连续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重儿童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童声合唱训练要点

童声合唱训练是一门内容丰富且复杂的音乐艺术,训练内容除了要有漂亮的音色外,还需要有利于发声的站姿,正确的发声方法,音准、节奏,个人情感及整体的协作精神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好合唱的关键,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反思,才能将儿童的声音训练的更好,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

一、在对儿童进行声乐训练时,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站姿和发声状态。

站立是一个演唱者呈现在人前的最基本的状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正确的站立姿势对其身体骨骼的生长,后天的气质、仪表的形成都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而且声乐的演唱不仅只需要喉部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需要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共鸣,从而发出较动听优美的音色与音质。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松弛;2,双脚稍稍分开,重心要站稳;3,头部端正,双眼平视,胸腔打开,小腹微微收拢;4,面部表情要自然,还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化表情。5,歌唱时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

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发声的训练。

发声的状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认为唱歌就是在一条线上用正确的状态说话。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发声状态,久而久之,嗓子有可能容易疲劳,甚至容易患一些疾病。因此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们在训练儿童发声时必须做到的:

首先: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唱高音时(或歌声往上大跳时)为了防止喉头上移,可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童声训练中,在所有声区,无论声音作何种变化(高、低、强、弱)都要坚持声音高位置,可以引导学生做打哈欠的口腔打开动作,或者让孩子体会“倒抽一口气”、“吃一惊”等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引导孩子打开喉咙,寻找声音高位置的感觉。另外,哼鸣练习也可以辅助感觉声音高位置的存在。做哼鸣练习时,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细心聆听孩子发出的每个音,勿把鼻音认为是高位置的声音。同时也必须作正确和错误的声音对比,把孩子的歌声引导到统一的、具有高位置的音色上来。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我一般提倡用软起音,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必须要求孩子用有支撑点、较平衡的气息来歌唱,这样才能控制好量音色。由于乐曲中有音高、速度、节奏、力度等变化,及一定长度乐句的需要,就要孩子要有较好的控制气息的能力。教师应重视练气与练声相结合。一般我给孩子练气息的方法有:快呼快吸、缓吸缓呼、快吸缓呼等类型。练声曲也有单音练习,带词练习、连音、跳音等练习方法和级进、大跳等音程间的行进等等。我们教师应明确每条练习的要求与重要性,把各种技巧溶入到有趣的练习当中,经过长期踏踏实实地训练,儿童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歌唱呼吸的习惯。演唱时气息也能自如和熟练。

二、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具体包括对于音准、节奏、音色、旋律、调式、速度、和声、复调、曲式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分辨和反应、把握能力。而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合唱中和声音准训练是较难的一个问题。多声部合唱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容易走音。通常体现在音响上不协和,在一定调式范围内各和弦之间不稳定;和弦关系上功能性与色彩性的不统一这几个方面。在具体处理和声音准时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着的彼此各方面的因素。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伴奏或唱可以由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之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基本上完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地二声部合作。

节奏也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之一,节奏感是人非常重要的音乐感受能力之一。许多音乐教育家强调节奏训练的教育价值,美国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齐佩尔在中国讲学时谈到,他认为节奏训练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训练,音乐教育的训练最先应该是从节奏训练开始的。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十分强调节奏感的建立,并通过受教者熟悉的语言、诗歌,结合动作以及舞蹈和打击乐器来训练节奏感。广义的节奏感还应该包含速度感的训练在内,因为没有速度的节奏是不可想象的。速度感也是一种音乐感受能力,是靠训练才能得到的。还需要说明的是,人的节奏感与运动觉的是相联系的,运动觉的配合可以增强节奏的感觉,因此,美国的卡.科恩教学法认为应让孩子们用身体来感觉节奏。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也主张让孩子们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的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

三、注重个人情感与歌曲整体的表达是合唱训练的必要手段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除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之外,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还必须融入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即加入个人对作品的情感处理,形成一种自己的风格。在小学阶段,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情感体验也显得较为简单、朴素、自然。因此,在合唱作品排练中,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将它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训练歌曲作品中,我会讲述作品的一些创作背景,并让学生了解所学歌曲是属于哪一类型;其次,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走向,重点处理歌曲的强弱快慢,唱好标注出来的表情记号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排好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在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指挥的身体语言、手势的大小、强弱等变化,用童声合唱的形式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连续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它需要指挥、学生等各方面全身心的投入,互相配合来演绎出优秀的作品。在训练中,我们注重的是让学生用心在歌唱作品,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呼唤,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或热衷于一些形式的东西。我认为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作品是失败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歌唱的美,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让他们的品质变得崇高,把我们祖国的未来培育地更娇,更艳。

四、团结协作精神是合唱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成败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想也容易不集中。而合唱队的人数至少都要在40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学生肯定心不齐,六十个人就有六十种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这时候要训练一开始,同学们在发声练习中就能做到:心齐而气息平稳,讲授的发声方法领悟快而声音和谐。这样就提高了合唱训练的质量。

另外,学生与伴奏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熟悉的好的伴奏,那美妙的旋律一上来就能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入胜而起到画龙点晴之功效。指挥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反之,伴奏与合唱不协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对老师弹的音乐的感觉不熟悉,无法很好的配合,水平就一时无法正常发挥出来了。所以说,调和伴奏与学生演唱的统一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童声合唱训练中我认为不可缺少的几个部分,这些使我们拥有良好的音质、敏锐的和声听觉、准确的音高和读谱能力,也使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儿童合唱的魅力,更加坚定了我对儿童合唱训练的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小学的音乐教育更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音乐教学语言设计 下一篇:幼儿舞蹈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