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缺失

时间:2022-08-25 10:48:17

当代大学生的缺失

大学生,多少国人向往并追逐的梦想;

大学生,与“天之骄子”“社会栋梁”等相连的美好辞藻;

大学生,一个充满时代光芒和蓬勃活力的青年群体。

而不知何时,“大学生”这个曾经无限风光的字眼,开始变得有一点点暧昧、一点点暗淡了。与之相对应的一切,不再那么完美,不再那么美好,一些不好的苗头出现了,甚至一些丑恶现象也萌芽了。

当黑色七月渐渐远去,当独木桥不再那么拥挤,映照在“大学生”头顶的光环正在一点点褪去……

同志曾经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人,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忠报国使我们的国家由弱变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是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踏入大学校门,既而走上人生的大舞台,并在改革开放的风浪中纵横驰骋,尽显风流;那么,在20多年后的今天,新世纪的大学生似乎就显得平庸和俗气了。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300万,在校生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并仍以较高速度增长。自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跃升至2005年的504万人。而与大学招生规模急剧扩张相伴的,是对大学生总体素质下降的质疑声。如今,当光环渐渐褪去,以当代大学生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人群体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疑问:他们稚嫩的双肩还能扛起这样的重担吗?

有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已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时代。事实上,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我们已很难像过去的高等教育那样培养出一个个时代先锋式的“青年精英”,现实的观点是,高等教育似乎只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应有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一个场所,走入这里,学习充电,是经历,是需要;走出这里,工作就业,同样是经历,是需要,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或许少了理想的光辉照耀,却多了生活的琐碎烦恼。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另一个尴尬结果是“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以致成了惊动举国上下的一个社会问题。连国家教育部的官员都公开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数字显示,我国每年有近300万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我国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学毕业生“低工资时代”:去年沿海城市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在1580元左右,较之2004年下降16%,而2006年又比上年降低20%左右。

而正是这样天上地下般的变化,使得象牙塔里的世界随之变得纷繁复杂起来――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被风花雪月的流行乐曲所代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情被“毕业等于失业”的现实所困扰。在这内外交加的压力下,我们的青年学生愈来愈冷静务实,却也愈来愈失落消沉。因而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充满矛盾的画面:一些学生埋头苦读,惜时如金;另一些学生无所事事,游荡终日;少数学生奢侈浪费,精神萎靡,甚至时不时爆出一些在道德上挑战公众极限的令人不齿的丑闻。

毫无疑问,关注青年便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注当代大学生则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一代人也必然有每一代人不同于其他代人的成长规律,这些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们事业的接力者,成为我们社会所要依赖的支柱。高等教育及少数大学生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缺失和问题,既不能代表全部,更不会代表未来,对此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正视、引导、改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代大学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国家恢弘屋脊上无数坚挺的栋梁……

上一篇:从200万建厕所说起 下一篇:理想定位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