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探究法”教学实践

时间:2022-08-24 06:16:27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法”教学实践

摘 要:“问题探究法”是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探究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52-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探究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本文力图通过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与新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平衡支点,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问题探究的内涵

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匈菲尔德(1994)提出了五条审美原则作为衡量一个问题对其数学课程是否有用的标准:(1)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2)解题方法多样(易发散);(3)容易接近的(低起点、基础性强);(4)不故设机关、陷阱(针对性);(5)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和一般化(上位或下位)。

罗增儒教授(2010)认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该体现接受性、障碍性、探究性、情景性、开放性。”好问题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全面的、发展的问题,功能多样,解法多样,具有启发和拓展等教学功能。

探究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最大意义在于培养和形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2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2.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2.4 成果展示,让思维碰撞更多智慧的火花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由传统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通过生动活泼的成果展示,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发展,同时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展示学习成果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展示自我学习成果。展示的模式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1)竞赛式展示;

(2)表演式展示;(3)图形式展示;(4)材料式展示;(5)辩论式展示;(6)研究式展示。总之,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成果展示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2.5 课堂点评,让学生思维深化升华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易错点和易混点,以及学生的疑点、自学结果、成果展示等精讲点拨,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小组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补救。

在上述五个环节事实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适时指导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收到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要遵循全体性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总之,为使我们的教育适应时代的潮流,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要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

上一篇:河南省“传承好家训 建设好家风”主题人物暨家... 下一篇: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混合居住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