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评改实效的探索

时间:2022-08-24 10:49:13

【前言】提高作文评改实效的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作的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评改的方式主要有...

提高作文评改实效的探索

【关键词】作文评改 多元 自主

互动 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9-02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作的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评改的方式主要有教师的全批全改、重点批改、面批面改,也有学生的互改、自改等。但部分老师往往忽视习作的指导、讲评,或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或随便评讲走过场,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也是应付了事。然而也有的老师讲究精批细改,让学生以教师的意见为标准答案,降低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自我修改水平,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作文评改实效性呢?本着“以人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笔者尝试将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互改有机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评改过程,并努力构建自主、互动的评价机制,促进作文评改从单一走向多元、开放、创新,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现以四年级下学期习作教学实践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扩展评改主体,形成多元评价

一直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都由教师说了算,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作文的作法无意于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让评改走出“条框”,笔者有意识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除了老师,还有习作者本人、小组同学甚至全班同学都可以对习作发表看法,改变教师的单一评改,促进多元评价的形成。如小组同学对一位学生的想象作文《五指兄弟》的评价是:故事生动具体,过程描写比较详细,还评了4分(总分是5分)。当笔者进行二次评价时发现文章的想象不太符合现实,超出了“手”的实际功能,而且文中有很多病句,正打算把分数改为3分时又一想:我若扣分便极易打击其积极性,再从关注学生习作过程的角度来说,该生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已是进步。因此,笔者便不扣分,结合小组同学的评价写下评语:“你能充分发挥想象,把故事编得生动具体,有很大的进步。如果想象时能够联系“手”的实际功能,让想象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就更加合理了。”

二、掌握习作评改标准,明确评改方向

让学生参与评改,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是交给学生两支“杖”――作文评改的标准和基本修改符号,这样便于学生把握衡量的尺度,在写作和评改时懂得应该关注什么。

(一)掌握好作文的标准

让学生知道好的习作要做到: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神)、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学生评改时便有了方向。当然,评改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对初次学习评改的学生要求过高。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逐条引导,也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作文标准再引导综合性评价。

(二)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正如好医生要学会正确使用手术刀一样,学生学习评改习作一定要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如:错字修改■、删除符号■、位置对调■、增补符号■、添加标点“”等;还有一些统一标识,如:好词加“”,好句加“~~”,病句“ ?”等。

学生掌握了评改的标准,统一了修改符号,在自主与互动评改中就有了交流的共同“语言”,教师在评改中的主导作用便能充分发挥,使其导有方向。

三、创新评改形式,激发参与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因此,笔者尝试以“教师评”为典范、“集体评”引路、“合作评”练习、“自主评”提高等形式,努力创设多元化的评改方式,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评价氛围中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评改实效,从而逐步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习作素养。

(一)教师评改是根本

教师的评改是根本的评改方式,是其他评改方式的基础,只有做好了教师工作,才能为学生集体评、合作评、自主评提供学习“榜样”。教师评改时要处理好精批与略改的关系。

“精批”,即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肯定评价和恰当的指点。另外,由于每个班级都有五六十位学生,每学期每个学生的大小作文有十几篇,要做到篇篇都精批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每学期精批到3至5篇,其余的批改较粗略些,当然还要尽可能结合自主评、学生互评、家长评等其他评改方式,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突出实效性。

“略改”,即教师多一些有启发性的评语,启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自主动笔,把“改”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如:“这里要是加上你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更具体了”“请把你当时听到爸爸说这句话时的感受写进去”等。

无论是精批还是略改都不能忽略对“人”的评点,如:一学生在《我用我的眼睛……》一文中写到:“我想把我的眼睛播种……用这些眼睛去帮助双目失明的人,让他们能看到……”对此,笔者的评语是:“想象力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更难得的是你有一颗善良的、关心他人的心。”

(二)集体评改重指导

集体评改重在指导,但每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多层面的,教师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评价首先将所有习作分析比较,找准关键性问题作为评改的突破口,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其次要选取典型,即针对主要问题,选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典型习作来指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笔者常选出几篇较好的习作在全班范读,引导学生根据好作文的标准进行评议,让学生发现它们的闪光点,并提出中肯的建议,然后与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进行比较,缩小各类评价的差距,提高评价能力。同时,选择几篇角度新颖的习作,让学生在评议中化解写作难题,学习他人的习作方法。

(三)合作评改多锻炼

学生掌握了评改标准,还需勤加练习。笔者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训练,小组成员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作文,感知主要意思,并用铅笔在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做记号。接着由小组成员分别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听时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别人习作中的亮点,并实事求是地根据标准评价作文,提出合理建议,再由组长点评,最后确定分值。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互帮互学、集思广益,既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又促进了评改能力的提高。如学生有的评:“开头不错,能用上排比的修辞手法,事例丰富,内容详略得当,但以后要多识一些字(文中有多处生字用拼音标注)。又如:“作文写得不错……但没有开头,结尾也不能突出主题,需努力哦”等。

(四)自主评改是目标

有了上述评改形式作铺垫,笔者便逐步引导学生自评。自主评改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掌握一定的修改技巧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学会探究、积累和合作。其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懂得如何评价他人的作品,做到写作素材的共享与整合,以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把作文的修改过程变成学习和反思的自勉自励的过程。

教师通过教给学生自评的方法:首先通过大声朗读推敲词句,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大多能发现语句是否有语病,久而久之练就良好的语感。然后根据好作文的标准浏览全文,进行自我判断,写下自评意见,如:“我自己发现了 处错字别句,我觉得自己在 做得比较好,在 还须加强。”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学会站在欣赏的角度分析优点与不足。当然,学生对刚写完的文章的不足之处一般较难察觉,教师可以先经过一周时间的“冷处理”再指导学生进行评改,其效果会更好。

以上几种评改方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评改方式。如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应以教师评改为主,集体评改为辅,随着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引导合作评改,最终实现自主评改。自主评改并不是放任自流,需要和教师评改相结合。

四、构建激励机制,注重长效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是每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要注重激励的作用。评价的主体与形式是多元化的,据此特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一)累积式评价方式

每次习作以5分制来评定(3分及格,4分良,5分优),学生将每次习作得分记录在“语文学习情况积分卡”上。在小组合作评价时还有小组合作分(5分)与评价水平分(5分);自主评价时,也有自主评价能力分(5分),这些也将记录在积分卡中作为语文期末习作成绩评定的依据。

(二)“纵向比”评价方式

期末时,笔者鼓励学生将本学期的十几次习作进行自我评比,将最好的习作与较差的习作进行比较,通过展示、交流、评定获得“自我进步分(10分)”;还可以将所有习作装订成习作集,为习作集设计封面、目录,写上习作收获、感言,或请家长、老师写寄语等,为自己的习作道路树立一块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综上观点,习作评改这项工作确实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特别是学生的自评、集体评等做起来也比较难。但笔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学生的修改习惯正在形成,合作评改态度正在改变,评价语言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只要常抓不懈,坚持让学生练习评改作文,学生的习作修改水平和写作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格罗皮乌斯: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教育大师 下一篇:复旦“女神学霸”的成功秘诀值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