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时间:2022-08-23 03:20:08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提起呼和浩特,人们首先引起的联想便是《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这可以说是呼市的历史名片。而今,呼和浩特有了新的城市名片。2005年8月28日,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正式为呼市命名:“中国乳都”。人们不曾想到的是,这个2004年拥有50万头奶牛,年产鲜奶159万吨的城市,从提出“奶业兴市”到成功打造“中国乳都”仅仅用了五年时间。

颇有创意的“奶业兴市”战略

“十五”之初,重新为城市发展定位,选择支撑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成为呼市的难题。为选择、确定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潮流,又切合呼市实际的发展之路,呼市的领导人在比较自身的优势、劣势后发现,奶业可以作为呼市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奶业有“五个符合”:一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人民群众对奶制品消费的增长需求。我国奶类总产量是世界的1.6%,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8.27%。奶业水平低,但却显示出发展空间巨大。奶业,在中国无疑是朝阳产业。二是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搞好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切入点。发展奶业的前提是发展草业,这与退耕还林还草十分契合。并且,大范围的种草,可以为奶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饲料。三是符合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发展绿色产业的要求。绿色是内蒙古的特色,也是优势。发挥绿色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是自治区也是首府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奶制品正是绿色产品中的重中之重。四是符合我国“奶牛饲养分布主要在北方”的客现状况。我国近80%的奶牛生长在北方,主要原因是气候适宜,地域辽阔,成本较低,加工业生产技术先进。呼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居于国际“奶牛养殖带”的优势地位,呼市近900万亩耕地,可为奶牛提供充足的粗精饲料。五是符合呼市奶源基地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到 1999年底,已拥有奶牛5.6万头,年产奶16.6万吨,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奶源基地。由于旗县政府和农民群众已经认识到发展奶牛养殖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脱贫致富的可靠之路,奶源基地还在扩大。伊利集团虽然已是上市公司,先后融资几个亿,品牌和加工能力已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仍处于宏图大展的起步阶段。蒙牛公司虽刚刚诞生,但起步很快,势头很猛,对奶源的需求十分急迫。另外,当时呼市还有七八家中小奶业企业营销状况也不错。出于上述的综合考虑,于2000年1月召开的八届六次全委会报告中呼市响亮地提出了“奶业兴市”的战略构想,并把目标定位在打造“中国乳都”上。应该说,实施“奶业兴市”战略,是呼市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产物。它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呼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市委、市府适时提出这一战略,上顺时代潮流,下合全市民意。选择“奶业兴市”战略,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农业走国际化道路,这是一次极好地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接轨。

思路决定出路,突出重围要有大动作,开拓崭新局面要有大决心。为加强组织领导,2001年成立了“奶业兴市”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挂帅。同时,建立了奶牛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市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龙头企业和奶源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积极引导乳业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企业的有序竞争,政府积极协调企业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财政加大对奶牛业的投入,对农民养奶牛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民承包“四荒”,种植饲草;为适应奶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旗县区分别成立了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建立起了市、旗县区、乡镇、村三级政府、四级管理网络的动物防疫体系;建立了奶牛风险金,每年筹资4500万元,用于奶牛防疫补贴,规避奶牛养殖风险,维护农民的利益。

“奶业兴市”战略一经提出,就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一是各旗县区更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各种有利于发展奶牛养殖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举措相继出台。二是伊利、蒙牛等企业真正是把奶源基地看作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更加精心地开拓市场,经营品牌,在全国各地占据有利地位和市场份额。三是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占大农业增加值的50%。四是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5元,从畜牧业中得到的收入达到1887元,其中直接来自奶业的收入达到1565元。五是奶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全市二分之一的农民通过奶业产业化走上了致富达小康的道路。奶业成了全市经济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焦点和亮点。到2004年底,呼和浩特奶牛头数占到全国总头数的4.7%,鲜奶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7%,同时,呼市的奶业还连续多年保持了三个全国第一,即总产奶量全国第一、乳品加工量全国第一、人均占有鲜奶量全国第一。奶业成了呼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华彩名片。

乳业品牌提升了城市品牌

说到呼和浩特的乳业不能不提到伊利和蒙牛这两品加工企业。2004年两家企业液态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8%。看看伊利、蒙牛飞速发展的进程,的确令人吃惊:

1993年2月 16 日,伊利集团前身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正式成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7年2月,伊利公司对内蒙古青山乳业公司进行控股,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集团;1999年12月,“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12月,公司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二十大著名品牌”称号;2002年2月,伊利纯牛奶获得全国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这是国内乳品行业首次获得此类荣誉证书。其他方面的业绩同样令人刮目:纯牛奶评比全国第一,纯牛奶进入香港市场,上海股市赫赫有名的绩优股,产品行销全国几百个大中城市。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伊利品牌享誉全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业界内的奇迹。

蒙牛可以说是继伊利之后的又一个奇迹。蒙牛乳业公司1999年初成立,以先创品牌、委托加工开拓市场,后建加工基地的方式运作,当年销售收入实现4365万元。2000年销售收入 2.94亿元,2001年销售收入8.5亿元。从1999年至2000年销售收入增长1947%,2002年被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评为超速成长百强企业第一名,这种增长速度在全国乳品行业闻所未闻。2005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内,一个全国排名1000位之后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运作到全国乳业销售收入第二的位置,在全国也是仅见的。几年来,蒙牛取得了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中国驰名商标等骄人业绩,充分显示出蒙牛的确很“猛”。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奶牛业的大发展。呼市的奶牛业真正起步,应该从1967年算起。1967年和1968年两年,呼市从呼伦贝尔盟引进三河牛1247头,创办了集体奶牛场。1972年,呼市又调进奶牛779头。1974年,呼市加入奶牛业北方协作组,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宁夏等地引进黑白花奶牛500多头。到1978年,奶牛头数仍在2000头左右徘徊,牛奶总量不足3000吨。改革开放为呼市奶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85年,全市奶牛养殖已遍布46个乡镇,195个行政村。乡村奶牛头数达4430头,已占到全市奶牛存栏6100头的72.6%,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呼市也已成为全国8个敞开供应鲜牛奶的城市之一。1993年奶牛头数达到l.6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5.2万吨,创出历史新高。

“奶业兴市”战略使呼市奶业步入了超高速发展时期。呼市实行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奶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企业有了稳固可靠的奶源基地;另一方面,农户找到了致富之路,激发了养奶牛的积极性。在奶源基地建设中,呼市采取了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吸纳企业、社会投资的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加大了基地建设的力度。呼市坚持走集中饲养、舍饲圈养、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路子,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兴建了一批规模较大、设施配套、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进区入园,加快了奶牛基地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截止2004年底,已建成区域化、规模化、功能设施比较完善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和牧场园区77个,在小区内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配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挤奶、分户饲养,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各项技术服务。

呼市奶牛头数从1993年的1.6万头,发展到1999年的5.6万头,用了6年时间。而从2000年到 2004年,5年间呼市奶牛数增加到了50.8万头,增长速度是前6年增长速度的3.8倍。

目光瞄准“世界乳城”

有了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呼市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提高。呼市将以巩固“中国乳都”为起点,放眼世界奶业市场,精心打造闻名遐迩的“世界乳城”。首府奶业不仅要撑起中国奶业的一片蓝天,还要撑起世界奶业的一片蓝天。“世界乳城”将成为呼市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龙头企业中,伊利和蒙牛均把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与国际市场接轨,把奋斗目标确定在了进入全球乳业20强上。伊利预期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美元,进入世界乳业20强。伊利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2005年投入12.8亿元用于提高液态奶和酸奶生产能力,提升酸奶、奶酪等产品的市场份额。蒙牛执着地追求“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三步走”品牌战略,从与国际资本合作,进入到与国际品牌合作,合资5.4亿元建厂,进军高端奶粉市场。基地建设上,到2007年,全市奶牛存栏头数将突破100万头,鲜奶产量将达到350万吨;通过实施吨奶工程,到2010年,奶牛单产达到7吨以上,鲜奶总产量达到500万吨,乳制品销售总额达到500亿元以上。打造一个中国强大的奶牛基地,为解决中华民族喝奶问题,强化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呼市人的雄心壮志。再过几年,有了两个走进世界前列的乳业巨头,加上一个绿色的世界级的奶牛基地,呼市成为“世界乳城“将会成为现实。

呼和浩特乳业正以国际化的眼光、超前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向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进。

上一篇:破解城市品牌定位的治理难题 下一篇:深港保险ECCRM的创新与合作