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保险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23 03:02:41

我国银行保险模式探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银行保险概念分析、经济学成因总结、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探讨,为便我国发展银行保险提供新思路。最后本文探讨了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提出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银行保险 现状 模式 方案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银行保险业务起步较晚,尽管银行已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由于体制、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的银保组合框架仍是以银行保险业务为主的松散合作。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加深行业合作,将保险业务纳入银行整体的金融战略统筹考虑,将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银行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提高经营效益,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也有深远的意义;而对于广大消费者,银保合作有利于满足其F1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为消费者的财务规划和风险保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因此,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研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银保合作的发展方向和风险防范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银行保险概念界定

根据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 Group)在2001年的报告中提到①:银行保险是指“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同时(或者)向一批相同的顾客提供保险与银行产品和服务"。国内学者张洪涛②认为: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银行保险并不简单等同于银保合作,银保合作是基于两方独立主体之间的业务合作,而银行保险则是基于共同的利益,使用共同的业务平台,为共同的客户提供经双方共同研究的银保产品,在发展的最高阶段有可能合二为一。总体说来,银行保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银行保险的理解越末越深入。无论商业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工具、业务相互交叉,均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局面。

二、银行保险经济学动因分析

在论述银行保险经济学成因时,不得不提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动态效率理论的结合。规模经济对于银行保险固然重要,但是著名学者易纲、赵先信先生在《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③中提到:随着银行问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胜出的在于经营绩效的提高,而非单纯经营规模的提升,竞争的优势本质上是效率优势。因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只有在与经济效率结合才能对银行保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银行保险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由于固定资产的长期平均分摊效果,以及生产经验积累所促成的生产技术改善的效果,而使其单位成本下降。

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是指在费用或者投资水平给定的情形之下,某一种金融业务量越大,效率就越高。对于银行保险而言,之所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是因为银行和保险之间既有较强的要素替代性和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对于银行而言,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发展,人员数量的增加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的下降和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规模经济体现在借助银行销售渠道,保险公司能够通过银行保险扩大业务范围,降低单位成本。学者Gumbel(1990)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均对资金进行投资运作,以大数定理及规模经济为基础,通过再保险与再融资来承担风险转移功能这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银行也与保险业极易进入对方领域,以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从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采用银行保险的公司比传统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银行保险机构能够把佣会和成本占总保费的比重很好地控制在10%以内,而传统保险公司这一指标却普遍高于10%,甚至高达22%。

国内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分割,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Saunders和Walter(1994)④研究表明:在全球银行中(包括全能型银行),只有中等规模的大银行存在规模经济,并且银行业币变得易受规模经济的影响,导致零售银行的重组和不断向保险业渗透,形成以服务家庭资产管理为系列的金融保险集团。可见,银行保险的规模经济的效力对于银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银行保险与范围经济

所谓范围经济是指: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公式表达为:TC(QxQy)

就金融机构而言,范围经济表现在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一个金融机构来提供时,可以在不同的业务单位间分摊成本,并且可以扩大上下游的客户链。就银行保险而言,范围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范围经济和消费的范围经济。生产的范围经济可以将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技术以及其他固定成本在一系列不同产品中分摊。一般来讲,生产的范围经济可以来自于建立为不同金融部门的担忧的资金运营中心,信息技术的合并,销售渠道的共享以及企业商誉的效力。但是,范围不经济也可能出现,超大型的会融集团往往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对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变化反应方面的滞后等因素,可能偏离范围经济的预期。

消费的范围经济则被称为“消费的一次性购足”。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尤其是交通成本的上升,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减少购买频率,在服务市场,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已经占领市场。而银行保险则迎合了消费者一次购足的心理。消费者在金融超市中购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比起在专门化的金融机构单独购买需要更少的搜寻、交易与监督成本。而对于金融产品提供商,一站式的服务显然利于锁定客户,深度开发客户资源,降低成本,这种消费方面的范围经济也并不必然需要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1998年美国银行协会研究表明银行服务越周全,客户的脱落率越低。

(三)银行保险与动态效率

如果说具有静态效率概念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关注在某一给定时间的成本效应的话,那么动态效率则是关于银行保险能否存在更为本质的解释。所谓动态效率是指生产一个给定产品组合需要支出的最低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在0和100%之间变化。X效率是指管理者控制成本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效率指标,包括产品、其他服务创新以及其他运营效率。根据约瑟夫W·米德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⑤:与更集中化的产品策略相比较,跨越多种产品系列的多元化策略会创造出更高的X效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银行介入保险产品生产环节的主要原因,因为经营多元化产品线的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行业形势在各产品之间分摊投入并有效地资源分配,因此取得了更大的成本效率。尽管这些产品种类之间可能缺乏明显的成本互补性,正是因为经营效益的驱动,金融集团化模式也备受推崇。

经济学上的合理性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运营提供了依据和发展方向。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融合就应该更多的是生产与运营方面的合并。后台运营比如投资、会计核算、信息技术设备、风险管理等应该成为实现经济收益的基础。而前台销售层面的合作,只要银行销售保单的速度与保险公司销售保单无异,在最终市场份额方面高于其他销售渠道,其经济效应大于磨合成本,银行保险就具有盈利性,就应该继续发展。

三、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主要问题

(一)银行保险的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创新

从1999年开始,我国出现了银行和保险合作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发展,银行保险产品从最初的储蓄型险种,发展到新型分红产品,已经涉及了储蓄、养老、医疗、少儿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我国银行保险合作刚刚起步,目前还只是一种融合度不高的松散合作,因此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各公司在丌发新产品时,多把目光即。在同业公司已推出的产品上.产品高度同质。

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基本以寿险产品为主,有小部分健康险、意外险和财产保险。在寿险产品中,又以分红和固定收益为主,投资成分重,保险成分低;保险产品单一、雷同,且保险功能弱化的特点。由于片面强调收益率,银行保险产品与储蓄、债券、基金等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同一个领域中竞争。

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很少就产品信息进行沟通,因此新型交叉产品诞生很少。合作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只关心自身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很少将精力放在银行保险交叉产品的丌发上。通常是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不向银行征求意见,而商业银行也不将客户的保险需求告知保险公司。这样银行保险产品在开发方面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部分小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股权合作获得国有银行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那些主要依靠银保渠道的保险公司必须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明确定位,通过创新向专业化、功能化方向转变,以弥补渠道劣势。也希望监管部门就上述问题为中小保险公司做出一些规定,以避免渠道垄断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二)银保合作呈现短期性,合作双方关系不稳定

由于我国银行保险采取简单的销售模式中,银行和保险公司没有建立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资本渗透协同发展的深层次合作尚未充分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短期利益驱动,合作关系及其不稳定。因此在各公司产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对银行网点资源的争夺就成为保险公司发展银行业务的重要手段,

而这种争夺又主要体现在手续费的竞争上,手续费从2%一3%一度攀升到5%一6%,极大地削弱了银行保险产品的成本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在银保合作关系中,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合作双方关系不对称。一年一签的合作协议让保险公司感到合作关系的不稳定。

合作关系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保险合作利益分配问题。据保监会统计,目前市场上推出的银保产品中95%以上都是分红寿险产品,变为投资工具的分红保险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分红的预期,使保险公司面临了相当的分红压力。面对银行不断攀升的手续费和分红压力,银行保险一方面迫使保险公司维持无利润或低利润运行,另一方面保户实际得到的分红也达不到预期水平,引发了公众对银保产品的信用危机。实际上在银行保险业务中,如何协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共同客户三方的利益分配,是推动银行保险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国外发展银行保险的成功经验来看,哪个国家、哪个会融集团、哪个模式的利益分配处理的得当,银行保险就发展良好,运行规范。因此,对于我国目前而言,如何处理好银行保险各方利益分配至关重要。就我国银行保险目前的发展来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协议阶段,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更多地在手续费上进行博弈,因此银行保险出现了手续费管理不规范、销售人员销售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如何深层次的发展银行保险,使银行保险在不断规范中稳健成长已成为我国银行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银保合作面临巨大的外部冲击

作为身处国际会融体系当中的我国金融业,不可能不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冲击更大。与国外的会融集团相比,无论是国内的银行业,还是保险业,其发展的历史较短,管理经验不足,资金实力弱等问题显而易见。就发源于西方的银行保险业务来说,对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而言,国外金融集团大举进军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对策十分重要。

四、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可行方案

(一)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合作开发产品,提高银行保险的创新能力

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离不丌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积极合作。银行与保险公司应根据客户的种类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重点开发养老、医疗、护理、教育信贷等集保障、储蓄、投资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型产品。根据瑞士再保险最新的sigma研究报告指出,虽然2008年全球保费收入下降了2%,但是中国的保费总额依然取得了31.3%的强劲增长,使其在全球最大保险市场中的排名从2007年的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中国的总体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为3.3%,远低于7.1%的全球平均水平,巨大差距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问和潜力24。尤其是国内的年金(养老保险)市场,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未来一段时问无疑将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银行保险应根据市场状况,不断调整其产品种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针对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客户群,提供简单、标准化的保险产品组合方案。

(二)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促进银行保险稳定健康的发展

银监会2009年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现阶段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原则上应选择现有保险公司,且一家商业银行只能投资一家保险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实行这种新型的“1+1”的模式,立足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从长远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出发,为着共同的利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经营层面,应当着重银行保险理论的应用,主要是研究在产品开发层面,从业务整合、资源共享的角度,如何开发新的银保产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调动银行和保险双方的长效合作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强银保双方的数据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对市场和金融环境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银行与保险公司还应当把丌展人员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置于重要位置,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三)不断加强和完善对银行保险的监管及理论研究

我国在银行保险理论研究方面的众多成果中,仍然局限于对西方银行保险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总结。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一是在理论上肯定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如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以及银行保险符合金融业一体化趋势;二是对于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模式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但对于如何从理论的高度看待我国目前银行保险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我国银行保险快速健康发展的具体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欠缺,而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在实践中的体现就是当前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因此,理论研究的滞后也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作为监管部门也应根据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适时调整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创新,为银行保险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在我国的一体化发展。国际银保合作的实践证明,一国政府对银行保险的法律监管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程度是影响该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营造宽松的法律环境,为银保合作提供税收优惠,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入股,优势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银保合作模式的纵深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银监会2009年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以及银监会与保监会2008年联合《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后,表明监管当局对我国银保合作的政策支持,为银行保险的深化合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2年是中国经济充满挑战和孕育机遇的一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进,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全球经济下行,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使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要素供给条件,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回升,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保险市场,更是为银行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银行保险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慕尼黑佴保险集团(Munich ReGroup).实践中的银行保险.2001.

[2]张洪涛,苗力.银行保险.2005.

[3]易纲,赵先信.中图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T具创新与产权改革.经济研究.2001.

[4]Saunders and Walter,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约瑟失W·米德,哈利E.瑞安,卡罗琳D,斯凯尔霍恩.产品的集中化和多元亡化较量:美国人寿保险的X效率评估.2002.

上一篇:基于企业竞争力的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