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的影响

时间:2022-08-23 09:18:44

场景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的影响

[摘 要] 场景是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的总称,主要由人物活动和背景等构成。构成电影画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不但包括构图、光线和色彩、线条、形状、体积,而且包括运动、速度、方向、人与物的位置关系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构图、色彩和运用三个因素。电影场景设计中应该注意美术视觉,注重体现视觉的真实感与美感和处理好整体色彩与局部色彩的关系。

[关键词] 场景设计;美术视觉;影响

一、场景概念

电影一般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故事、角色、场景,其中场景是指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主要由人物活动和背景等构成,其中的“场”是时间上的概念,指的是戏剧或电影中较小的一个段落,表达的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片段的情节;“景”则是空间上的概念,景物的意思。电影场景是根据剧本和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设定的,对电影角色以外的一切对象进行造型设计,包含一切对电影主题起到衬托和装饰作用的动态的和静态的时空环境设计。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个场景并且每个场景的对象可能都是不同的,对电影进行编辑时都是从第一个场景开始,电影的场景数量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场景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同时也能够渲染环境、突出主题以及增加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二、场景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的影响因素

构成电影画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不但包括构图、光线和色彩、线条、形状、体积,而且包括运动、速度、方向、人与物的位关系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构图、色彩和运用三个因素。

首先,构图是导演以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为目的,在一定的空间内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处理各种形象和符号的位置关系,将其构成比较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简单来说,电影中的构图就是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是一种活动的影像,因此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的布局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导演要斟酌的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导演体现自己想象力和才华的机会。张艺谋导演的《黄土地》就具有极强的视觉因素,用高地平线的构图法,突出黄色,电影中对作为影片的主体意象的黄土地作了反复的强调和细致的渲染,画面中宏阔的占据主体地位的黄土地和显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了强烈对比,黄土地的辽阔与厚重让人变得渺小而无助,象征着中国传统文明的厚重、封闭、隐忍,整个影片中画面的构图方式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这与电影的整个主题是一致的。影片中的构图不可能是对现实的照搬照抄因为银幕不可能包罗万象,导演只有通过构图设计以实存虚、以有写无才能够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其次,彩色是电影美术视觉的构成因素,它能够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染人的精神。在电影拍摄中,每一幕场景都要事先根据剧情的主调子进行设计和安排。根据电影的或喜或悲的情感来设计电影的整个色调,运用恰当的色彩如同一种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打动观众的心扉,“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在视觉上都会有自身特有的色彩,作为视觉因素的色彩除了还原景物的原有颜色的同时,更能表达情感,色彩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传递感情,表达情绪,如同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是传情答意的。色彩的情感作用比线形来得更为明显。”①人眼对不同的色彩能够产生不同的兴奋度进而造成不同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对色彩特有的情感,导演在进行影视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彩色对观众的情感进行刺激。电影的色彩能够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同时也承担着将现实纯化和强化的功能,电影还是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载体,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观众就更能够被打动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在电影定色彩的运用一般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者说导演会运用一定的色彩来隐喻或者暗示某种理念或者观点。张艺谋的影片《英雄》的整个色调是黑色的,但同时其中选用红、蓝、绿、白的不同颜色变化表现四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导演认为整个秦朝的颜色是黑色的,因此电影的开始到无名与长空的决战再到无名的结局,黑色是贯穿这个影片的颜色。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故事中运用的是红色,红色体现出讲述者无名心中的躁动,其中也包含着忌妒与愤怒,这个故事中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影片中红色的运用达到了极致;蓝色则代表着客观和冷静,影片中真实部分运用的是蓝色;影片中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运用的是绿色,柔和的绿色为画面增加了些许的相和感;白色意味着恐怖与死亡,影片中残剑飞雪的结局上运用的是白色。颜色的运用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如红色在我国一般是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活力,《红色娘子军》《红孩子》《闪闪的红星》等电影画面中都带有不少的红色调,是对革命的、崇高的精神的真实表达。彩色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给观众带来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能够传达出导演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优秀的导演能够赋予电影色彩深刻的美学意义,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进而向高层次寓意和内涵掘进。

最后,在影视作品中画面有空间要素的同时还要有时间要素,因此画面要表现物体的运用,每一个单幅画面为一帧,每秒有25帧画面,这样就构成了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影视画面。运动构图是影视画面最重要的特性,电影艺术是具有时空性质的、运动着的光、影、色的造型艺术。电影画面的构图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静态可言,因为画面中的人物或者事物只要稍微一点动作都会随时改变画面结构。在自然界中变化最快的一般是天气,这对我们如何感知一个特定的景象有很大的影响。自然界中风吹动云彩的变化、风吹动树梢的短暂运动、风在草地上形成流动的波纹等都是自然界中的微妙变化,因此我们在设计场景过程中应该看到不断在视觉上变化的东西,就把它如实地记录在影片当中。另外,因为这些由于电影画面总是处于不断运动过程中,观众看到的都是一次性的、稍纵即逝的画面,因此对电影画面的造型和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影画面的构图方式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相对空间里被摄对象的运动,为画内运动;其二是摄影机的运动,为画外运动。这两种构图方式结合起来使画面产生奇妙的变化,不断增加画面的表现力。

三、电影场景设计中美术视觉的注意因素

(一)注重体现视觉的真实感与美感

影视是视觉的艺术,优秀的电影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能够带给观众或美好或刺激的视觉的享受。影片中图像的大小、线条的长短和曲直甚至位置或高或低的变化以及色彩的冷与暖的对比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影片中形成统一,给人一种整体的和谐的美感。明代的园艺家计成在《园治》中曾说过:“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弯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这种观点在影视美术设计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情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借用实现中的美景对于渲染故事、表达影片的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中巧妙地运用现实中的美景,把这部贺岁片打造成一场名副其实的视觉盛宴。影片中北京、海南岛、如画的杭州、日本的北海道等地的美景伴随着主人公的相亲和出游依次出现在银幕上,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风格各异的餐厅、酒店、茶楼、咖啡厅也不断出现,这样内景与外景依次出现,让人应接不暇,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视觉效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则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影片主要采用黑白画面拍摄体现故事的真实感与朴素感。整个黑白的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出现了红色,为体现犹太人的遭遇其中有一场是被冲锋队杀害的犹太人,其中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个红色在整个影片中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控诉了法西斯的惨无人道的同时也意味着星星之火式的生命力必将带来巨大的生命力。

(二)处理好整体色彩与局部色彩的关系

如同一部音乐作品要有它基本的主旋律,美术作品要有基本色调一样,一部电影也要有基本色彩和基调。优秀的影片中色彩基调的把握一定是在讲究影片整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之上,也讲究色彩的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色彩关系。人物与环境是电影造型的最基本内容,在场景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只注重空间色彩的设置和处理,而忽视了人物服装、化妆色彩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关系,形成人物造型色彩与空间环境色彩关系的孤立。或者只注重情节、故事是否合理而忽视银幕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构成关系,因此造成了场景和场景之间、道具服装同场景之间、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色彩的不协调。色彩是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段,是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微妙的影像。只有充分调节整体色彩与局部色彩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各方面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够真正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只靠激动的肢体语言来强化气氛。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巧妙地利用整体色彩与局部色彩的关系,使作品散发出应有的感染力。阴暗的黄昏,孤独的四合院,各房姨太站在屋门口等候着红灯笼的到来,这些景物共同组成了一幅肃穆、悲凉的画面。导演在这里做足了文章,整体的萧瑟与红灯笼的出场才能起到强烈对比的效果,进而凸显出无望甚至绝望的深层情感。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电影工作者不但应该发现美更重要的是注意塑造美、传播美,学会用美的影像感染观众。影视艺术中的美是整体的美,集人物、情节、环境于一体的美。场景设计是将环境和人物合理安排并达到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场景的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有重要的影响,优秀的电影导演能够充分利用外界资源把电影做成异常经典的视觉盛宴。

四、结 语

场景是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的总称,场景包括构图、光线和色彩、线条、形状、体积、运动、速度、方向、人与物的位关系等,因此场景的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有直接的影响,在电影场景设计中应该注重体现视觉的美感和真实感,处理好色彩的关系。

注释:

① 刘立滨、高雄杰:《影视画面造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蓉,马平西.电影艺术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书亮.电影艺术与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 韩尚义.论电影与戏剧的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5] 刘恩御.色彩科学与影视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6] 姜今.银幕与舞台画面构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唐强(1971― ),男,江西南昌人,硕士,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展示与陈列设计;韩阳(1963― ),男,浙江嘉兴人,温州大学讲师,高级经济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展示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服装展示理论及服装品牌管理。

上一篇:从《圣斗士星矢》看日本动漫经典之处 下一篇:论《觉醒》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