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4 10:50:0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摘要〕 快速发展的网络影响或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网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0)04-0116-0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这一科学命题,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这一命题和任务的提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任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以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调查结果还显示,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28.8%〔3〕。庞大的学生网民中,相当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影响或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上的迷茫和道德观念上的偏离。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开放、自由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激荡,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以英语为信息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的特点,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其价值观输出,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其涉世未深,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综合判断力,所以容易在网络上的纷杂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的冲突中迷失方向,导致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民族意识的弱化,爱国主义思想日趋淡薄,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到信心不足。

2.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当前,在网络社区中,各功能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即娱乐区域、信息区域强势发展,文化区域自由化膨胀,社会监视区域严重滞后,同时一些黄色网页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内容也随之出现,对奢靡物质生活的推崇和对休闲娱乐的过度鼓吹,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导致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朴素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在被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所侵蚀。

3.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现实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的监督,慑于道德纪律手段的约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4〕。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化、难以管理和控制的特点,可以使人们在网络上摆脱在现实社会中所受到的道德约束。大学生群体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其中一部分人不负责任地滥用自由和权利,在网上出口成脏,虚假消息,网络诽谤,恶意攻击,宣扬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剽窃科研成果,等等。久而久之,这种缺乏社会制约的网络道德状态必将潜移默化地深入道德主体的意识,造成其道德观念的缺失和责任意识的淡漠。

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虚拟的网络社区采取开放式松散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必要的引导,使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聊天、交友、色情浏览,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心理学家指出长期流连于网络的同学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从心理学上讲属于抑郁性神经症,医学上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5〕上网成瘾会导致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失眠、头疼、腰疼等身体疾病,一些人还会出现性格孤僻、冷漠、怪异、难以与人沟通和交往等严重的心理障碍。部分大学生不再关心现实世界,与现实社会隔离,自主创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逐渐削弱。部分大学生不仅怀疑以前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而且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学校德育存在心理障碍,致使他们出现学习成绩急骤下降、精神萎靡颓废甚至精神分裂等状况。

(二)网络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

首先,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获取上处于优势地位,他们较一般人优先了解上级文件、更多地获得内部信息以及依靠自己的生活经历积累所具有的信息,他们可以有意识地精选适合教育的素材向学生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这种方式易于树立其权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网络上丰富、及时、新奇和形式多样的信息,使得他们原来在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逐渐减弱。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采用灌输式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网络的交互性,迎合了大学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心理特点,加深了大学生对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的不平等的心理感受,从而逐步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最后,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人的行为与其真实身份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使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释放自己的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前常用的听报告、开会、谈心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效果明显降低,大学生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以网络为平台的高技术,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这既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下大力气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培养教育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什么培养教育大学生,如何培养教育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更是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使大学生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这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清醒地、更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引导全体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使大学生不断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并把人生价值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它有着时效性、匿名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体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但也有利于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

(一)网络为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供了传播途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网络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它的发展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及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动态,为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大学生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有效工具,加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二)网络为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拓展了影响空间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7〕。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使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导我国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像等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创新教育手段,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网络为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这两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8〕。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相互交融,内在统一,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网络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实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网络拓展了中国信息的覆盖空间,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传播,网络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各种先进人物和事迹为更多的人知晓、认同,使大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各种新的途径去弘扬民族精神,开拓创新,丰富时代精神。

(四)网络为使大学生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网络能够作为开展大学生“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的及时性,可以第一时间向大学生传递事件的真相;网络的多元性,可以在大学生中广泛宣传时代英雄和励志典型,激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养成;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吸引大学生浏览、点击的网络技术为基础开展网上辩论、调查,进行在线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辨是非。通过网络,可以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认知,不断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网络环境下怎样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

网络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快捷、影响面大和范围广的优势,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努力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

1.树立具有前瞻性的现代意识

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注意树立前瞻性的意识,积极地面向未来,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善于运用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认识来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意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准则。同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在问题发生后积极有效地解决它,而且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超前反应,及时做好工作,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多处于被动应付、消极防守的状态,只有在理论上进行超前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防患于未然。

2.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意识

未来网络技术还会发展得更快,更加普及。目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他们只看到了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同志在2007年 4月 2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时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9〕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网络意识,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3.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主体性

“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 才能行动起来。”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必须经过大学生主体的选择和确认, 形成坚定的自我行为理念,内化为个人的品行特征。因此, 要在提高“灌输”艺术魅力的同时, 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他们做出选择。努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主动地接受教育,发展自己。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潜力,张扬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问卷、图像、样品在内的多种测试工具网络通信手段,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易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教育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将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素质教育规划中,加大网络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条件。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意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的系统,除了网上理论学习,还有网上的互动交流,网后实践锻炼。网前教育贵在预防,网上教育重在引导,网后教育则要在巩固中提高。因此,不仅要加大网络的宣传,也要选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要为学生提供能使用网络技术、传媒技术等的现代化设施,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氛围。同时也要克服那种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的思想观念,在高校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使之成为全校各部门应有的责任。

(二)丰富内容

1.进一步弘扬主旋律

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实际,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新情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努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对西方国家所传输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要坚决地予以抵制和深入地批判,决不允许违反和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讲座和讲演以及任何反动言论进入学校的讲坛和网络。

2.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是对人类现实社会存在方式的扩展和延伸,人的网络行为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人的网络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应该是统一的,在网络社会中也需要并且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各网络主体的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开设相关课程,通过网络化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倡导文明上网,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并维护网上法制观念与道德观念,提高判别能力和防护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培养出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其自主性、创造性、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成为消除网络社会消极影响的坚强阵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造出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从而有效地抵制网络上的垃圾信息的污染。

(三)改进方式

1.巩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依据新闻传播学的原理,大批量的同类信息一定会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判断,一定会对信息接受者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强化作用。〔11〕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早在 2003 年 12 月同志就曾经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12〕目前通过互联网开展理论教育的高校有800多家,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红色网站”、“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但是,数量还不够多,覆盖面还不够广,功能性还不够强。国家应加大财政的投入,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网站的建设,通过这些网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多种网站和栏目,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的氛围。通过建设特色网站、规划设置精品栏目,增强影响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网站功能性的提升,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把信息系统整合、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的信息移置到网络上,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有机结合和互补,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构建新型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开发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软件和电子教材,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另外,还应该改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单方面的说教模式,运用网络的论坛、博客、微博等手段同大学生进行平等讨论,共同探讨各种大家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思想交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做出正确选择。

(四)培养队伍

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上教书育人作用。要组建一支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成网络宣传和评论队伍,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发表理论文章进行正面引导,开展网上座谈进行解答,通过咨询方式进行帮助。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网络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做到课堂教学和网上教育有机衔接。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而且全部教师都负有责任。因此所有的学科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合理切入点。可以专门组织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以便他们对这一理论有更加完整、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三是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广博知识,懂得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迅速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开展工作,要能够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与他们关系最紧密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了解网络的特征,能熟练地运用网络,驾驭网络,能够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能身体力行,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

(五)强化监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13〕原则,主张加强网络传播法治化的管理。据此,政府和高校必须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规则,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强化网络信息的适时监控、分析、加工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进入;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管理意识。通过这些手段,尽可能过滤掉不健康、虚假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日报,2006-10-19.

〔2〕〔6〕〔1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省略nic.省略.

〔4〕邱尚琪,梁云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10,(2) .

〔5〕温斌,张萌.浅谈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6.

〔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13.

〔9〕.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N〕.人民日报,2007-04-2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5.

〔11〕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09,(11).

〔12〕.高度重视互联网对舆论的影响〔R〕. .

上一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理论实践创新 下一篇:悠悠爱国情 拳拳学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