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环境监测及浅析

时间:2022-08-25 10:57:31

中国辐射环境监测及浅析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1983-1990年全国水平调查值和2007-2012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的监测数据,多数区域的γ辐射空气吸收率的监测值、气溶胶总α放射性比活度、气溶胶总β放射性比活度与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基本一致,全国多数区域土壤中放射性元素也未监测到异常值;中国主要水系中除了极少部分河流出现异常外,多数均和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相一致;最后对未来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性元素;展望

【分类号】:X837

1引言

辐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核工业的建设,与此同时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也开始进行,但是早期监测工作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主进行,监测范围很小。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市开展了辖区内的辐射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工作,分别对环境γ辐射水平及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了监测,其中北京、吉林、浙江和广东四省市已建立了环境了辐射连续监测系统。本文搜集了1983-1990年和2007-2012年的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总结。

2辐射环境监测的指标及其结果

3未来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虽然已经建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首先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强,其次技术力量有待提高,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辐射环境监测人员;再次每个省的建设能力有限,严重阻碍了监测的全方位的进行;最后整个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有待完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监测核设施和一些重点污染源。未来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近的工作应该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基础。

3.1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辐射环境监测网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网络两中心”,也就是指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建设。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有核设施省级站和无核设施省级站的人员编制及结构、业务经费、工作用房、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基本配置要求,同时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也正式起动。

3.2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监测行为

队伍建设是辐射环境监测的核心部分,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营造诱人的工作环境,吸引专业人才;其次要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最后要组织辐射监测行业内的老专家,成立专门的技术顾问组。除了进行队伍建设外,还要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作为单位管理的准则。

3.3全面开展辐射环境监测

根据我国辐射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为了加快辐射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改变监测滞后于管理的局面,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省市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全面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并确保能及时、准确反映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3.4重视并提高辐射污染应急监测能力

核泄露事故应急和预警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仪器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辐射污染事故快速应急响应制度,建立远程、自动、现场无人值守的监测系统用于核事故应急监测;各省市的环保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核事故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方案,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3.5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内外的调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主要包括环境整治政策、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政策和放射源的管理政策。

3.6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府和公众对辐射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手段、借鉴各种媒体传播辐射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辐射环境保护意识。

4总结

经过对2007-2012年监测值和1983-1990年调查值对比分析得出:(1)除了河南、湖北和三个地区的γ辐射空气吸收率的监测值与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相差较大,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2)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的监测值均在范围之内。(3)全国多数地区的土壤中放射性元素未监测到异常值。(4)中国主要水系的监测值除了极少部分出现异常外,基本和1983-1990年全国放射性水平调查值相一致。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每年都能够获得大量的监测数据,使我们能够基本掌握我国辐射环境现状,但是未来仍会面临不小的挑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利华,朱晓翔,周程,等.江苏省2009年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6):205-207.

[2]何泽勇.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浅谈[J].辐射防护通讯,2012,32(6):39:42.

[3] 何振芸,罗国桢,黄家矩.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1983~1990) 概况[J].辐射防护,1992,12(2):81-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 2001-08.

[5]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上一篇:刍议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与防范措施 下一篇:空管工作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