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与电影

时间:2022-10-10 04:39:37

浅谈舞蹈与电影

[摘 要]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舞蹈在电影中出现的内容与形式也日趋成熟,而电影的广泛普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电影与舞蹈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虽说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它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无论是舞蹈录像,还是舞蹈电影,都让人们对舞蹈有了更多的认识。到底是舞蹈促进了电影?还是电影促进了舞蹈?

[关键词] 电影;舞蹈;舞蹈录影

舞台上,舞者美妙的舞姿飘然、灵动、恍若梦境,不可触摸的美丽;银幕中,光影的流动、鲜活、真实,宛如亲临,动人心魄的感触。当梦境与现实完美融合,幻化出的将是生命的澎湃,灵魂的升华。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随着人类生产力与思想意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诗歌、音乐、绘画、戏剧等越来越多的艺术被相继创造出来。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20世纪初诞生后,可以说再没有任何全新的艺术产生。当舞蹈这一最古老的艺术遇到电影这一最年轻的艺术,舞蹈录影包括舞蹈录像与舞蹈电影就应运而生了。

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其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雅俗共赏的,但从艺术的角度讲,无论是客观地接受感觉印象,还是能动地推动自我感觉的昂扬;无论是和谐与优美,还是紧张与粗粝;无论是线条的柔美,还是能量的勃发,想要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是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再加上剧场的限制,舞蹈从某种意义上又成了少数人的艺术。当电影诞生之后,舞蹈也被搬到了银幕。

漫谈融合后的舞蹈与电影――舞蹈录影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舞蹈在电影中出现的内容与形式也日趋成熟,而电影的广泛普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电影与舞蹈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虽说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它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无论是舞蹈录像,还是舞蹈电影,都让人们对舞蹈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些不常见的类型,如习俗舞蹈、祭祀舞蹈、古典舞蹈以及各具民族特色的舞蹈一一亮相银幕,使得舞蹈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任意驰骋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舞蹈录影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舞台上的艺术舞蹈不再是少数人的舞蹈,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场,以求亲身体验舞台令人感动、令人震撼的力量。而这种舞台舞蹈又反过来促进了舞蹈录影的发展,人们在拥有一种难忘的观赏经历之后又走进舞蹈录影去探索舞蹈更深层次的本质精神。

舞蹈录影在中文当中似乎比舞蹈电视更能够体现这种舞蹈媒体的艺术种类,体现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介质关系。而某些文献和研究资料当中,涉及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内容,都融入泛化的舞蹈录影影像的内容当中。他们分别涉及好莱坞的歌舞电影、励志型的舞蹈电影、介绍舞种的舞蹈电影、音乐电视中的舞蹈、舞蹈作品当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练厅中的排练影像、为了编舞而做的舞蹈录像笔记等等。其中像好莱坞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雨中曲》,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歌舞线上》等, 《周末狂热》《霹雳舞》更是风靡一时,麦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舞蹈录影《月球漫步》更是带领了新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录影的模式,当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广,都离不开音乐电视中舞蹈的帮助。20世纪90年代法国的《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中央舞台》《比利•艾略特》,一直到《热力四射》都是优秀的舞蹈电影,印度更是一个歌舞片产量惊人的大国。当代的舞蹈电影可以是商业操作的歌舞娱乐,同时也可以是使用胶片为介质的艺术舞蹈,不仅在舞蹈的种类和样式的呈现上着色,更是对舞蹈精神的描绘,强调舞蹈对人个性和命运的改变,在人类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仅以身体的愉悦凸显,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对世人。

在舞蹈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不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舞蹈,抑或是下里巴人的生活舞蹈,所展现给我们的都只是舞台上绚丽的一幕,而舞台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舞者的一段段经历,都湮没在了历史的浩瀚海洋中;然而,电影以其故事性和完整性的特点颠覆了这一历史现象,它不仅展现了舞蹈艺术本身,更展现了一个个舞者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为热爱的舞蹈所留下的汗水与泪水,所付出的艰辛与痛苦,所秉承的理念与信仰。电影将一个个舞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伊莎多拉•邓肯不仅仅是自由舞蹈的代名词;多丽丝•韩芙莉也不仅仅是人道主义舞蹈的指向标,人们看到的是完整的、由舞者演绎的精彩舞蹈。由比约克出演的《黑暗中的舞者》,由凌乱舞步到寂静之舞,为舞蹈而虔敬,或者说是我们对舞蹈的某种感动,是感动舞蹈之人在莫可名状的命运面前的坦然和纯真;再看阿尔特曼的《芭蕾人生》,在舒缓,柔和的灯光下,一个个小精灵、一条条长丝带,串起了一个关于舞蹈人的梦想,这个梦想竟是那样的真切,也是那样的平实;周防正行的《谈谈情,跳跳舞》,杉山在排练厅跳舞,在月台跳舞,在操场跳舞,在办公室跳舞,在厕所跳舞,在下雨天跳舞,跳舞的过程就是追寻年轻生命的过程,也是苍老、麻木的心重新振奋的过程。

另外,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电影节更是推动了舞蹈录影的发展。美国的舞蹈电影协会、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英国的“银幕上的影像”艺术节,荷兰世界舞蹈电影节等等。其中以维也纳世界音乐中心为基础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赛最为著名,从1990至2002年分别在法兰克福、里昂、科隆、摩纳哥等地举办过舞蹈影像比赛,并发展出摩纳哥舞蹈录影论坛等等系列,成为世界巡回举办和展示的舞蹈录影艺术节。

舞蹈之于电影

从舞蹈之于电影,可以看到舞蹈如何丰富电影的梦境。

民俗元素的展示。民俗元素是张艺谋电影的一大标签。其中,将文化独特性极强的民俗形式,安放在戏剧焦点上,大大强化了民俗表现的张力,并将剧情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什么是文化独特性极强的民俗形式民俗舞蹈。这片土地上千万人千百年生活积淀的梦,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形式。

舞蹈在电影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往往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黄土地》张艺谋任摄影,安塞腰鼓的拍摄,是其神来之笔。满眼黄土地充塞画面,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单调地延伸。人们生息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只是一次次的单调重复,似乎因单调的重复而沉闷木讷,沉闷木讷似乎已经到对任何新鲜的冲动失去了感受和回应的可能。有一种天荒地老的压抑。只有偶尔远远飘来的“信天游”,透露出一些倔强的生机。然而,诚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个关于民族性的宿命的寓言,被张艺谋铺天盖地黄土飞扬的“安塞腰鼓”场面给出了一个极其经典的阐释。的确,电影故事推进到这一步,没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了。产生于这块沉闷木讷的土地上的这样狂放的舞蹈,证明着这块土地其实埋藏着巨大的激情。

依然是唯美的精心制作,《十面埋伏》开首一场,章子怡与刘德华“以舞会武”,可进入新经典之列:刘德华用豆子击鼓,章子怡扬起水袖鸣鼓,一静接一动,将舞蹈的曼妙与武术力度的铿锵融合一体,拍出舞一般的比武,展示了中国武打的美感,悦目而典雅。随后章子怡、金城武二人在花地上被官兵围捕,一逼一退,镜头有韵律地移动,引发出双人舞与集体舞互动的节奏,颇有舞剧精彩舞段的韵味。

电影之于舞蹈

电影之于舞蹈,可以观察电影如何将舞蹈的梦带到更远的地方。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虽褒贬不一,但因为众多电影元素的参与,在艺术表现上确实有新的拓展。

诚如舞蹈对电影语言的拓展,电影技巧的引入,对舞蹈表现也带来了新的境界。如何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通过蒙太奇的节奏与结构,通过形式化的视听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感情,这是电影表现的本质。移花接木,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则转变成了舞台手段的体现:

从头至尾立于台端的“点灯杖”,给旧社会权势威严以视觉化象征;那面扭曲的穿衣镜前二太太揽镜自舞,将二太太心态的扭曲直观地呈现出来;“麻将舞”中,将主角们占据的首桌设计为一枚巨大的“骰子”,通过夸张的视觉符号,使主角们当下的钩心斗角,被牌局变易的影调所笼罩,从而让观众伸展出更多联想。

电影将舞蹈的梦带到更远的地方,除了艺术本身的发展外,还有一层含义,是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将舞蹈的梦与更广泛的大众心理经验搭上桥梁。

舞台艺术研究家、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的胡欣欣教授认为,自大指挥家卡拉扬之后,世界歌剧进入了特别注重舞台视觉效果,并在舞台视觉效果上创新迭出的时代,这个时代被称之为“舞美视觉创意主导”的“制作时代”。张艺谋与陈维亚合作对经典歌剧《图兰朵》的改造,几乎全是视觉创意上的改造,它的确使这部古典歌剧获得了令人惊叹的现代华丽。其实不仅仅歌剧,舞剧更是如此。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视觉化时代,一切都是视觉主导,电影电视充斥生活,电影电视的形式感内化成为大众的普遍经验。歌舞要基于大众的视觉经验去建立与大众的沟通,不得不向电影学习形式化、视觉化的技巧。

《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京剧、红灯笼、麻将、锣鼓点等具有强烈视觉或听觉效果的中国文化象征符号,通过电影视听语言构造技巧的转化,与芭蕾艺术元素达成非常自然的融合。它不是简单地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舞台,而是吸收影视艺术经验,转化到舞台上的一次新的艺术创造的尝试。正如张艺谋所说:“中国芭蕾要发展,应该‘走出来’,打破原有的模式,吸纳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更多的各方人才,强化与注重其社会效果,与大量的观众发生更直接的交流与关联。否则谈不到生存,更谈不到发展。”

这部舞剧虽然称不上杰作,但中国芭蕾发展到现在,还没一个剧目像它一样,如此热闹地进入过老百姓的视野。

艺术总是在相互融合中发展的。融合、转化,再在新的平台上重建新的自我认同。

电影邂逅了舞蹈,舞蹈遇上了电影,舞蹈的语汇延伸了电影的情感,电影的技巧拓展了舞蹈的空间,电影在舞蹈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而舞蹈也为电影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增色不少,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曾经在舞台上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今在这光影世界中,他们可以酣畅地书写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2]尹鸿,何建平.百年电影经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资华筠.舞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杨绯(1973― ),女,天津人,三级演员;任雪娇(1986― ),女,河北吴桥人,助教;刘颖(1971― ),男,天津人,三级演员。

上一篇:张爱玲小说的影像化元素探析 下一篇: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