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3 10:06:48

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生物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基础教育学科。生物课的教学,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都有创新能力,教师要做有心人,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启发教学的基础上,经常会冒出创新的火花。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拿一张白纸,上面挖一个孔,让研杵的柄穿过这个洞来研磨,既减少了丙酮的挥发,又减少了丙酮对人体的刺激。我们发现后,就要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全班学生,以激励学生动脑筋想方法的积极性。

当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开始。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课堂上,教师要和蔼、亲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不断激励学生产生新的观点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的基本生理活动方式,有目的地训练、培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使问题迎刃而解。如讲到“根”的结构时,就会联想到茎、叶的结构;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公式;当看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就会联想到减数分裂过程有关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某一问题寻找答案,如人体内代谢产生的水是怎样排出体外的,糖类在肝脏内是怎样被利用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小而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性强,回答时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知识创新过程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的若干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种下学生未来创新的种子。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对教具和课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及时成立教具和课件制作小组。刚开始,制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后来小组成员就能独立创作。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一方面要重温学习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了使作品准确反应实际生理过程,不得不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新。学生的设计、制作过程,包含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联络师生感情的功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身的价值,这会更加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胆略。这是仅用教育语言不能企及的教学手段。

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仅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要深刻地理解知识,必需动手做,在做中学,掌握真知,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特别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踏踏实实地实验研究,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还有许多问题及方法需要探索、研究和解决。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老师既是实践者,同时也应是研究者,必需要做有心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王集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下一篇:初探提高自主开放性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