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25 08:10:56

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实证分析

摘 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央行完善货币供应量总量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实行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意义,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6-0037-05

一、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与政策意义

存款准备金原是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一定比例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的制度安排,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控制银行的货币创造和信贷扩张,成为中央银行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制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叫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2011年要采用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来辅助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自我调整信贷的行为、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弹性机制,督促金融机构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方面防范系统性风险,尽早达到宏观审慎要求。

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央行信贷调控中的作用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制度创新,是人民银行仍然具有银行监管职能与信贷调控的表现,也是央行完善货币供应量总量调控的重要手段。

自2003年中国银监会挂牌后,中国金融调控监管机制形成了一行(人民银行)、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新格局。由于银监会的职能是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的,因此,人民银行仍然保留一些银行监管职能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了。作为最后贷款人,由于所有的金融机构在其遇到难以解决的流动性困难或无法弥补的资金黑洞时都存在请求中央银行援助的可能性,因此,中央银行也完全有必要继续保留一部分对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状况的监控权。作为一项同时考虑银行资产扩张规模与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因素之间制约关系的约束性政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出台的积极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表明中央银行仍然保留监管者的职能,不会对商业银行不顾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水平而盲目扩张信贷的事实不闻不问;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用差别性政策既有鼓励也有限制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成本。

人民银行目前主要是货币供应量总量调控,手段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与法定准备金,形式上是间接调控,对信贷总量缺乏约束,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情况。执法的银监会和握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武器的中央银行在监管上做到了功能互补:银监会在监管过程中能尽量使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准确、完整、透明,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率的标准,中央银行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某商业银行的特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自动调整其资产扩张速度及盈利能力。这样,行政性合规监管和经济性业务水平制约这两种不可替代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结合。

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实行的历史与发展

1984年以来,截止2011年4月,我国曾39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和幅度是历史少见的。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依据。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状况和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明显恶化及发生可能危害支付系统安全的风险情况。二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对象。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采取统一框架设计和分类标准,实施对象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三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根据资本充足率等4项指标对金融机构质量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一定区间内设若干档次,确定各类金融机构所适用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四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人民银行定期根据银监会统计的金融机构法人上年季度平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在个别金融机构出现重大违规、风险问题以及支付清算问题时,人民银行将会同银监会,及时调整其存款准备金率。

分析总结这几年的实施情况,有以下五个阶段:

(一)按地区实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1980年代,人民银行按照改革试点的需要,对某些地区性银行实行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如对上海地区的银行按存款增加额的10%缴存存款准备金,对深圳地区银行则按存款增加额的3%缴存存款准备金。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地震,为了抗震救灾的需要,当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排除了地震灾区的几个地区。

(二)按存款种类实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在1984年刚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时实行的就是差别准备金率,即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三)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004年实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自2004年3月25日宣布: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4%)的金融机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7.5%,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机构分别暂按6%、7%的标准执行。

时隔不久的4月11日央行又宣布: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上次的未包括四大行相比,这次更为直接,力度也有所加大,从4月25日起,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被提高到8%。

(四)区分金融机构类型(大型、中小型)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中小银行大多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在发展就业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扶持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推手。在央行推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措施下,如果部分中小银行出现无款可贷的局面,可能会影响到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影响保就业和促增长。所以,需要妥善处理好宏观调控的当前需求与我国金融业中长期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央行此次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措施,采用区分大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要低于大型金融机构。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对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执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2003年8月22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而城乡信用社仍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直到2006年农村信用社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2005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差距由0.5个百分点逐渐扩大到7个百分点左右。

2008年09月25日,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即1984年以来第27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大型金融机构不变,开启了区分大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此后至今,大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有差异,小型金融机构一般低于大型金融机构约3.5个百分点。

(五)基于“惩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

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是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一种改革和完善。核心是将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与资本充足率、GDP、CPI等增速挂钩,利用差别准备金率引导信贷投放回归常态。面对部分银行“管不住”自己放贷速度的行为,央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似乎惩罚的意味非常明显。

1. 2004年4月25日,央行对38家资产快速扩张、资本充足率下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实行8%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当时的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就被执行了这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 2006年8月,央行实施当年第二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此前的8%上调至8.5%,而中国农业银行由于信贷投放过猛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过快,被要求继续上调0.5%至9%。

3. 2010年1月27日,央行要求几家银行增加缴存存款准备金,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原因是2010年前两周其新增贷款增幅较大:工商银行约1600亿元,中国银行约1700亿元,农业银行约1000亿元,建设银行约为600亿元,这和中央2010年“平缓均衡”的放贷政策背道而驰。

4. 2010年10月11日,央行通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6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期限为2个月。原因是不能达到央行的“信贷平稳投放”的要求,投放过于冒进。

5. 2011年春节后,央行对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措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控的常态工具已经走上了政策前台。

四、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意义

(一)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003年人民银行、银监会分家,银监会专管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监管力度加大;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纷纷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已经逐步解决;现在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还未解决,针对这个问题,央行的态度是扶持,不仅不升还要适度下降。所以,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二)区分金融机构类型(大型、中小型)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1. 简单的数据比较。

2010年1月起,人民银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概念、定义和分类编制国内的金融统计报表,其中对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了大、中、小型的分类。

就类别看,以2010年末为例,大型银行的居民与非金融机构的存款的绝对量最大,约为中小型银行的2倍,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来说,提高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锁定的现金最多,对流动性的控制最为有利。

2. 模型计算。

理论上看,贷款规模LL既受存款规模DD制约,也受准备金规模RR制约,还受利率IR制约。

模型设定为

LL=α1DD+α1RR+α3IR(1)

可以看到,数据都是一阶平稳的。运用EViews6.0对模型做回归估计,结果为:

国有商业银行:

LL=0.8902DD-4.87RR-26790IR(2)

(2.13) (-2.54) (-2.11)

股份制商业银行:

LL=0.4613DD-0.664RR-7750IR(3)

(2.23) (-2.44) (-2.17)

从符号的正负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模型的RR、IR的系数都为负,表明准备金规模、利率与贷款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提高准备金规模、利率都能抑制银行的贷款规模。

从参数的绝对值大小看,国有商业银行模型的RR、IR的系数都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说明同样的准备金规模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基于“惩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1. 计算的原理。

詹向阳(2011)提出了一种模型,对基于“惩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描述。

R=αi×(Gi*-Gi)

R是差额准备金率;

αi是稳健性调整参数,主要取决于单个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杠杆、拨备、审计结论、信用评级、内控水平、支付结算案件、信贷政策(投向、结构等)执行情况等;

G*i=最低资本要求8%+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逆周期资本缓冲;

Gi=各行的资本充足率。

2. 含义。

假设多放的贷款获得利息为DL,需要缴存的准备金为DR,r1为存款利率,r2为贷款利率,r3为准备金存款利率。

五、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缺陷

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不合理,未能体现制度的惩罚性原则,商业银行按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多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属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人民银行按照年一定利率水平(1.89%)支付利息,这样看,差别准备金率只是相当于锁定了部分存款而已。

(一)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

一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过小,不能给实行对象带来足够的经营压力。一方面,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过小,仅为0.5个百分点,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被冻结的流动资金,在其贷款规模中占比很小。另一方面,在资金市场利率较低情况下,商业银行可通过同业存放增加资金来源,部分银行其同业存放资金余额远大于按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多缴存人民银行的资金,释放了该政策带来的经营压力。

二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行一次性原则,缺乏后续惩罚机制。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在较短时间内收缩金融机构流动性,但其一次性操作原则存在明显缺陷。被实施金融机构无意或无力改善风险程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不能显现时,人民银行缺乏后续惩罚措施而无所作为。

三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与资本充足监管功能部分重合,二者需加强协调配合。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是人民银行采取的一项与资本充足率制度相辅相成的货币政策调控制度。它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调动金融机构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促使金融机构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有利于实现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双重目标。其功能与银监会的资本充足监管部分重复,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增大了调控成本。金融监管当局需加强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四是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被严格保密,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监督制约作用的发挥。基于维护金融稳定考虑,目前人民银行对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采取高度保密原则,股东、存款人、借款人和银行同业等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取全面信息,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也未能充分向市场传递,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减小。

五是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基于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等考核基础上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必然会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形成较为强烈的约束,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二)区分大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缺陷

区分大型、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不一致,这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虽然考虑了大型与小型金融机构的区别,但是在类别内部仍然是“一刀切”式的。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之中。当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不能显现时,人民银行仍会因缺乏后续措施而无所作为。

(三)基于“惩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一是标准不透明;二是是否严格执行不确定;三是何时松何时紧难以预期。

六、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改进

西方国家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际操作中,为确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大都采用了差别准备金率,这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目前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东欧、拉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曾实行过针对不同类型存款或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借鉴国际上依据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区别对待和及时校正措施的做法,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

众所周知,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正在研究之中。一旦这项制度出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从逻辑上说,存款保险制度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之间并不存在替代的可能性,因为存款保险制度主要解决的是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和信任问题,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目的在于约束商业银行的资产盲目扩张行为。

从货币供应量角度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引导市场预期。差别存款准备金应该与窗口指导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辛树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5,305(11):138-143。

[2]巴曙松、邢毓静,《鞭打慢牛――评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J],《中国金融》2004,(8):23-25。

[3]王松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一项侧重机制效应的举措》[J],《中国金融》2004,(8):26-27。

[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简介》[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1):70-71。

[5]宋军、周谦毅,《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32(6):69-70。

[6]瞿蕾英,《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9):26-28。

[7]杨真,《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经济效应与历史定位》[J],《金融论坛》2004,(8):22-27。

[8]詹向阳、郑艳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透视》[J],《中国金融》2011,(5):50-51。

[9]姜占英,《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济南金融》2005,(4):27-28。

上一篇: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证券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及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