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爱国情 拳拳学者心

时间:2022-10-14 03:51:37

夏春涛研究员的新著《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于2010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8万字,分五大部分:一是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二是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是调研与考察;四是太平天国研究;五是杂文、札记。无论是哪一部分,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是一位热爱祖国、心忧天下的学者!读罢此书,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种心忧天下的责任感迅即在内心中升腾!

仅借以下笔墨略述品读全书后的感受。

一、深入阐释背后是深沉的爱国之情

全书第一部分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侧重宏观视角;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一些相关具体专题,包括党的先进性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与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深圳率先探索和发展的意义、“三农”工作、环境保护等等。读后的感觉,一是研究涉猎面比较广,二是提出了不少具有新意的论点。这两点是套话还是客观评价,留待其他读者自己来验证。这里着重谈谈对作者研究时所抱情怀的认识。

作者的文章写得很大气,或是从宏观上直接解读,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略论》、《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或者选择具体角度进行论证,如《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在《近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启示》一文中,作者详细论证,对中国近一百多年所遭受的屈辱、曲折,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用一句话做了总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第69页)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学者的坚定,体悟到了作者基于一种责任感对此所进行的解读和宣传、研究与思考。这种责任感根源于什么呢?主要源于作者一种深沉的爱国之情。

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面对对方围绕“人权”话题近乎咄咄逼人的提问,作者的回答代表了所有正义的中国人的心声:“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你提问了我很多问题,总是和人权相关,我想向您提几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我到过美国,包括到了其他一些国家。在当今一些西方主要国家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的中国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流出去的,为什么到了国外的博物馆?它是近代西方国家侵略、掠夺中国的一个证据,或者说它是一种赃物。既然西方国家总是在谈人权,那为什么到现在还陈列在那里,不归还给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究竟适不适合,只有本国的人民最有发言权。我这里只想举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如果说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没有进步、没有发展,中国就不会取得今天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采用西方的,或者说采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民主政治制度的话,可能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甚至可能是相反的结局。”(第118页)作者掷地有声的话语,令我们感悟到了一个学者的坚定爱国之情和强烈的责任心。正是这种深沉的情感,使他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深入阐释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细致的调研考察折射出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者认为,研究现实问题要吃透两头,分别是“上头”和“下头”,即既要吃透中央的精神,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要深入基层,深入了解国情。他指出,西化、僵化这两种错误倾向之所以行不通、危害大,主要在于严重脱离了当今中国的具体国情。详细品读全书第三部分,无论是到国外的考察还是在国内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的调研,我们都可以体味到作者重视调研、重视比较研究的治学路径,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严谨治学态度。

山西高平调研日志洋洋二万余言,记述了不少细节,信息量丰富,为当代史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与时任高平市委书记王树新交谈时,后者谈到干群关系,说有位村干部描述某些地方的情形是:当官的称老百姓是“刁民”,老百姓叫当官的是“贪官”;又说在与一名老党员交谈时,对方感叹:现在这种状况,我不知道是我们党的种子退化了,还是老百姓这块土壤出了问题。王树新就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问题作了一个比喻。他说,这就好比是我们市委的办公大楼,外表看上去很漂亮壮观,走进去一看,发现墙皮有脱落,有时还出现停电停水的现象;这些小毛病要完全修好挺费劲,但要想推倒这栋楼不容易,实际上你也推不倒。夏春涛研究员通过调研与思考,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高平的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这里是革命老区,党的威信高、基础好;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市委市政府这些年通过实干改变了高平的面貌,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读罢这篇调研日志,了解到许多枯坐书斋所不可能知晓的情况,深化了对社会基层的了解,很有启发意义。《身处西方看中国――访问美国、加拿大日志》同样具有思想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在《国情调研之方法、要义浅论》一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心得,分别谈了国情调研的重要性、如何确定选题、如何设计写作提纲、如何展开调研、如何撰写调研报告、成果的使用与转化等问题。全文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既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又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文末所附《2007年高平党建调查问卷》也具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历史与现实相比照体现出开阔的研究视野

夏春涛研究员具有较深厚的史学功底,这种学术背景使他在研究现实问题时眼光独到,论述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全书第四部分以太平天国为视角,从一个侧面探析了近代国情以及近代国人对发展道路的探索,大多涉及现今社会上较有争议的话题,包括对的回应,体现了他较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例如,针对电视剧《太平天国》热播时兴起的指斥太平天国宗教为“”的说法,作者分析指出,“”说在立论上存在明显破绽,论者没有首先就宗教论宗教,对太平天国宗教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也没有甄别古今“”概念在定义上的本质区别,而是避重就轻,片面罗列一些史实,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得出结论。作者不同意全盘否定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论点。他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想开创一个新朝,却又无力超越旧的封建制度,其中的是非功过,不是一味的肯定或否定所能够涵盖的;神化太平天国也好,丑化太平天国也罢,都不是一种科学、严肃的态度。作者严肃指出,“一旦全盘否定了太平天国,那么,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二块浮雕照理就要被铲除――这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和混乱是可想而知的”(第365页)。这一评述是中肯的。矫枉不能过正,正如作者所说,论史不能信口开河,掌握最基本的史料和史实,了解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打着学术创新、正本清源的幌子,动辄抛出缺乏依据、率尔草就的翻案文章,就会颠覆人们对近百余年来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把握。

四、真情杂文凝聚的是记挂师恩和同门的人文情怀

从《从师门沐恩二十载――记业师祁龙威教授》、《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记业师王庆成研究员》等文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点滴之间不忘师恩的绵绵情意。《生命的意义在不懈追求中得到无限延伸 ――忆常宗虎君》一文回首以往岁月,追忆同门情谊,言语间所流淌的情感很有感染力――“写篇文章寄托哀思的念头已积蓄很久,但迟迟未能动笔,主要是因为这个题目过于沉重,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灵体验痛苦的过程。”“宗虎走了,在与病魔进行抗争的第六个年头,在春意盎然鲜花烂漫的时节。宗虎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从来不相信什么神鬼迷信。但我情愿相信有天国,相信在碧落天际,宗虎仍在追逐理想、自由飞翔,其生命仍在延续……”通过这些记述师友间交游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当代学者的成长足迹,对国情、对社会的认识与思考,包括他们的精神面貌和人文情怀。

夏春涛研究员是个已有很高成就的学者,更是一个看重情义、比较脱俗的性情中人。读罢全书,最深的感受在书内,但似乎又在书外,即悠悠爱国情,拳拳学者心。文如其人,对于当代学者尤其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应有的素养。也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用心做研究。我们期待作者能有新的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谭春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张治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 下一篇:一本高职校园文化研究与探索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