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有效教学中的班组功能分析

时间:2022-08-25 10:35:45

英语有效教学中的班组功能分析

摘要: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要实现由教师传授知识向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营造学习情境转变,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设计,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班级和学习小组,并有效地发挥大班、小班、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功能。

关键词:英语;有效教学;班组功能;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51-03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低效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性成为英语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涉及诸多因素,如:教育认知、教学观念、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育资源等,而教学方法与途径选择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合作性学习方法”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现实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也越来越多。大班条件下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课堂教学组织工作的难度加大;课堂教学参与度低下,师生互动较少;教学考核难以客观,考核手段较为单一;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学生的深层体验难以实现,这些问题使得英语教学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根据近年来各国普遍认可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1]。

(一)英语有效教学的前提

关于有效教学的含义,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美国默塞尔(Mursell,1954)为代表,把有效教学描述为“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他认为教学的结果能够持久,有伸缩性与自由,所学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中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二是把教学有效性分析成一个由背景变量、过程变量和产出变量构成的流程,背景变量包括教师、学生、学科、学校等的特征,过程变量包括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和教学任务和活动的特点。一般认为,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与预期目标的吻合问题。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有效的教学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在不同的教学导向下,有效教学的标准和特征是不同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必然追求学科规律和学科体系;以课程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就要关注课程规律和课程设计;以教师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关心教师的讲授技巧、课堂控制和课堂纪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自然关注学生主动性和师生的互动效果。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更应当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性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语言环境,重视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强调教学中师生的民主、平等与合作。英语的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双方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过程重叠、交汇的过程,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二)“合作性学习方法”的选择

“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典型代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每一个学习者所内化了的知识和策略,是在他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活动表征出来,学习活动是在社会的文化的语脉中产生的。合作性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影响日益扩大,目前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荷兰、以色列等国,我国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有较多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显然,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主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它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大班教授与小班讨论结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一生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大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合作性学习。”[2]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符合高校英语教学的规律,从而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变为“教师,教学生学”。

二、英语“合作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即如何适应现代教育主体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有效组织教学,并合理进行学习评价。

(一)实行“大班讲授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教学主要集中讲授课程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布置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英语课堂讲授主要针对重点句式、难懂的语法、规律性的表达方式等,同时介绍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炼重点,解决难题,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机械地讲单词、翻译课文、做练习题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小组学习安排在理论课之后进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角色,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并在小组中取长补短,与其他成员互助协调,从而全面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专制权威转变为平等的伙伴,教师的身份更像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的顾问,但教师仍然是小组学习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得更深刻长久的记忆;使学生产生更多高层次的推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人际吸引,形成凝聚力;培养积极的自尊和互信。

(二)实行“合作角色划分与问题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

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既不是知识体系和现成结论的传授和灌输,也不是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律,从而自由地表达和运用。合作角色划分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个高度拟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实际训练;同时,在设计角色划分教学法的过程中,情境和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对每个角色设计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自角色的任务,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角色不仅仅是扮演某个语言角色,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中的合作角色。

(三)实行“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要实现英语教学途径和方式的变革,需要改变传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改革教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讲授教材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英语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评价的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应当包括学生个人、学习小组等,但在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习评价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进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应当重在激励与发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设置小组奖励分的个别测试法。步骤是小组互助合作复习,然后小组的每个成员单独参加测试。小组每个成员最终所得的分数=个人参加测试实际获得的分数+小组奖励分。奖励分是根据小组全体成员的表现来定的。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获得一个奖励分。当然,这个奖励分的规定可以是灵活的,比如也可以是某个成员进步程度的奖励分,或者是小组协作参与程度的奖励分,这样就避免了只是以小组完成任务的好坏来给予奖励分数时产生的问题,促进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合作而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不能认为个人的成绩就是集体成绩的简均,并以此作为奖励的依据。在实践中,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很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习者自身条件不同,贡献不同,因此得到的评价自然也不应该相同。

2.小组成果共享法。这种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小组相互讨论,一起学习,保证每个成员理解要考查的内容;小组成员单独参加测试,教师任意挑选一份试卷评分,其得分为小组成员的分数。采用这种形式一定强调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机会均等。二是小组共同做出一个成果,如一份报告或是一篇文章等;把小组的成果向全班展示;教师或是全班同学进行评估,小组的每位成员分数就等于这一成果所获得的评分。

3.日常行为观察法。教师通过对学生每天的观察和记录,及时了解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分值作为合作学习的评价分数,班级规模较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或相互评价。

三、英语“合作性学习方法”的小组设计与要求

对于英语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也是认同的,但在实践中不能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组和分工问题。分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自主学习与培养合作精神,如何有效地分组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在合作性学习中的重要功能,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合理设计。

(一)英语合作性学习小组的设计与分工

1.强调混合编组的原则。所谓混合编组是指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使小组各成员各具特色,成员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差异配置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各班级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考虑学生的成绩差异、个性特点、性别及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形成相对稳定的4人工作小组,着力增加英语交流的话题参与度和话题感。

2.分工明确,角色轮换。4人工作小组为完成教师分配的研究学习任务,组员必须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一般包括:主持人、阐述人、总结人、记录员等。这些角色可采取轮换制,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轮流训练听说读写。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以保证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在小组活动时,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但是有几个基本角色(组长、主持人、汇报人、记录员等)在小组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组长负责引导小组活动,确保小组任务按时完成;主持人负责激励各组员积极参与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角色扮演;汇报人代表整个小组向教师和全体同学报告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员负责分发小组联系资料,记录小组成果并形成书面材料。

(二)英语合作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

1.小组成员要相互信任和依赖。在英语合作性学习中,每个学生均有责任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并确保所有的组员都学习这些内容。相互信任和依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他们必须和其他组员共同努力完成一项任务,每个人的努力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如共同完成一份英语写作;小组的成绩取决于每一成员的成绩;每个组员只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或资料,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小组成员还可以设计一个共同的身份或标志等。

2.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每个人为小组的利益着想,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如:词汇准备、经典表达、语音模仿、重复与纠错等,因为,当组员的贡献难以区别或无关紧要时,就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因此,个人责任是确保所有组员在共同学习中能加强实际能力的关键。明确个人责任的方法可以包括:对每个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验;随机抽查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观察每个组并记录下每个成员为小组做贡献的次数;在每个组里安排一个学生做检查者;让学生教别人自己所学的表达等。

3.小组成员要学会与人合作的技能。英语合作性学习小组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彼此了解、相互信任、互相接受和支持他人合理的观点;能建设性地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重在提升交流兴趣,以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合作所需的社会技能,包括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等,并激发学生在合作中运用这些技能以提高小组的效率,提高集体学习兴趣。

4.小组成员要加强自我检查。为不断提高小组成员工作的有效性,小组内部应当做好工作情况记录,加强自我监督检查,经常反思其工作过程和状况,并将自查结果上交给教师。使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观察合作性学习小组的工作情况、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在每节课结束前留出一段时间给每个合作小组,以检查组员是如何有效合作的,以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通过自我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新秤,潘东明.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与督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

[2]Johnson,D.W.,Johnson,R.T.,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23.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网络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